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奧運百年盛事,“菜籃子”供奧數量充足,品種豐富,為奧運會的成功舉辦提供了重要保障,贏得了中外普遍讚譽。這得益於多年來“菜籃子”工程建設取得的豐碩成果。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農村掀起了波瀾壯闊的改革浪潮,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生産力。包括肉、禽、蛋、漁、菜、果等在內的“菜籃子”産品率先放開經營,市場機制極大刺激了生産的快速發展。特別是1988年農業部提出並經國務院批准在全國組織實施“菜籃子”工程後,迅速扭轉了“菜籃子”産品供應長期偏緊的局面,不僅滿足了城鄉居民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顯著改善了群眾生活,而且成為農民增收和農業出口創匯的重要來源。
大生産保障了供應大需求。改革開放以來,各級農業部門在不放鬆糧食生産的同時,積極組織發展“菜籃子”生産,先後支持建立了1800多個良種繁育基地和商品生産基地,大力推進優勢區域佈局,使“菜籃子”産品綜合生産能力顯著提高。到90年代中期,除了牛奶、水果,我國多數“菜籃子”産品人均消費量已達到或超過世界平均水平。進入新世紀以後,“菜籃子”生産繼續保持快速發展勢頭。2007年與1978年相比,我國肉類總産量增長7倍,達到6866萬噸;禽蛋增長9倍多,達到2529萬噸;水産品增長9倍,達到4748萬噸;蔬菜增長8倍,達到56330萬噸;水果增長15倍,達到10520萬噸。我國已多年穩居世界肉類、禽蛋、水産品、蔬菜、水果第一生産大國的位置。
大市場促成了流通大格局。通過放開“菜籃子”産品市場、價格和經營渠道,逐步取消肉、蛋等産品憑票購買制度,允許“菜籃子”産品自由上市,並大力培育批發市場,改造農貿市場,發展連鎖超市,基本建立起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菜籃子”産品新型流通體系,改變了原來計劃經濟體制下國合商業壟斷“菜籃子”流通的局面,形成了多條渠道、多元主體、多種方式開放競爭的全國大市場、大流通格局。目前,全國農産品批發市場有4500多家,農貿市場有25000多家。依託這些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菜籃子”産品買全國、賣全國已經成為一種常態,方便了農民出售和城鎮居民購買“菜籃子”産品。尤其是今年年初南方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和5月份四川汶川大地震災害期間,全國大市場、大流通的有效運行,為保障災區市場供應發揮了重要作用。
新科技豐富了消費新口味。多年來,各地大力引進、研發了很多“菜籃子”新品種。從80年代中期至今,新育成應用的蔬菜品種1000多個,良種覆蓋率達到90%以上。與此同時,各地組織推廣了蔬菜溫室大棚、反季節瓜菜種植、畜禽配套飼養、稻田和網箱養魚等270多項實用技術。2007年,我國設施蔬菜面積達到5000萬畝,比80年代末增長了23倍。這些措施有效提高了“菜籃子”生産的科技含量,使“菜籃子”産品品種差異、季節差異、地區差異明顯縮小,實現了從大路貨向精細化的轉變,極大地豐富了市場供應。以北方地區冬季蔬菜供應為例,已由過去傳統的“老三樣”(土豆、白菜、蘿蔔)為主增加到100多種。現在,一年四季無論北方、南方,“菜籃子”産品市場供應琳瑯滿目,為消費者提供了很大的選擇空間。
新標準適應了生活新需求。適應廣大群眾消費日益注重健康、營養、安全的需要,2001年以來農業部積極組織實施“無公害農産品行動計劃”,建立健全質量標準體系、檢驗檢測體系、質量認證體系和監督管理體系,切實加強産地環境治理,大力推廣標準化生産示範,嚴格農業投入品監管,使“菜籃子”産品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高。截至2007年底,農業部已制定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3480多項,指導制定地方標準8000多項;建成部級質檢中心323個,省、地(市)、縣質檢中心1780個。目前,我國“菜籃子”産品總體上是安全、放心的。
“菜籃子”産業的發展壯大,優化改善了我國農業結構,拓寬了農民就業空間和增收途徑。目前,“菜籃子”産品在農業中的比重達到65%,其收入佔農民收入比重在40%左右。同時,“菜籃子”産業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積極發揮比較優勢參與國際競爭,其出口額佔農産品出口額的65%以上,已成為我國農業出口創匯的主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