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集體林區林權改革自啟動以來,受到眾多世界一流學術研究機構的廣泛關注。記者從2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召開的集體林區林權制度改革國際研討會上了解到,實證研究表明,在福建、遼寧、山東和雲南等改革較為活躍的省,林改後木材採伐增幅較大,同時造林發展也很迅速,林業收入特別是經濟林和非木質林産品收入有較快增長,林區出現了可持續發展勢頭。
世界銀行中國局局長、駐華代表杜大偉在研討會開幕式上對中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推廣借鑒價值給予肯定。他説,中國的經驗可以成為他國效倣的典範,要把中國的經驗介紹給別的發展中國家,讓更多的人知道、學習、借鑒。
杜大偉説,扶貧、減貧是世界銀行最關心的問題,而林區的貧困人口數量往往高於其他地區,且氣候變化與林業密切相關,所以世界銀行一直很關心林權改革與林業發展。世界銀行在中國大部分省份都有林業項目,在實地考察中他看到,中國的林農有了林權後,自己選擇樹種,有效開發、管理林木,生活有了好的改變。在中國以外的東南亞地區,林木非法採伐和林區作業管理不善問題突出,需要擴大有管理的森林。中國有很多林權改革經驗,森林管理有了改進,值得介紹給其他發展中國家。世界銀行今後將加強與中國的進一步合作。
2006年,世界銀行支持啟動了中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研究。主持該項研究的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徐晉濤説,在國家林業局政策法規司和世界銀行的支持下,他們在近兩年的時間裏對福建、江西、浙江、安徽、雲南等9省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進行了實地調查。調查範圍涉及49個縣、141個鄉、288個村和3180個農戶,取得了大量的一手資料。對調查取得數據的分析表明,林改後林農造林積極性提高,林區出現了可持續發展勢頭。
研討會由國家林業局政策法規司、世界銀行、産權與資源集團、北京大學聯合主辦。會議旨在總結我國集體林區林權制度改革所取得的成績,分析下一步發展的方向,推進有關産權和政策方面的國際合作。
來自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混農林業中心、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美國耶魯大學、美國密歇根大學、瑞典農業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林科院以及國內15個省林業廳(局)等數十個單位的100多名代表參加了研討會。(原始來源:中國綠色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