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廣東省環保局提供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全省環保審批環節就否定了26個新上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項目,佔審理建設項目總數近10%。從2002年至2005年間,全省各級環保部門共否定了不符合環保要求和産業政策的項目7135個,佔審批項目總數的2.74%。嚴把環保準入關對保護環境和促進産業結構調整與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發揮了重要作用。
近年來,廣東省的投資項目都必須按照環保優先的原則,經過嚴格的環評關,嚴格執行“五不批”政策:即對不符合産業政策、不符合有關規劃、不符合重要生態功能區要求、不符合清潔生産要求、達不到排放標準和總量控制目標的項目,一律不予批准建設,確保新建項目符合科學發展的要求。廣東省堅持以規劃為龍頭,嚴格實施環保規劃,將環保關口前移到規劃和決策階段。省人大審議通過的《廣東省環境保護規劃》、《珠江三角洲環境保護規劃》,根據不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資源環境條件的差異,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實行分類指導,分區控制。珠三角地區實行環境優先,山區堅持保護與發展並重,粵東、粵西地區堅持發展中保護的戰略。按照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的不同要求,明確不同區域的功能定位,合理規劃和優化産業結構及空間佈局。分區制定重點污染産業控制名錄,嚴格行業經濟技術標準和污染物排放標準,嚴禁在飲用水源地等環境敏感地區建設重污染項目,對重污染行業實行統一規劃、統一定點。近年來,在環境優化的導向下,廣東省大力調整産業結構,嚴格限制新上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項目,加快發展污染少的先進製造業、高新技術産業和服務業,由資源依賴型向資源效益型經濟過渡。
通過嚴把環保準入關,大力推行清潔生産和循環經濟,不僅從源頭上最大限度地控制污染物的産生量和排放量,而且帶動經濟結構優化。據統計,電子信息業、電器機械及專用設備業增加值佔全省工業的比重,分別由2000年的16.7%和12.1%提高到2005年的22.3 %和14.0%;紡織服裝、食品飲料、建築材料等污染比較重行業增加值佔全省工業的比重,由2000年的20.4%下降到2005年的15.9%。按照環保優化原則,廣東省還在關閉低附加值、高污染行業的同時,完成了化學制漿、電鍍、製革、化工、危險廢物處置等重污染行業統一規劃、統一定點工作,使這些容易造成污染的産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