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刻認識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意義,明確工作指導思想
(一)科學把握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形勢。近年來,各級農業部門認真落實中央部署,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業和農村經濟取得顯著成績。糧食生産實現連續三年增産,農民收入保持連續三年較快增長,農村各業平穩協調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運行質量穩步提高,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取得新成效。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好形勢,為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但必須看到,農業和農村經濟仍處在艱難的爬坡階段,農業基礎不牢,設施裝備落後,糧食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任務十分艱巨。
(二)充分認識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的重大意義。農業發展關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是科學發展觀在農業農村工作中的具體運用和落實,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是促進糧食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根本途徑,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各級農業部門要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的重大意義,深入分析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準確理解現代農業的科學內涵,明確建設現代農業的目標和任務,把握我國現代農業建設的特點和規律,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三)堅持以建設現代農業為重點做好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發展現代農業是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重大主題,是農業部門的重要責任。做好2007年農業和農村經濟各項工作,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黨的十六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各項部署,用科學發展觀統領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以發展現代農業為重點,繼續實施“轉變、拓展、提升”三大戰略,著力強化政策、科技、設施裝備、人才“四大支撐”,努力構築優質糧食産業、高效經濟作物和園藝産業、健康養殖業、農業産業化和農産品加工業、生物質和生態産業、農業服務業“六大産業”體系,鞏固和發展農業農村經濟的好形勢,力爭實現糧食總産量不低於上年水平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5%以上的目標。各級農業部門要切實理清工作思路,抓住工作重點,制定具體工作方案和配套措施,並認真組織實施。
二、認真落實中央支農惠農政策,保護和調動農民建設現代農業的積極性
(四)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不動搖。穩定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係,抓緊土地延包後續完善工作,切實解決土地承包中的突出問題,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全部發放到戶。穩定漁民水域灘塗使用權,加強水域灘塗養殖證發放工作。健全在依法、自願、有償基礎上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機制,有條件的地方可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抓好土地承包糾紛仲裁試點,促進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立法加快進程,建立健全妥善化解農村土地承包問題的調處機制。積極推進徵地制度改革,探索確保農民現實利益和長期穩定收益的有效辦法。
(五)加大支農惠農政策落實力度。積極爭取財政和信貸支農資金,加大對現代農業建設的投入力度。積極推動完善糧食直接補貼、農業生産資料增支綜合直補,加大良種補貼、農機購置補貼落實力度。落實重點地區、重點糧食品種最低收購價政策,推動完善最低收購價政策辦法、健全制度。進一步管好用好支農資金,強化公開招標、補貼公示、直補到戶等措施,確保把政策實惠落實到農戶。統籌農業項目建設和資金安排,加大項目審計和監管力度,建立必要的處罰機制,切實提高項目建設效益。
(六)堅持不懈地做好減輕農民負擔工作。建立健全和嚴格執行減輕農民負擔的各項制度,擴大農民負擔綜合治理範圍,深入做好農民反映強烈問題的專項治理,探索建立減輕農民負擔的長效機制,切實防止農民負擔反彈。完善村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管理辦法,加大宣傳培訓、指導和監督管理工作力度,推動對“一事一議”建設公益性設施實行獎補制度,積極開展農村小型公益設施建設。鞏固國有農場稅費改革成果,切實減輕農業職工負擔。
