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回顧系列報告之五:
國內市場繼續保持繁榮活躍的格局
黨的十六大以來,在國家一系列擴大內需、促進消費的宏觀調控措施的積極作用下,商品市場供應充裕,消費規模不斷擴大,新型流通方式快速發展。國內市場呈現持續、穩定、快速增長的態勢,保持著繁榮活躍的景象。
一、商品供應日益豐富,供求結構趨於合理
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供應市場的商品品種、數量增多,質量檔次明顯提高。市場上吃穿用各類商品琳瑯滿目,品種更加豐富多彩,極大地滿足了居民多層次、多樣化的消費需求。幾年來,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組織生産經營取得了豐碩成果,市場有效供給不斷增加,買方市場佔主導地位的市場格局已得到確立,消費者在購物消費方面的自由度和選擇空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別是以手機、計算機為代表的IT商品,方便居民出行的汽車,用於改善人們居住條件和生活質量的住房裝飾商品、家用電器等商品大量增加,使市場商品供求結構趨於合理。
據商務部對600種商品市場供求排隊分析調查結果顯示,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佔全部商品的比重由2002年的12%提高到2006年的28.7%;而供過於求的商品由88.0%下降到71.3%,長時間在市場上供不應求的商品已經消失。市場供求狀況的根本改變,推動了我國商品市場格局由生産銷售者佔主導地位轉向由消費者佔主導地位。
二、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城鄉市場開拓成效顯著
黨的十六大以來,隨著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消費品市場總體保持了平穩較快的增長勢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2002年的48136億元增加到2006年的76410億元,年均增長12.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5%。
隨著黨中央、國務院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的貫徹落實,增強了農民的購買能力,農村消費品市場發展明顯加快,城鄉之間消費增幅的差距不斷縮小。2006年,城市消費品零售額51543億元,縣及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24868億元,分別比2002年增長64.3%和48.4%,年均增速分別為13.2%和10.4%。農村市場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的貢獻率,由2002年的21.3%提高到2006年的30.2%,拉動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由2.5個百分點提高到4.1個百分點。與上年增幅相比,城鄉市場消費品零售額的差距也逐漸縮小,由2002年的7.7個百分點縮小到2006年的1.7個百分點,表明城市消費一頭熱的狀況正在逐步改變,呈現出城鄉市場同步增長,共同繁榮的可喜局面。
三、消費熱點不斷涌現,對消費品零售額的貢獻率提高
近幾年來,以體現提升生活質量的汽車、住宅、通訊等為主的消費熱點基本形成,消費結構發生了很大改變,消費結構升級明顯加快。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快速增長的商品,也就是居民消費中擴張最快的一些新興領域主要集中在:以移動通訊和信息為代表的通訊信息消費;以私人汽車為代表的交通消費;與住房相關的商品消費;以教育、旅遊為代表的精神文化消費。
2003-2006年,全國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23類主要商品零售額中,年均增速最快的是汽車類(52.3%)、通訊器材類(50.4%)、建築及裝潢材料類(28.9%)、家電、音像器材類(18.3%)和金銀珠寶類(17.4%)。2006年對零售額貢獻率最高的商品主要集中在石油及製品類(29.3%)、汽車類(22.9%)和食品飲料煙酒類(11.4%)。一些新型高科技産品、消費比重不大的升級消費品,已逐漸成為市場新寵。如家電和音像器材、金銀珠寶、通訊器材等對市場銷售的貢獻率分別達到8.2%、2.7%和1.9%。
四、市場調控能力增強,運行質量明顯提高
一是市場調控能力大大增強。由於國內市場供求總體穩定,政府部門對突發事件及時有效的調控能力和消費者對市場短期波動的承受能力增強,使市場運行活躍而穩定。2002年以來,曾遭遇到“非典”、禽流感、瘋牛病、口蹄疫的影響,以及糧食、油料等重要商品個別時期供不應求所造成的短期價格波動,由於政府及時有效的宏觀調控,這些事件可能出現的負面影響均被控制在一定範圍內,沒有對社會經濟生活造成較長時期或較大程度的危害。
二是市場運行平穩,波幅減小。平穩是近年來市場運行的主要特徵,2003-2006年四年間,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最高的2006年(13.7%),與最低的2003年(9.1%),增幅落差為4.6個百分點,月度之間的增長率僅在1個百分點之內上下波動,表明市場運行的穩定性趨好。
三是居民消費心理趨於成熟,消費行為更加理性。過去幾年,國家深化了住房、醫療、教育等多項改革,強化了居民的支出預期,但由於收入水平的穩步提高,提高了居民的抗風險能力和對市場變化的經濟承受力。消費者表現出前所未有的成熟和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各項改革帶來的支出壓力,量入為出,理性消費,對商品的消費量穩步提高。城鄉居民人均消費品零售額由2002年的3761元增加到2006年的5833元,增加2072元,年均增長11.6%。
五、流通各行業齊頭並進,大中型企業領跑市場
從行業結構看,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由2002年的40926億元增加到2006年的64326億元,年均增長12%;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由5547億元增加到10346億元,年均增長16.9%。從增量上看,批發和零售業與零售總額同步增長,2006年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3.8%,拉動零售總額增長11.5個百分點,成為市場商品銷售的主體。
