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測繪局:改革開放30年測繪合作交流工作不斷擴大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12月15日   來源:測繪局網站

    2008年7月3日,1400多名國(境)外代表和國(境)內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與相關行業及單位的44個分代表團成員齊聚北京,參加第21屆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大會。這次會議參會人員多、規模大、規格高、會期長、會議活動豐富、涉及地點場所眾多,是我國測繪界迄今為止舉行的規模最大的國際會議。

    國家測繪局有關負責同志説,在我國舉辦這次大會,對於加強攝影測量與遙感領域的國際合作,提高中國測繪的國際地位,促進和平利用地理空間技術和信息資源造福全人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這次會議可以看作我國測繪對外交流與合作史上亮麗的一頁。由此我們還很容易想到1999年在北京召開的首次數字地球國際會議,以及2001年在北京召開的國際製圖大會。

    多層次交流 全方位合作

    據了解,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測繪工作順應經濟全球化、信息化的發展趨勢,積極開展對外測繪合作與交流,形成了雙邊、多邊的對外合作與交流格局,顯著提升了我國在國際測繪領域的地位。

    改革開放前,我國測繪界對外合作與交流很少,基本上只在社會主義國家之間進行。上世紀50年代主要是和前蘇聯開展科技合作,其後陸續對朝鮮、越南、阿爾巴尼亞等國提供了技術援助,併為這些國家培養了一批測繪技術人員。改革開放以後,我國的測繪對外科技合作呈現出新局面——合作日益頻繁和深入,合作的地域和領域逐步擴大,從亞洲、東歐拓展到西歐、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合作方式從傳統的獲取資料和技術發展為多層次、多方位的合作研究、對外技術援助和參與國際測繪市場競爭,尤其是在地理信息數據加工、工程測量、地籍測繪等領域不斷拓展業務,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

    請進來 派出去

    據介紹,改革開放以後,尤其是近年來,我國測繪部門每年派出數百名專家、學者和管理人員出國,進行合作研究、參加會議、講學、進修、舉辦展覽、考察和訪問,參加國際學術討論和合作交流。同時每年邀請數百名外國測繪專家和有關政府官員來華訪問、講學及合作研究。這是我國測繪對外合作與交流的一種直接而效果顯著的方式。

    這種對外合作與交流的形式也有一個發展的過程,在初始階段,我們派員出國(境)以訪問、考察為主,後來則發展為以商談與執行項目、合作研究、解決專門問題及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為主。

    這些舉措,使我們了解了世界測繪發展動向,學習了國外的先進測繪科學技術與經驗,培養了一批批測繪專業與管理人才,推動了我國測繪科技的進步,有力地促進了我國測繪技術産品進入國際市場,並促進了我國傳統測繪技術體系向以3S技術為代表的現代數字化測繪技術體系的過渡,擴大了我國測繪事業在世界上的影響。

    項目合作 促進交流

    1995年初,我國第一個省級基礎地理信息系統海南國土資源基礎信息系統啟動,1998年建成了國內領先、亞太地區一流的地理信息中心,成為全國各省建立地理信息中心的典範,併為確立其在亞太地區的地位奠定基礎。該項目的實施開創了我國測繪技術的多個第一:第一次全面進行省級地理信息需求調查和分析,第一次確定數字高程模型(DEM)、數字線劃圖(DLG)、數字正射影像圖(DOM)和數字柵格圖(DRG)為生産的基本成果,第一次建立了功能齊備的數字化測繪生産網絡體系,第一次開展1:1萬比例尺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生産和更新,第一次引進全數字攝影測量系統(IMAGESTATION)開展DOM、DEM、DLG生産,第一次建立了融多尺度、多源基礎地理信息為一體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

    這個項目是中國與澳大利亞合作建設的,澳大利亞大使稱該系統是中澳合作的典範。

    2002年,由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牽頭的“中國參加伽利略計劃合作”演示驗證系統項目,為我國加入歐盟伽利略系統提供了較為全面的合作技術方案。

    記者了解到,通過有效地利用國外援助和技術交流,我國測繪基礎設備的建設速度加快了。借用發達國家的設備,我國在北京、拉薩、烏魯木齊、武漢等地建立了GPS固定跟蹤站,並使其成為世界跟蹤網站,在此基礎上完成了設備的升級;利用國外設備和技術,進行了全國GPS A級網復測,青藏地區地球動力學監測網與新疆地球動力學監測網的建立與復測等工作。我國絕對重力網的建立與復測,大部分是利用國際合作完成的。