(七)積極參與農村社會保障和農業保險工作。積極參與探索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推動在全國範圍內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按照政府引導、政策支持、市場運作、農民自願的原則,推動建立完善農業保險體系。推進農業政策性保險立法進程,擴大農業政策性保險試點範圍。鼓勵龍頭企業和仲介組織帶動農戶參加農業保險。積極推進農村金融改革,推動建立農村信貸擔保基金或擔保機構,緩解農戶和農村中小企業貸款難問題。
三、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現代農業的設施裝備水平
(八)加強耕地質量建設。切實保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按照田地平整、土壤肥沃、路渠配套的要求,加快建設旱澇保收、高産穩産的高標準農田。啟動實施新一輪沃土工程,重點支持土壤改良與地力培肥設施和水肥耦合微工程建設。擴大土壤有機質提升補貼項目規模和範圍,引導農民增加對土壤有機質的投入。鼓勵農民發展綠肥、秸稈還田和施用農家肥,提高中低産田質量。
(九)提高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大力發展循環農業、生態農業,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加快發展有機農業,啟動有機農業基地建設。加快新農藥、新藥械、新技術的開發和推廣,綜合治理農業有害生物,倡導生物防治,推進綠色植保。加快實施退牧還草工程,加強草原防火和草原鼠蟲害防治工作,探索建立草原生態補償機制。加強農業面源污染監測,加快重點流域的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加強農業植物種質資源及野生植物資源保護,加強種質資源的鑒定、開發與利用,積極防治外來生物入侵。加強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促進農業生物技術健康發展。全面貫徹《中國水生生物資源養護行動綱要》,加強水生生物資源和漁業生態環境保護,堅持海洋伏季休漁和長江禁漁制度,加大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力度。
(十)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改善農機裝備結構,提升農機裝備水平,加大先進適用農機化技術和機具的開發與應用。重點推進小麥、水稻、玉米等主要農作物生産全程機械化,積極推進經濟作物和林牧漁業、農産品初加工業機械化。努力擴大保護性耕作實施範圍。建設農機化試驗示範基地,大力推廣水稻插秧、土地深松、化肥深施、秸稈粉碎還田等農機化技術。強化農機産品質量監督,進一步加強農機安全監理工作。
(十一)加強以沼氣建設為重點的鄉村清潔能源建設。大力發展農村戶用沼氣,支持有條件的地方開展養殖場和養殖小區大中型沼氣建設。建立健全農村戶用沼氣的社會化服務和物業化管理體系建設。繼續推進生態富民家園建設。在適宜地區積極發展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在藏區進一步加大太陽能溫暖工程實施力度。大力實施“鄉村清潔工程”,推進人畜糞便、農作物秸稈、生活垃圾和污水的資源轉化,發展農村廢棄物和農業副産品資源循環利用。
(十二)大力加強漁業基礎設施建設。增加漁港、漁用航標、漁業安全救助通訊網、船位監測等設施建設的投入,加大對漁業安全監管支持力度,對漁業船舶安全救生設備和漁民職業安全培訓給予適當補貼,努力構建平安漁業。加強水産原良種體系和水生動物防疫體系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水産品質檢體系建設,更新質檢中心檢測設備,提高檢測能力。
(十三)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健全農業信息收集和發佈制度,整合涉農信息資源,推動農業信息數據收集整理規範化、標準化。加快建設一批標準統一、實用性強的公用農業數據庫,加強數據庫的應用和公共服務。深入實施“金農工程”,建立國家、省、市、縣四級農業信息網絡互聯中心。實施好“三電合一”農業綜合信息服務平臺項目建設,啟動農村信息化示範工程。加強農業遙感監測系統的建設和運行管理,提供準確、及時的遙感信息資料。
四、加快農業科技進步,提高科技對農業發展的貢獻率
(十四)加強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積極穩妥地推進部屬“三院”農業科技體制改革,逐步解決改革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優化運行機制,推進現代科研院所管理制度建設。整合協調農作物改良中心分中心、原原種基地、優糧工程區域創新中心、國家和部重點實驗室等農業研究基地,發揮集成放大效應。大力推進農科教結合、産學研協作機制,探索跨省(區)的農業科技協作區建設,促進人員交流、資源共享和項目合作。實施好農業行業科研專項,選擇若干主要農産品和重大共性關鍵技術,逐個設計技術解決方案,整合國內相關領域、不同層次的優勢科技力量,開展協作創新,爭取實現若干突破。儘快啟動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繼續實施超級稻研究與推廣項目和農業科技跨越計劃,加強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管理,強化基礎性、前瞻性、戰略性科技創新,加快農業科技成果的集成創新和中試熟化。通過項目引導、科企嫁接等方式,引導涉農企業開展技術創新。
