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郭庚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促進河南又好又快發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1月09日   來源:河南日報

 關於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促進河南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調研報告
郭庚茂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關係國民經濟全局緊迫而重大的戰略任務”。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既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應有之義,又是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加快兩大跨越、實現中原崛起的重要途徑。

    一、充分認識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對中原崛起的重大意義

    (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建設經濟強省的必由之路。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年來,河南立足自身省情和優勢,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定不移地加快工業化、城鎮化,推進農業現代化,成功實現了由傳統農業大省向全國重要的經濟大省、新興工業大省和有影響的文化大省的歷史性轉變。但人口多、底子薄、基礎差的基本省情尚未根本改變,經濟大而不強的特徵非常突出。2007年GDP總量居全國第5位,但人均GDP列全國第17位,人均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列第25位。實現從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跨越,不僅要保持較快的經濟增長速度,繼續做大經濟總量,而且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提高經濟質量和效益。

    (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迫切要求。近年來,河南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方面取得了比較好的成效。但由於受發展基礎、發展階段等多種因素制約,河南省經濟發展方式總體上仍然粗放,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矛盾日益突出。河南省是全國第一人口大省,雖然不少自然資源總量位居全國前列,但人均資源佔有水平相對不足;資源利用水平低,2007年河南省能源消耗總量高居全國第5位,萬元生産總值能耗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11倍;環境容量相對不足,環境承載能力較弱。我們要實現跨越式發展,從路徑上看有“兩個走不通”,即發達國家走過的高消耗、高消費的現代化道路走不通,我們自己傳統的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式發展道路也走不通。否則,我們的資源支撐不住,環境容納不下,社會承受不起,經濟發展也不可持續。我們必須更加積極主動地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統籌推進經濟發展與人口控制、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努力以較小的資源環境代價,實現更長時間、更高水平、更好質量的發展。

    (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提升區域競爭能力的重要途徑。近年來,河南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力實現中原崛起宏偉目標,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在區域經濟發展中贏得了主動,主要經濟指標居中部地區乃至全國前列。然而也要看到,全國區域發展競爭日益激烈,並呈現出新的變化和特點,我們稍有懈怠就可能被甩到後邊。這次省政府三個考察組到廣東、山東、天津等6省市考察學習,了解到各省市都在紛紛採取措施著力優化經濟結構、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加快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力,深切感受到區域競爭壓力在進一步加大。在新一輪發展競爭中,河南省要培育區域競爭新優勢,不僅要著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而且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著力在又好又快發展方面邁出新步伐。

    (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提高經濟抗風險能力的現實選擇。當前國際金融危機仍在擴散和蔓延,全國各地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但從各方面情況看,由於産業結構、産業層次、創新能力不同,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企業受到的衝擊大不一樣。在這次危機中倒閉、停産的企業大部分是缺乏創新能力、沒有自主品牌的“三來一補”或“貼牌生産”型企業,而真正具有自主創新能力、有自己拳頭産品的企業,受到的衝擊和影響相對較小。如廣東省去年前三季度,機電産品和高新技術産品出口增速不但沒有下降,而且分別高於全部出口增速5.1個和4.6個百分點。河南省的中信重機、黃河實業、華英集團、宛西制藥等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産權、市場競爭力較強的企業依然保持了高速增長。在國內外經濟環境趨緊的形勢下,企業優者更強、劣者更弱,兩極分化、優勝劣汰的現象尤為明顯。可見,加快産品、産業結構調整,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應對各种經濟風險和挑戰最有效的途徑。

    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基本思路與對策

    當前,河南省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加快推進的關鍵時期。總體上看,我國、河南省經濟發展的基本態勢沒有因為金融危機影響而逆轉,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必須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既作為克服當前困難、應對挑戰的當務之急和有效舉措,又作為增強競爭實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長遠之計和治本之策,努力為推進兩大跨越、實現中原崛起奠定堅實基礎。