大中型企業商品銷售增長仍居領先地位。在幾年的市場競爭中,涌現出一批規模大、市場競爭能力強的骨幹企業,它們充分發揮規模大、環境優、信譽好的優勢,成為城鄉居民特別是城鎮居民的首選消費場所,在競爭中領跑消費品市場。2006年,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實現商品銷售額109883億元,佔批發零售業商品銷售總額的比重由2002年的49.3%提高到55.8%,在市場中仍居於領先地位。
六、餐飲消費的市場份額不斷擴大,成為消費品市場的一大亮點
近幾年來,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節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創新,居民外出就餐、親友團聚的次數增加。加之社會上各種類型的公務、商務活動頻繁,國內旅遊市場的快速發展等因素的共同作用,直接拉動了餐飲市場的商品銷售。餐飲業零售額一路走高,保持持續快速增長的格局,呈現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銷售局面,在零售總額中的市場份額不斷擴大。2006年,住宿和餐飲業實現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6.4%,對市場起到較大的拉動作用,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由2002年的11.5%提高到2006年的13.5%,提高2個百分點。
七、流通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新興業態蓬勃發展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開拓市場、擴大消費為主線,國家有關部門大力推進並深化了商品流通體制改革,加快了市場建設步伐。
一是商業經營形式發生巨大變革,多種業態共同發展。幾年來,專賣店、專業店、超級市場、便利店、百貨店、折扣店等各種業態遍地開花,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均保持穩定發展的態勢。其中專賣店和專業店顯示出較強的增長勢頭,大賣場已成為國內零售市場的主力業態。作為現代流通手段之一的連鎖經營成為商業企業採用的主要經營組織方式,連鎖商業從少到多、從小到大,逐步發展壯大起來。2006年,限額以上連鎖零售業和餐飲業零售額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由2002年的5%提高到14.5%。營銷手段的多樣化,零售業態的日益完善,極大地方便了居民生活,消費者購物更加方便、快捷。
二是農村現代流通網絡得到不斷完善。為了改變廣大農村消費者長期以來購物難的問題,商務部在2005年開始了以發展農村現代流通網絡為主要內容的“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的試點工作,2006年又啟動了重點建設100家現代化大型農産品批發市場,培育100家大型産品流通企業的“雙百工程”。通過這一系列措施,農村現代流通網絡不斷得到完善,並進入全面加速發展階段。據統計,自“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實施以來,全國已累計建設連鎖化的農家店12萬個,使1.4億農民受益,擴大農村消費400億元左右。
三是市場建設加快,規模不斷擴大。經過多年的培育和發展,商品交易市場已成為日用消費品和生産資料的重要集散地和價格信息發源地,在活躍商品流通、方便居民生活、擴大城鄉就業、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2006年底,全國億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場達3876個,比2002年增加618個。成交額10億元以上的市場有743個,比2002年增加486個,成交額佔全部億元市場成交額的比重由2002年的52.2%提高到2006年的75.5%。
國內消費品市場之所以能夠保持快速增長,主要得益於諸多有利因素。首先,我國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為國內市場的快速增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次,國家實施擴大內需,優化消費環境的一系列措施的實施,為釋放消費潛力創造了有利條件,為國內市場的加速發展給予了政策的推動。三是城鄉居民收入增速加快,購買力得到明顯提高,對消費的拉動力增強。四是充足的商品供應保證了居民多樣性的需求,商品價格的穩定與質量的提高,為消費創造了良好的市場氛圍。
述評:“米袋子”、“菜籃子”生産供應進一步加強
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加強“米袋子”、“菜籃子”工作的一系列重大舉措,圍繞糧食、生豬等生産和供應、産品質量衛生安全保障等重大問題,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把“米袋子”、“菜籃子”工作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商務部監測:"五一"黃金周各地消費市場全面繁榮
今年“五一”黃金週期間,擴大消費成為節日市場的主題,各地商業企業拓展商路、規範促銷,商品市場消費、體育文化消費、娛樂休閒消費全面繁榮。據商務部監測,5月1日至7日全國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00億元,比去年“五一”黃金周增長15.5%,其中餐飲業增長17%。
發展改革委價格司司長就當前的價格形勢答記者問
今年以來,我國價格總水平出現明顯上漲,7月份居民消費價格上漲5.6%,引起了社會各方面的強烈關注。就此問題,記者採訪了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司長曹長慶同志。
國家統計局發展回顧系列報告:
統計局發展回顧報告之一:大開放 大發展 大跨越
統計局發展回顧報告之二:對外開放邁向新臺階
統計局發展回顧報告之三:就業規模持續穩步擴大
統計局發展回顧報告四:基礎産業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