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在貴陽市花溪區職業教育中心,60余青壯年農民走進課堂,專心學習餐飲禮節、縫紉技術。類似培訓在貴州省71個勞動力轉移教學點上培訓正陸續展開,掀起了貴州省暑期勞動力轉移培訓的熱潮。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勞務需求正由體力型向智力型、技能型轉變,為使素質低、技能差的農村富餘勞動力擁有一技之長,從2001年開始,貴州省扶貧辦在全省開展了貧困地區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到今年,全省扶貧系統的教學點已由2004年的39個發展至71個,基本形成了功能較全、佈局合理、輻射全省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網絡體系。
每年寒暑假,貴州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各教學點都積極組織農民開展引導性培訓和技能性培訓。瞄準省內外勞動力市場需求,借助與職校聯辦教學點這一平臺,先後開設了採礦、餐飲、刺繡、家政、保安、汽修等50多個專業。每期培訓結束時,各教學點培訓合格率均達90%以上,轉移就業率達到80%以上。從2004年以來,全省共舉辦培訓班1000多期,培訓11萬多人,有組織轉移就業9萬多人。
據測算,貴州省扶貧系統培訓轉移的貧困人口每年可以凈收入3億元左右,可以帶動40萬人基本脫貧,達到了一人轉移培訓、全家脫貧的目的。黔東南州雷山等縣與浙江企業聯合開辦了刺繡專業培訓班,參訓學員學到技能後,每月可凈收入700元左右;黎平縣扶貧辦和縣職中組織寶石加工專業技能培訓,參訓學員每人每月可收入600元左右。沿河自治縣中寨鄉清河村的田艷、田霞姐妹培訓後到深圳從事家政服務,姐妹倆每月往家裏寄1000元,使生病的母親得到醫治,全家9口人生活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