    與國外開展具有實效性的合作項目,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測繪技術與管理經驗,是我國測繪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另一種重要方式。這種方式,有力地推動了我國測繪科技的發展,並直接服務於國家重大測繪專項和基礎測繪項目的實施,同時還開拓了多種國外培訓渠道,培養了不同層次測繪專業技術與管理人才。

    據介紹,從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我國通過多種方式,與美國、德國、加拿大、俄羅斯、荷蘭、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芬蘭等幾十個國家確立了在大地測量、遙感應用、地理信息系統等領域的多種合作關係,全方位、多層次開展國際科技合作。較有代表性的還有:與俄羅斯、澳大利亞、英國、德國、瑞典等國家測繪部門及相關企業開展現代測繪技術發展與應用、地理信息及公共服務等領域合作;圓滿完成了阿爾及利亞東西高速公路測量、巴布亞新幾內亞公路中心測量等測繪項目、日本自然災害防治測繪、南亞東帝汶民主共和國測繪、博茨瓦納地籍測繪等多項國外測繪任務。

    此外,我國先後同德國、法國、芬蘭、美國、蘇聯、東歐各國等幾十個國家的測繪部門簽訂了測繪科技合作協議,建立了雙邊合作與交流關係,並有重點地同有關國家建立和發展了雙邊合作關係。同芬蘭國家測繪局連續簽訂了多期合作議定書,在軟體研製、 地籍測繪、絕對重力測量等方面開展了合作。同芬蘭大地測量研究所連續簽訂了合作紀要,在建立標準基線場、大地水準面研究、絕對重力測量、建立GPS 跟蹤站與監測網及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了合作。

    隨著測繪對外交流項目數量的不斷增加,交流成效也逐步提高,我們有效地利用國外援助和技術力量,加速了我國測繪基礎設備的建設。國家測繪局同德國國際發展基金會開展地籍測繪合作10年,先後舉辦了5期高級研討班、10期管理與技術培訓班、兩期復讀班和10期長期進修生班,國家測繪局系統先後共有300多人次赴德國參加研討與培訓,有數十人赴德國長期進修。同美國、芬蘭、法國、荷蘭、瑞典、澳大利亞等國的合作,也為我國培養了大量管理技術人才。目前,出國進修學習過的大部分同志已成為測繪部門科研、教育、生産的骨幹、中層管理人員,有的還成為跨世紀學術帶頭人或單位的主要領導。

    尤其重要的是,通過對外合作與交流,促進了我國傳統測繪技術向現代化測繪技術過渡。在中美測繪科技合作的推動下,我國完成了1:100 萬比例尺全國地形數據庫建設並開始以光盤形式向國內外發佈使用;建立了氣象衛星接收站並利用其數據製作植被指數圖;借鑒與學習了美方的4D測繪産品模式;國家測繪局同美國國家影像製圖局等部門開展了大地測量、地理信息系統、遙感應用及生産管理等方面的合作;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通過中美合作,研製成功了數字正射影像圖生産技術並投入生産。

    搭建平臺 擴大交流

    改革開放以後,我國測繪部門積極參與聯合國測繪事務,並以此為平臺,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最典型的是,國家測繪局以A類資格代表中國參加全球測圖項目的實施活動,參與了全球測圖行動計劃和技術規範的制定,以及全球地圖數據政策的研究制定。2002年9月向全球測圖項目和全球測圖國際指導委員會(ISCGM)提交中華人民共和國1:100萬比例尺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同時,國家測繪局多次作為國家正式代表出席了聯合國測繪會議,成功在華多次舉辦國際測繪組織的會議。在聯合國測繪會議上,國家測繪局派出的參會代表多次被選為大會主席、副主席或其他領導職務,參與組織和主持會議。我國多位著名測繪專家還在國際測繪組織中擔任了重要職務併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國測繪在國際測繪界的影響不斷擴大。

    經貿合作有進展 科技成果出國門

    國際測繪合作不僅提高了我國測繪科技水平,還直接促進了我國科技成果走出國門。原武漢測繪科技大學研製成功的Virtuozo全數字化測圖軟體,通過與澳大利亞合作,成為國際上流行的主要軟體之一,並在國內測繪單位逐步推廣使用。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研製的解析測圖儀、全數字攝影測量工作站、數碼航空攝影儀等,已出口到亞洲、北美洲、澳洲的許多國家。

 
 
 相關鏈結
· 測繪局積極開展改革開放30年測繪大事評選活動
· 測繪局在京隆重召開紀念改革開放30週年座談會
· 測繪局召開會議傳達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 測繪局出臺八項措施為擴大內需提供測繪保障服務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