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乘坐中國民航的1.8億多名中外旅客,共同見證了中國民航安全飛行的新紀錄。而在舉世矚目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殘奧會期間,中國民航更是不負眾望,以安全、高效、便捷、優質的航空運輸服務贏得了中外賓客的一致讚許。
中國民航的安全成績來之不易,它讓更多的中外旅客有了更加高效便捷、安心舒適的旅程。中國民航是如何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創造如此驕人的安全業績的呢?民航業界人士的專業回答,可以讓我們從多個側面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國民航持續快速發展的堅實步伐。
中國民航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安全的航空運輸系統之一
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大步追趕——從2005年開始,我國民航的運輸總週轉量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民航運輸系統。改革開放30年來,安全始終是民航永恒的主題,其間,全行業牢固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一系列戰略部署,以建設民航強國為己任,通過強化安全生産責任制、創新安全理念、完善規章標準、加大安全監管和投入力度以及開展專項整治等一系列強有力的保障措施,穩步提高全行業的安全管理水平,屢屢刷新中國民航安全飛行的新紀錄。
民航“十一”黃金周運輸旅客433萬人次 新華社發
尤其令人欣喜的是,在我國航空運輸持續快速增長的形勢下,民航運輸飛行事故率總體呈現不斷下降的趨勢。數據顯示,1978—1987年的10年間,我國民航運輸飛行每百萬飛行小時的重大事故率為4.37;1998—2007年的10年間,這一數字降低到了0.23,而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為0.70。
自2004年11月22日至今,我國民航更是創造了連續安全飛行48個月、1330多萬個小時的歷史上最好的安全紀錄。在國際民航組織2007年對190個締約國進行的普遍安全審計中,我國民航位居前列。中國民航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安全的航空運輸系統之一。
完善體制 狠抓安全責任落實
改革開放30年來,民航不斷改革管理體制,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産力,安全工作在改革中持續加強。
1979年民航局啟動機構改革,在航行局增設了“安全檢查處”管理全局的飛行安全工作,由此結束了民航局長期無專門機構管理飛行安全的局面。到1984年國務院批復同意中國民用航空局設立安全檢查司,使飛行安全的綜合管理終於有了歸口單位。直至1994年,作為全權負責航空安全管理的專職機構——民航總局航空安全辦公室正式掛牌。
2002年,民航實施新一輪的體制改革以後,建立了“兩級政府,三級監管”的行業安全管理格局。針對民航安全生産的新形勢、新問題、新特點,民航總局依據《安全生産法》和《民用航空法》,提出企業作為安全生産的責任主體,其法定代表人要切實履行安全生産第一責任人的職責;民航地區管理局作為本地區安全生産的監管主體,其主要負責人是本地區安全生産監管工作第一責任人,負責層層落實監管責任和生産責任。民航總局還要求,民航各級政府部門的主要領導要把全副身心放在抓安全監管上,所有企事業單位的法人代表作為第一責任人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安全管理上,分管安全的領導要把全部精力放在抓安全管理上,分管其他工作的領導要把足夠的精力放在抓安全管理上。要將安全責任真正落實到安全生産的每一個崗位和員工身上,同時,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進一步完善安全責任追究和獎懲機制,在清晰條塊安全管理責任的同時,確保了關鍵部門和崗位的安全生産責任落到實處。
創新理念 引領行業安全發展
民航安全管理水平的穩步提升,離不開行業安全管理理念的創新。從最初的“飛飛整整”、“八該一反對”、“四嚴一保證”,到“關口前移”、“事前管理”,在長期的安全生産實踐中,民航系統積累了大量的安全管理經驗,為全行業更好地實施安全管理、提高安全運營水平創造了條件。
2003年,民航總局黨委提出了安全工作“五嚴”要求的理念,即抓民航安全工作,一定要在“嚴字當頭”上下工夫,嚴在組織領導、嚴在規章標準、嚴在監督檢查、嚴在教育培訓、嚴在系統完善。這是進入“十五”以來民航總局黨委首次系統地提出民航安全管理理念。隨後,又先後引入了國際上先進的“風險控制”、“閉環管理”、“過程管理”、“狠抓無後果違章”、“監管靠前”等新的理念,有力地提升了安全管理水平,夯實了中國民航安全的根基。
2008年初,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南,結合民航發展需要,李家祥局長創造性地提出了“持續安全”的理念,指出安全工作不能階段性、運動式地抓,而要堅持不懈地抓、深入持久地抓,強調要抓好“四個體系”(理念體系、組織體系、規章體系和隊伍體系)建設,落實“四個責任”(企業的主體責任、政府的監管責任、管理者的領導責任和員工的崗位責任),通過系統抓安全、過程抓安全、細節抓安全,夯實安全生産基礎,提高行業安全水平,促進行業安全發展。目前,“持續安全”理念已經得到業界的廣泛認可,成為指導行業安全發展的重要思想。
加快立法 構築安全生産堤壩
規章制度是安全生産的重要保障。30年來,伴隨我國民航事業的迅猛發展,有關安全方面逐步加快的立法工作,成為民航安全管理的一大亮點。1996年3月1日,我國第一部規範民用航空活動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正式頒布實施,中國民航由此開始駛入法制化建設的快行道。特別是近幾年,民航總局相繼出臺了大量的法規、規章、管理文件以及程序,逐步建成了比較完善的規章標準體系,這些法規、規章和程序為民航進一步做好安全工作提供了有力保證,同時也使中國民航的安全管理由粗放型轉向精細化。
