日前下發的《吉林省安全生産“十一五”規劃》中提出,“十一五”期間,在充分發揮市場機制推動作用的前提下,通過政府引導,加大安全生産投入,以建設10項重點工程帶動全省安全生産“十一五”規劃的全面實施。
(一)科技創新和技術示範工程
開展礦山重大災害預防技術研究、化工及危險化學品事故預防與控制技術研究、重大危險源監控關鍵技術研究、重大事故調查分析與倣真技術研究等;推廣先進、成熟、適用的安全生産技術,建設安全生産科技示範工程。
(二)重大危險源普查及安全監控系統建設工程
開展全省儲罐區(儲罐)、庫區(庫)生産場所、鍋爐、壓力容器、尾礦庫等各類重大危險源的普查登記,建立省、市、縣三級重大危險源數據庫。構建與國家形成網絡的省、市、縣政府三級重大危險源動態監管及監測預警系統,重點建設1個省級、9個市(州)級、60個縣(市、區)級重大危險源監控預警中心,以及重大危險源網絡化動態監控系統,建設非煤礦山、化工及危險化學品、特種設備等行業或領域可能發生火災、爆炸、毒物泄漏擴散事故,或危及公共安全的1500個重大危險源監測監控系統,建設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監控系統。
(三)重大事故隱患治理工程
重點對非煤礦山、化工及危險化學品和煙花爆竹、民爆器材、道路交通、鐵路交通、消防等行業和領域構成重大事故隱患的尾礦庫、採空區、倉儲區、公路危險路段、水庫大壩、鐵路平交道口等,以及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存在的重大火災隱患進行治理。
(四)重點技術支撐中心建設工程
建設礦山安全生産技術支撐中心、非礦山安全生産技術支撐中心、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監管技術支撐中心3個省級專業中心及相應實驗室;依託有一定技術和裝備基礎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長春建設事故鑒定檢測檢驗中心、安全設備(除礦山外)及材料檢測檢驗中心、特種勞動保護用品檢測檢驗中心、礦用安全設備設施檢測檢驗中心;在化工企業相對集中的吉林市、松源市分別建立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監測檢驗站,在非煤礦山相對集中的吉林、延邊、通化或白山分別建立礦山安全監測檢驗站。
(五)全省安全生産信息系統建設工程
在國家安全生産信息系統一期工程建設的基礎上,完成政務信息系統擴容,建設2個省級(安監1個、煤監1個)、14個地市級(安監9個、煤監5個)、60個縣級節點的安全生産監督管理信息局域網,同時將安全生産應急救援信息系統、重大危險源監控信息系統等聯入安全生産信息專網;在內網互連的基礎上開通視頻系統、IP電話系統和數據傳輸系統,建立重大危險源監控系統和煤礦瓦斯遠程監測系統等。在條件成熟時,將網絡擴展到重點監控企業。繼續對現有的安全生産監督管理和煤礦安全監察的數據庫群和應用系統升級擴容。
(六)監管監察能力建設工程
為全省安全生産監管監察機構配置完善適應安全監管監察工作需要的專用執法車輛、現場安全條件及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監督檢查儀器儀錶、事故調查取證分析設備、安全監管檢查人員個體防護裝備和辦公設備。配備和完善1個省級、9個市州級、60個縣(市、區)級安全生産監管機構裝備。
(七)安全生産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工程
建立省級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全省安全生産應急救援指揮中心、6個專業應急救援基地(化工1個、非煤礦山1個、煤炭4個)、5個救援醫療中心(化工1個、礦山4個),1個水上搜救應急救援系統,9個市級應急救援指揮機構,15支骨幹救援隊伍;建設安全生産應急救援培訓演練基地及通信、信息和技術支持系統。
(八)安全生産法規、規章及安全文化建設工程
研究制訂適合我省省情的安全生産相關配套法規、規章和技術標準規範,在電視臺、廣播電臺、網絡等媒體上開辦安全欄目,普及安全知識,開展“安全生産月”“安全生産萬里行”等宣傳教育及安全社區推廣活動;編寫安全文化普及讀物、開發文化産品和建設相關人員培訓大綱、考核標準、教材和考試題庫,支持各級培訓機構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相關證件製作。
(九)煤礦事故預防與主要災害治理工程
對重點煤礦和地方骨幹煤礦的“一通三防”、防治水害、粉塵災害、機電設備、礦井供電等系統改造補套,包括煤與瓦斯突出安全補欠、高瓦斯及突出礦井瓦斯抽放系統改造和完善、煤與瓦斯突出礦井運輸系統改造、高、突礦井通風系統改造、防滅火工程補套、粉塵災害防治系統改造、礦井通訊、監控、定位三位一體安全信息系統建設、防治水害。
(十)交通運輸治理工程
進行全省縣級以上公路隱患治理,鄉路和村通公路整改,加寬路肩,設置交通安全警示標誌等。劇毒、爆炸等危險化學品專用運輸車輛安裝GPS衛星定位系統,公路營運客車安裝汽車行駛安全記錄儀,縣以上城市主要街路設電子警察,公路中隊普及電子測速儀、稱重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