(十五)推進農業科技進村入戶。積極探索農業科技人員和科技成果進村入戶的有效機制和辦法,形成以農業專家為源頭、技術指導員為紐帶、示範戶為核心、農業新聞媒介為載體、連接周邊農戶的技術傳播網絡。提高農業科技入戶工程的技術到戶率和到田率,著力培育科技大戶,發揮對農民的示範帶動作用。實施種養業良種工程,努力擴大優良品種覆蓋面,加快普及先進實用種養技術。
(十六)大力推廣資源節約型農業技術。積極開發運用各種節約型農業技術,提高農業資源和投入品使用效率。大力普及農田節水技術,啟動旱作節水農業示範工程。擴大測土配方施肥的實施範圍和補貼規模,促進科學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改革農業耕作制度和種植方式,加快普及農作物精量半精量播種技術,推廣免耕栽培等輕簡栽培技術。大力推廣精準施藥機械和技術,提高病蟲害防治效果和農藥有效利用率。積極推廣集約、高效、生態畜禽水産養殖和漁船節能技術,降低飼料和能源消耗。
(十七)著力培育新型農民。擴大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規模,實施好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積極發展種養專業大戶、農機大戶、農村經紀人、運銷專業戶等各類經營和市場流通主體。擴大“陽光工程”實施規模,提高補貼標準,創新培訓方式,完善管理辦法和實施方案,加強項目監管,提高培訓質量。組織動員社會力量廣泛參與農民轉移就業培訓。加強農民職業技能鑒定,從農民工中培育一批中高級技工。完善農村勞務輸出機制,加強勞務輸出基地建設,構建農村勞務開發體系,大力培育特色勞務品牌,多渠道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穩步推進農村勞動力平等就業試點,將農村勞動力就業納入當地就業整體規劃。制定實施各類支持政策,鼓勵外出務工農民帶技術、帶資金回鄉創業,成為建設現代農業的帶頭人。推進沿海捕撈漁民轉産轉業工程,積極開展漁民轉産轉業培訓、漁業安全和涉外漁業培訓。推進農村教育、醫療衛生和文化事業發展,積極參加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活動,辦好農民科技書屋,提高農民綜合素質。
五、深化農業結構調整,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
(十八)加快發展優質糧食産業。堅持立足國內保障糧食基本自給的方針,推進優質糧食産業工程建設,構建良種覆蓋廣、耕地質量好、品種質量優、産業鏈完整的優質糧食産業。努力穩定糧食面積,進一步保護和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引導農民合理安排種植結構,提高復種指數,種足種好糧食作物,今年力爭糧食面積穩定在15.8億畝以上。著力提高糧食單産,大力推廣優良品種,普及重大技術,加強生産管理,搞好防災減災,大力開展糧食優質高産創建活動,實現良種良法配套,今年力爭單産增長1%以上。優化糧食品種結構,大力發展優質高産作物,加快發展馬鈴薯産業。繼續實施種子工程、植保工程等重大項目。推進優勢糧食産業帶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適度發展連片種植,加大對糧食加工轉化的扶持力度。加大對糧食主産區的支持力度。進一步發揮大型墾區在發展優質糧食産業中的引領作用。
(十九)加快發展高效經濟作物和園藝産業。繼續優化農業區域佈局,加快建設優勢農産品産業帶。進一步加強棉花、油料、糖料、天然橡膠、熱帶作物等優勢産業帶建設,支持發展具有出口優勢的蔬菜、水果、茶葉、食用菌等園藝産品。通過規劃引導、政策支持、示範帶動等辦法,支持發展“一村一品”。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顯、類型多樣、競爭力強的專業村、專業鄉鎮。
(二十)加快發展健康養殖業。轉變養殖觀念,調整養殖模式,發展健康養殖,做大做強畜牧水産業。認真貫徹《畜牧法》,實施畜禽養殖檔案管理,加強種畜禽生産經營監管。進一步推進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建設,繼續實施畜禽良種工程和奶牛良種補貼項目。積極推行健康養殖方式,擴大標準化養殖小區補貼規模,提高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水平。加強飼料安全監管,從源頭上把好養殖産品質量安全關。牧區要積極推行禁牧休牧輪牧和草畜平衡制度,推廣舍飼半舍飼圈養。水産養殖業要推廣優良品種,繼續實施水産良種工程,擴大水産健康養殖示範區建設規模,加強水産養殖品種病害防治,提高健康養殖水平。同時,積極發展遠洋漁業,鞏固提高過洋性漁業,加快開拓大洋性漁業。
(二十一)加快發展農業産業化和農産品加工業。落實扶持農業産業化經營的各項政策,加強對龍頭企業的指導和服務。結合優勢農産品産業帶建設和龍頭企業加工需要,建設一批優勢農産品加工産業群。繼續開展農産品精深加工增值稅改革試點,積極發展糧油、果蔬、畜産品、水産品等農産品加工業。大力推動農産品加工技術創新,把農産品加工業發展成為農業增效的支柱産業。
(二十二)加快發展生物質和生態等産業。按照科學規劃、合理佈局、綜合利用、保護生態、農民增收的原則,積極穩妥發展生態産業和生物質産業。開展全國能源作物資源調查與評價,制定全國能源作物科技支撐規劃,加快開發以農作物秸稈為主要原料的生物質燃料、肥料、飼料等。啟動農作物秸稈固體成型燃料和秸稈氣化試點項目,支持秸稈飼料化利用。加強生物質産業技術研發、示範、儲備和推廣。按照“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原則,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利用荒山、荒地等資源,積極發展生物質原料作物,支持甜高粱、木薯等生物能源作物的良種繁育和推廣種植。