2004年,為配合《行政許可法》的頒布實施,民航總局在清理行政許可項目的同時,加快安全立法的步伐,全年制定、修訂了《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管理規定》、《一般運行和飛行規則》、《國家民用航空安全保衛規劃》等45部安全規章、標準和規範性文件。2006年,制定和修訂了《中國民用航空飛行標準條例》、《民用航空保安條例》等17部安全法規、規章;出臺了《中國民用航空安全獎勵辦法》、《適航指令頒發與管理程序》等16個規範性文件,編寫了《民用航空監察員行政執法手冊》。目前,在中國民航已有的130多部規章中,80多部和安全息息相關。立法速度的加快,不僅為實施行業安全監管提供了依據,並且促進了按章辦事、依法生産的安全生産環境,為促進民航安全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
專家認為,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日臻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保駕護航,才使得中國民航的安全紀錄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屢屢刷新。這期間,事故率持續下降,百萬飛行小時事故率更是從“六五”期間的5.42次百萬下降到了“十五”期間的0.29次,2005年、2006年、2007年連續3年全行業沒有發生運輸飛行事故。截至目前,無論按飛行天數還是飛行小時計算,中國民航都已創造了歷史上最長的安全週期,我國航空運輸安全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加大投入 提升安全保障水平
從1978年全行業僅有各類中小型運輸飛機98架,到2007年底我國民航已擁有大型現代化運輸飛機1134架。30年來,我國民航不僅成功改善了機隊結構,擴充了機隊規模,提高了人員素質,加強了基礎設施建設,而且還大大提高了我國航空運輸的能力和運輸質量,這一切,既為廣大中外旅客提供了高效快捷的旅程,也使中國民航的安全運營水平穩步提升。
圖表:中國民航2010年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規模將達2500億元 新華社 發
加大科技投入,依靠科技進步,有力地提升了中國民航的安全保障水平。隨著我國民航機隊規模的快速壯大,民航系統不斷加大了安全方面的投入,積極採用現代化的科技手段,提高航空安全的保障能力。首先,在全行業大力推進飛行品質監控工作。目前,我國民航對飛行品質的監控率已經超過了90%,大大超過發達國家監控的水平;其次,在所有運輸飛機上加裝了防撞系統和增強型近地告警系統,並加快雷達管制的實施,提高空域保障能力;第三,積極採用RNP和區域導航等新技術,提高飛機在高原機場複雜條件下的起降能力和機場安全保證能力。2007 年,全行業用於各類設施設備的建設或更新改造的投資約15個億,比2006年增長6.7個億。安排民航專項基金7.14億元,用於完善民用機場安全保障設施。作為2008年平安奧運的主要環節和重點保障單位,民航局專門申請了7.7億元的政府性基金,在涉奧機場及敏感機場安裝配備防爆、防生化設備,提高民用機場安全防範能力。通過實施一系列的嚴格措施,民航圓滿完成了奧運安全保障工作。與此同時,充分發揮民航科研院所的作用,研發有關航空安全的新興技術和管理手段。近年來,民航科研院所與民航企業合作,相繼開展了影響民航飛行安全的因素及對策、飛行品質監控和飛行圖形倣真系統、防止雙機空中相撞、中國民航安全管理基礎體系發展戰略等課題的研究,一些研究成果在行業內得到應用和推廣,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針對中國民航飛速發展而面臨的各類人才緊缺的現狀,中國民航立足根本,著眼長遠,持續加強安全培訓工作。2006年5月24日,中國首個民航安全培訓機構——中國民航安全學院成立。學院以民航安全水平的持續改善為己任,成立至今已舉辦了多期高級安全管理、監察人員、專業人員培訓班,近萬人次在此受訓。另外,民航局還專門投資2.5億元,在國航、東航、南航、海航和民航大學建立機務培訓中心,並積極推動航空公司、機場、空管以及其他各企事業單位加大投入,建立完善自身培訓機構和體系。
安全審計 提高安全監管能力
近年來,民航推進依法行政,不斷加大安全監管力度,以促進企事業單位依法生産和安全發展。其中,實施安全審計是推進政府監管部門進行安全監管的重要手段之一。2006年,全行業適時啟動了旨在提高安全運行水平並與國際接軌的安全審計和安全管理系統(SMS)建設。根據國際民航組織普遍安全監督審計計劃,國際民航組織于2007年3月20日至4月3日對我國民航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安全監督審計。此次審計範圍涵蓋與安全相關的16個國際民航公約附件,通過安全審計,國際民航組織對我國民航的航空安全監管給予了較高的評價,我國民航系統也通過安全審計,找到了需要改進的方向。在國際民航組織2007年對190個締約國進行的普遍安全審計中,我國民航的規章標準與國際標準和建議措施的符合率為87%,居世界前列。
作為一項長期的綜合安全監管工作,如今,安全審計已經得到了我國民航系統的廣泛認可,航空公司、機場企業和空管單位積極部署,有力地促進了安全審計在全行業的開展。
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地發展,民航行業責無旁貸。建設和諧民航,安全尤為重要。民航系統深知“安全責任,重於泰山”,安全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48個月、1330多萬小時只能説明過去,不能説明將來。回顧成績,已屬過去;展望未來,任重道遠。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民航人將再次整裝待發,朝著創造更長安全週期的新目標闊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