    (一)必須堅持擴大內需與穩定外需相結合,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既要努力保持對外貿易穩定增長,著力增加投資和優化投資結構,又要擴大消費需求特別是居民消費需求,顯著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擴大投資規模、優化投資結構。要把抓好重點項目建設作為當前拉動投資增長和優化結構、促進轉型的中心環節,抓住國家調整投資方向和支持重點以及能源、原材料價格回落的機遇,把政府投資引導作用與發揮民間投資積極性有機結合起來,抓緊謀劃實施一批重大建設項目,在拉動即期經濟增長的同時夯實長遠發展基礎。著力擴大消費需求。完善收入分配政策,持續增加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的收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重視“三農”問題解決,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大力開拓農村市場特別是農村消費市場。進一步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完善促進消費的政策措施,優化消費環境,消除居民消費的後顧之憂。堅持發展開放型經濟。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擴大出口,要走以質取勝、集約化、多元化發展路子。鞏固傳統出口市場,開拓非洲、拉美、俄羅斯等新興市場;擴大高技術和機電類産品出口,促進勞動密集型産品出口。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在境外建立資源勘查開發基地、生産加工基地和營銷網絡。堅定不移地推進開放,積極承接國內外高層次産業轉移,推動産業結構優化升級。

    (二)必須著力構建現代産業體系,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第二産業帶動向依靠三次産業協同帶動轉變。按照“競爭力最強、成長性最好、關聯度最高”的原則,著力構建以産業集聚區為載體,現代農業、工業主導産業、高新技術産業、現代服務業、基礎設施和基礎産業相互支撐、互動發展的現代産業體系,培育壯大戰略支撐産業。積極發展現代農業。逐步做到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提高農業水利化、機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産出率、資源利用率和農業勞動生産率。“以糧為基、統籌三農、推動全局”,從落實糧食生産核心區戰略規劃入手,逐步建立起糧食生産穩定增長長效機制,走出一條工業化、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雙贏”的發展路子。推進工業主導産業升級。圍繞推動裝備製造、汽車及零部件、有色冶金、化工、食品、服裝紡織等産業升級,完善洛陽動力谷、中原電氣谷、洛陽重型裝備、鄭州百萬輛汽車、現代煤化工等産業基地發展規劃,啟動一批重大産業升級工程,儘快形成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增強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産業。培育壯大電子信息、生物、新材料重點産業,在硅材料與光伏、生物及新醫藥、數字化裝備、新型功能材料及製品、光電技術、生物能源、節能環保技術等領域實施一批重大高技術産業化專項,努力實現高新技術産業跨越式發展。大力發展服務業。重點發展物流、旅遊、文化等具有比較優勢的現代服務業,積極發展房地産、信息服務、金融保險等高成長性服務業,加快發展比較薄弱的農村服務業,不斷提升服務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適度超前發展基礎設施與基礎産業。以能源、交通、水利、環保、信息化為重點,著力謀劃實施一大批發展前景好、産業關聯度高、集聚效應明顯、帶動能力強的基礎設施和基礎産業項目,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後續支撐能力。

    (三)必須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不論是從國際科技競爭加劇的趨勢看,還是從國內低成本競爭優勢減弱的現實看,我們都必須更加重視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勞動者素質、管理創新帶動經濟增長。加快構建自主創新體系。堅持以企業為主體,以應用開發研究為重點,以集中科技資源實施重大科技專項為抓手,以構建區域創新體系為基礎,以創新體制機制為動力,以開放合作為有效途徑,切實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創新人才培養理念和模式。繼續大力實施科教興豫、人才強省戰略,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在鞏固義務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同時,突出發展職業教育。以培養技能型人才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為主線,以深化改革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動力,抓住與教育部共建國家職業教育改革試驗區的機遇,進一步推進職業教育規模、質量、效益協調發展,努力實現由職業教育大省向職業教育強省的跨越,變人口壓力為人力資源優勢。推動政府和企業管理創新。圍繞服務型政府建設,紮實推進“兩轉兩提”,增強服務意識,提高行政效能。引導企業全面加強科學管理,嚴格成本核算,加強企業信息化建設,全面搞好質量管理。