(二十三)加快發展農業服務業。加快推進種子管理體制改革,確保2007年7月1日前農業系統種子企業與行政管理部門完全脫鉤,切實增強種子管理與服務能力。積極開展種子統供、肥料統測統配、重大病蟲害統防統治等生産服務。推進農産品批發市場升級改造,支持農産品市場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和物流企業發展,發展連鎖配送等新型流通方式。強化農産品市場信息服務,積極開展營銷促銷服務。支持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等直接向城市超市、社區菜市場和便利店配送農産品。切實落實鮮活農産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推動規範健全農産品期貨市場,充分發揮引導生産、穩定市場、規避風險的作用。拓展農機社會化服務領域,在重點農時季節組織開展跨區域的機耕、機播、機收作業服務。鼓勵發展農機合作社、農機作業公司等各類新型農機經營服務組織。推動完善農民外出就業的制度保障,改善輸出地對農民工就業的公共服務。
六、加強市場監管和動物疫病防控,提高農産品質量安全水平
(二十四)加強農産品質量安全監管。認真貫徹《農産品質量安全法》,落實屬地監管責任。強化生産環節監管,推進農産品標準化生産,加快標準化示範縣(場)建設,建立生産記錄和檔案,推行産地準出制度。加強農産品生産環境和産品質量檢驗檢測,推進無公害農産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産品認證,支持發展名牌農産品。強化農産品市場準入管理,落實包裝標識制度,嚴格執行轉基因食品、液態奶等農産品標識制度,加強農産品生産流通各環節的追溯管理和監督檢查,推進全程監管。強化執法檢查,擴大例行監測範圍,加大抽查督查力度。依法履行監測信息發佈職責,規範信息發佈行為,提高農産品質量安全信息透明度。強化農産品質量安全管理制度與保障體系建設,啟動農産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規劃,健全應急管理的組織體系、運行機制和保障制度,加強執法隊伍建設。
(二十五)加大農資市場整治力度。堅持標本兼治、著力治本和屬地管理原則,深入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進一步整頓和規範農資市場秩序,嚴厲打擊假劣農資坑農害農行為,切實維護農民利益,為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提供源頭保障。進一步推進放心農資下鄉進村活動,創建農業部定點農資市場,發展農資連鎖、直供配送等現代農資經營模式,建立一批規範經營、質量可靠的放心農資店,推行農資誠信建設,建立農資監管長效機制。嚴格農藥、獸藥、種子、化肥、農機具、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等的監管,全面禁止使用甲胺磷等5種高毒有機磷農藥,嚴厲打擊非法經營和添加有害化學物質行為。
(二十六)切實加強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認真貫徹落實《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加強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加強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和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實施動物防疫體系建設規劃。集中力量開展春防、秋防免疫行動和全國免疫抗體交叉大檢查,確保免疫密度和質量。加強疫情監測預警,健全應急預案,提高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置能力。加強動物衛生監督執法,嚴格産地和屠宰檢疫,規範市場、運輸等環節監督檢查。加快實施動物標識及其疫病溯源體系建設,提高我國動物疫病的監測水平和應急處置能力。加強和規範市場、運輸等環節動物防疫監督檢查。抓好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建設。加強獸藥質量監管和獸藥殘留監控,嚴格執行安全用藥規定。
七、深化農村改革和農業對外開放,增強現代農業建設的活力
(二十七)積極推動農村綜合改革。積極參與和推動以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和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綜合改革。深入開展集體財務公開和民主管理,推進村級財務規範化建設,完善民主理財、審計監督等農村集體財務制度。全面清理核實村級債務和國有農場債務,摸清底數,鎖定舊債,制止發生新債,積極探索化解債務的措施和辦法。積極配合做好處理農業稅尾欠工作。
(二十八)加快推進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意見》,加強對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的支持和指導,強化公益性職能,提升保障能力,改善推廣條件,提高人員素質,創新服務模式,確保今年底基本完成改革任務。
(二十九)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認真貫徹《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加快發展。加大法律宣傳培訓工作力度,修訂頒布示範章程。積極推動和配合有關部門抓緊制定相關配套法規和政策。抓好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示範項目,切實加強指導、扶持和服務,著力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生産、開展市場營銷、信息服務、技術培訓、農産品加工儲藏和農資採購經營。
