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雲南省教育與發展領導小組的部署和要求,雲南省啟動的新一輪高等教育改革試點工作,已在體制機制改革、學科建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辦學特色、實施人才強校等領域,紮實推進取得明顯成效。
雲南大學圍繞建設高水平綜合性大學的總體目標,在人事分配製度改革中,通過實施績效津貼制度,調動高校職工積極性。同時在加強學科結構調整和資源整合、學位點建設中成效突出。改革啟動一年多來,實現了國家級重點學科零的突破;研究生培養規模持續增長。昆明理工大學在投融資體制改革中,與多家銀行和企業合作獲得多項專項建設經費。在該校實施的特色學科戰略中,已基本完成學校自籌5786萬元進行的首輪校內16個重點學科平臺建設,為全面實施教學質量工程和科技創新工程夯實了基礎。去年,該校被教育部評估為本科教學優秀學校,有近100項原創技術投入研究,200余項關鍵技術向産業轉移擴散,新增經費達1億元,初步形成了集優勢學科、科研平臺、學術團隊、原創技術為一體的科技創新模式。
圍繞實施人才強校戰略,昆明理工大學加大師資經費投入,去年至今已引進碩士學歷以上師資200余人。雲南大學優秀教師培養支持體系初步形成。以高素質人才為支撐,該校爭取“973”等高層次科研計劃項目取得零的突破,2005年獲得的自然科學研究項目及經費均比上年增加50%以上。
改革試點一年來,各高校積極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雲南大學實施了以全面提高學生英語綜合素質為目標的外語教學改革,創建了文理科綜合素質教育試驗班。從今年起,該校設立了70余個本科學生專項科研項目,培養學生的研究與創新能力。昆明理工大學創新研究生培養模式,與省內外大型企業和科研院所共建培養基地,在培養具有創新實踐能力的高質量研究生、解決企業實際生産問題和完成科研院所課題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
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採取“定向培養、定向就業”的特殊訂單培養模式和實行全免費上學等措施,為艱苦行業和邊遠貧困地區培養急需的實用型高技能人才。學校在全面完成校內學生培養任務,就業率達到100%的同時,充分利用校內資源為社會提供職業資格鑒定2萬餘人。
雲南民族大學把建設民族文化傳承、民族人才培養、民族理論與政策研究諮詢及民族藝術研習“四大基地”作為改革與發展的重中之重。啟動了民族傳統醫藥研發基地建設,與清華大學、西安交大、昆藥集團等校企聯合,啟動了民族醫藥的開發研製。國家外語非通用語種本科人才培養基地的申報已通過專家認證,新設的柬埔寨語專業今年招生。相繼建立了民族研究中心,全國婦女/性別研究基地及少數民族婦女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