    (四)必須統籌城鄉發展,實施中心城市帶動戰略,加快構建現代城鎮體系。把加快城鎮化進程放在活躍全局的重要地位,堅持實施中心城市帶動戰略,積極推動生産要素和生活要素向城鎮和産業帶聚集,擴大生産和消費需求,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發展方式轉變。加快構建現代城鎮體系。搞好城鎮規劃和建設,逐步形成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地區性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鎮、居民點協調發展的城鄉佈局結構。繼續完善中原城市群規劃,推動形成以鄭州為中心,核心層、緊密層、輻射層相互依託、相互促進的城市發展格局。搞好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修編,體現城市發展轉型理念,為城市長遠發展和戰略佈局創造條件。推進城鄉區域一體化發展。完善並實施中原城市群城鄉統籌改革發展試驗區方案,繼續推進鄭汴一體化發展,並以此為核心推動中原城市群在交通一體、市場統一、産業鏈結、社會公共資源共享、生態環保合作等方面進行改革探索。選擇部分城市在轄區內開展城鄉統籌改革試驗。強化城市産業支撐。把産業集聚區建設作為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實現集約化發展的基礎環節來抓,按照整合資源、提升功能、強化特色、增強競爭力的要求,突出抓好200個産業集聚區建設,提升集聚區對城市産業、人口、環境的承載功能,推動企業向園區集中、園區向城鎮集中、勞動力向城鎮轉移。促進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良性循環,實現産業與城市發展相互促進,逐步形成投資帶動就業、就業創造消費、消費拉動增長的良性發展機制。轉變城市發展理念。建設“緊湊型”城市和“複合型”城市,構建産業聚集、人群宜居、生態環境和諧發展的格局。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各類公共服務設施,增強城市承載和吸納能力。

    (五)必須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把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統籌考慮,將資源接續能力、生態環境容量作為經濟建設的重要依據,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相互協調、相互促進。構建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國民經濟體系和社會組織體系。在生産、建設、流通、消費等各個環節,在工業、農業、交通運輸、建築、服務等各個領域,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設低投入、高産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環、可持續的國民經濟體系。在社會組織的各個方面,包括政府、社團、企業、學校、社區、家庭,推行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生産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形成節約環保型社會組織體系。著力解決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突出問題。在能源資源領域,重點抓好節能、節水、節地、節材,降低單位産出的能源資源消耗。特別要搞好工業、交通和建築節能,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排放行業的落後生産能力。在環保領域,要把水、空氣、土壤污染防治作為重中之重,降低污染物排放總量,落實重點流域和區域污染防治任務,提高城市污水、垃圾處理能力,加強水源地保護和農村面源污染防治,切實改善城鄉人居環境,努力扭轉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紮實推進林業生態省建設,顯著改善生態環境。健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長效機制。逐步建立政府引導、法規支撐、企業為主、公眾參與的運行機制。完善節能減排指標體系、監測體系和考核體系,確保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加強節約環保的法制建設,健全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編制重點行業和領域循環經濟發展規劃,積極推動循環經濟試點省建設。把節約環保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使之成為全體公民和全社會的自覺行動。

    (六)必須深入推進改革創新,加快建立健全有利於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體制機制。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根本出路在於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創造有利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體制機制。建立健全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的政績考核體系。走出為發展而發展、單純追求GDP增長的誤區,把發展速度與發展質量、發展效益結合起來,做到“好字當頭、好中求快”,著力改變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思想觀念和習慣做法。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內在要求深入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加強宏觀經濟調控,減少對微觀經濟的直接干預。健全政府行政職責,在改善經濟調節的同時,加強市場監管,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健全法律法規體系,注重法律調節,為轉變發展方式提供法律保障。加快資源和要素價格形成機制改革。發展生産要素市場,加快建立能夠充分反映市場供求關係、資源稀缺程度、環境損害成本的資源要素價格形成機制,建立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環境補償機制。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有效整合各類政府性資金,完善管理使用辦法,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繼續運用稅收政策抑制高消耗、高污染産業、産品發展,推進資源稅、燃油稅費改革,加快推行增值稅轉型,為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供良好的財稅導向機制。

 
 
 相關鏈結
· 郭庚茂:確保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確保民生不斷改善
· 郭庚茂指出把意見建議轉化為改進工作的強大動力
· 郭庚茂:推動第二階段學習實踐活動紮實深入開展
· 郭庚茂:努力打造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特大企業集團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