(三十)全面推進獸醫管理體制改革。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推進獸醫管理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重點抓好鄉(鎮)畜牧獸醫站和村級動物防疫員隊伍建設,建立健全獸醫工作體系和公共財政保障機制,確保省、市、縣三級獸醫行政管理、執法監督和技術支持機構於今年6月前順利組建完成。
(三十一)加快推進農墾改革與發展。繼續改革農墾管理體制,創新經營機制,分離社會職能。進一步完善墾區土地承包關係,發展現代家庭農場。加大國有農場土地確權工作力度,維護國有土地合法權益。充分發揮農墾建設現代農業的示範帶動作用,建設現代農業示範區,展示先進科學技術、標準化生産過程、産業化運作機制和可持續發展生態模式。積極利用農墾技術服務體系、隊伍和設施,帶動農場周邊農民。加強墾地協作,積極為農村提供農業生産經營服務,帶動農民進入市場。
(三十二)大力推進鄉鎮企業改革與發展。引導鄉鎮企業加快産業聚集和區域合作,提高集聚效應。調整優化産業和産品結構,支持鄉鎮企業發展農産品加工和農村服務業。引導鄉鎮企業加快體制機制創新,鼓勵鄉鎮企業自主創新,加大技術推廣工作的力度。積極開展藍色證書培訓,加強信用擔保、信息服務體系建設。擴大鄉鎮企業就業容量。開展鄉鎮企業治亂減負綜合治理。
(三十三)繼續加強農業國際合作。引導和扶持經濟實力較好、技術研發能力較強、管理水平較高的遠洋漁業企業、農墾企業集團和龍頭企業“走出去”,拓展境外市場,利用境外資源,建立境外生産加工基地。支持農産品出口企業在國外市場註冊品牌,開展海外市場研究、營銷策劃、産品推介活動。積極參與多邊和雙邊農業磋商談判,參與涉農國際公約、規則和標準制定。積極、穩妥、有效利用外資,加強農業先進適用技術的引進管理和技術人才交流。
(三十四)積極推進農業區域協調發展。貫徹中央關於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精神和國家區域發展戰略,進一步加強對西部、東北、中部和東部沿海地區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指導,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水庫移民地區等特殊區域的支持力度,建立區域協調發展的長效機制。按照區域特點,制定該區域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扶持政策。促進發達地區帶動和幫助欠發達地區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擴大農業技術、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對口援助和企業間經濟合作。
八、強化工作落實和機制保障,確保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三十五)加強對農業和農村經濟重大問題調查研究。圍繞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構建農村和諧社會等重大問題開展深入調研,提出具體政策措施,切實提高科學民主決策水平。健全農業立法調研製度,圍繞農業産業發展、資源環境保護、農業經營機制、國家農業支持保護和農民權益保護等問題,深入開展農業立法調研。探索建立農業立法後評估制度,不斷增強農業立法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三十六)堅持和完善抓落實機制。健全重大決策反饋糾偏機制和決策責任追究制度,強化工作執行力。繼續堅持和完善重點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工作督導制度、領導聯絡點制度等制度,強化重大事項督查、一般事項督辦等措施。加大監督檢查力度,督促抓好落實。按照統一、效能和權責一致的原則,優化農業部門內設機構和人員配置,推進管理理念創新、機制創新。開展農業部門績效評估試點工作,積極探索內部考核與群眾評議、專家評價相結合的評估辦法,推動績效評估制度化、公開化。
(三十七)加強農業系統管理創新和作風建設。繼續深化農業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規範行政許可行為,推進行政審批綜合辦公。推進農業綜合執法規範化,切實抓好農資監管、農産品質量安全、植物檢疫、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野生植物和新品種保護、農機監理、草原監理、動物衛生監督、漁政管理等執法。深入開展農業系統黨風廉政建設,進一步健全反腐倡廉的體制機制。堅持民主集中制,深入推行政務公開,強化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機制,加大對違法違紀案件查處力度,防止以權謀私。做好農業信訪工作,認真解決農民群眾合理訴求。
(三十八)紮實推進新農村示範村建設。按照“省部共建、主抓靠縣、行動在村、實惠到戶”的工作格局,以建設現代農業為中心任務,繼續抓好新農村建設示範增糧增收等七項活動28件實事。進一步加大幫扶力度,促進100個示範村和聯絡村實現階段性目標,特別要在生産發展、“一村一品”方面取得明顯成效。啟動與國家開發銀行合作支持新農村建設部行合作協議。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大力宣傳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中的新理念、新實踐,及時傳遞各地的新創造、新經驗,密切關注新情況、新問題。積極探索農業科研、教學、推廣等單位專家駐村幫扶的機制。鼓勵和支持龍頭企業參與新農村建設,注重建立和完善龍頭企業與農戶合理的利益聯結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