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湖南省委省政府關於09年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意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2月13日   來源:湖南省人民政府

    2008年,全省各級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推進“一化三基”,加強“三農”工作,克服了歷史罕見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等多種不利因素影響,實現了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糧食總産和農民收入均創歷史新高,為實現全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提供了基礎支撐,作出了重要貢獻。但也要看到,目前,我省農業基礎仍然薄弱,農村發展仍然滯後,農民增收仍然困難,特別是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對農業農村發展的衝擊逐步顯現,農民工回流增多,農産品價格出現下行態勢,部分涉農中小企業面臨發展困難,這些新困難與歷史形成的老問題互相疊加,保持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難度明顯加大。如不採取有效措施,我省確定的農民增收目標就難以實現。2009年的農業農村工作,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省委九屆六次全會、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把促進農民增收作為首要任務,緊緊圍繞保增産、促增收、強基礎,全面發展農業農村經濟。

    一、提高農民增收的保障能力

    1.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力度。完善財政支農資金穩定增長機制,各級財政對農業投入增長幅度要高於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今年省級財政預算安排支農資金比上年同口徑增長12%以上。抓住國家將“三農”作為擴大內需投入重點的機遇,大幅度增加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投入。由財政、國土資源部門牽頭,落實國家耕地佔用稅稅率提高後新增收入全部用於農業,土地出讓收入重點支持農業土地開發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政策。抓緊銜接落實國家取消對農村公益性建設項目的縣及縣以下資金配套的政策。整合支農資金,提高投資效益。切實抓好惠農補貼政策落實。增加種糧直補、良種補貼,大幅度增加農機具購置補貼,逐步加大對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種糧補貼力度。完善農資綜合補貼動態調整機制,省財政繼續安排專項資金,用於主要農資産銷調控。繼續實行“一卡通”與村幹部直接發放相結合的辦法,確保補貼資金早到位、補貼政策早見效。加強對各項支農資金髮放、使用的監督管理,嚴禁剋扣、截留、拖欠、挪用,開展專項督查,嚴肅查處違法違紀行為。

    2.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勵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支農力度,力爭縣域內涉農中小企業貸款、農戶小額信貸增速不低於各項貸款平均增速。縣域內銀行業金融機構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於當地發放貸款。落實中央關於金融支農的激勵政策,引導信貸資金投向農林水利基本建設,支持農業龍頭企業和規模經營大戶進行農業深度開發。抓好村鎮銀行試點,鼓勵金融機構到農村地區設立分支機構或增設經營網點,為農民提供快捷資金匯劃服務。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信用合作的試點。提高小額信貸上限標準,大力發展小額信貸,推廣農戶聯保貸款,開展大型農用生産設備、林權、四荒地使用權等抵押貸款。由人民銀行長沙中心支行會同湖南銀監局等有關部門,結合湖南農村實際需求特點,積極穩妥推進我省農村金融産品和服務方式創新試點工作,促進省內金融機構加大對我省“三農”經濟發展的有效資金投入。加快發展政策性農業保險,省財政新增農業保費補貼8000萬元,擴大水稻、棉花、油菜、能繁母豬、奶牛等政策性農業保險,有序開展育肥豬保險試點,積極探索開展政策性森林保險。加快建立農業再保險體系和巨災風險分散機制。

    3.建立大宗農産品價格預警與調控機制。由省物價局牽頭,對糧油、豬肉、蔬菜等主要農産品實行日監測報告制度,建立價格預警體系,根據農産品市場價格變化,及時向農業經濟組織和農民提供預警信息,適時加強政府引導調控。健全農産品價格保護機制,繼續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探索建立生豬等其他主要農産品價格保護辦法。完善糧油、豬肉、棉花等大宗農産品儲備制度,支持企業增加商業收儲,推進儲備物流配送體系建設。加強農産品市場監管,嚴厲查處各類違法經營,切實維護市場秩序。

    4.提高農業抗災能力。立足抗災奪豐收,確保防洪安全。抓緊編制完善洞庭湖治理規劃和縣級農田水利建設綜合規劃,全面啟動洞庭湖綜合治理近期實施方案,開工建設錢糧湖、共雙茶、大通湖三個蓄洪垸,完成層山安全區建設試點。加快實施以湘江流域為重點的“四水”治理工程。抓好376座大中型和重點小一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加快實施21處大型灌區的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完成29處大型排泵站掃尾建設。增加省級財政小型農田水利專項資金規模,提高農田水利“以獎代投”、“民辦公助”補助比例,擴大補助範圍,鼓勵和支持農民廣泛開展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小流域綜合治理、山塘清淤擴容、溝渠疏浚等項目建設。深化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加強水利工程管理。加快制定全省農村自然災害應急體系建設規劃,完善防災應急預警體系。加強山洪地質災害防禦,完善氣象預測預報基礎設施,提高農村道路、供電、供水、通信設施抗災保障能力。健全森林防火保障機制。建立各種應急預案,全面落實防災減災責任制。大力宣傳普及災害應急知識,加強災害知識培訓,提高災害處置和農民避災自救能力。

    5.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標準農田建設。抓好土地開發整理,整合農業綜合開發等項目建設資金,大規模開展中低産田改造,提高高標準農田比重,增加旱澇保收面積。推進實施新增糧食産能高標準糧田、優質糧食産業工程、退耕還林基本口糧田和“沃土工程”等重大項目,開展環洞庭湖千萬畝基本農田整理和涔天河耕地後備資源基地建設。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保護性耕作和節水灌溉,搞好旱作農業示範工程建設。嚴格落實耕地保護目標管理責任制。加快農村公路建設,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9500公里,年內實現70%的行政村通水泥(瀝青)路,96%的行政村通公路,穩步推進到組到戶道路硬化,建立鄉村道路管理養護制度。解決300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制定農村安全飲水設施維護辦法。加快農村電網改造,擴大農村電氣化試點,提高電力保障能力。重視林區基礎設施配套建設,逐步改善林區基礎設施落後狀況。

    6.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大力開展植樹造林,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增加森林蓄積量。加強森林和濕地資源管理保護,多渠道籌集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提高公益林補償標準。加強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水資源管理和水生態保護能力建設。大力發展農村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節能技術,加快戶用沼氣和太陽能的使用推廣,完善秸稈氣化技術,積極支持養殖場大中型沼氣工程和聯戶沼氣工程建設,實施城鄉居民集中區沼氣污水凈化工程。健全農村能源管理與服務機構,加強配套服務。大力實施鄉村清潔工程,推進“三清五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和改水、改廚、改欄、改廁、改浴),抓好鎮村同治,建立鄉村環境整治管理長效機制。推廣節能減排技術,安排專項資金,實行“以獎促治”,抓好農業農村面源污染治理;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二、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

    7.穩定發展糧食生産。按照“穩面積、調結構、提單産”的要求抓好糧食生産,全省糧食總産穩定在595億斤以上。加大優質稻、超級雜交稻、優質玉米、馬鈴薯等良種推廣和技術創新轉化力度,優質稻、超級雜交稻分別擴大到4000萬畝和1200萬畝以上。繼續實施大型商品糧基地建設、優質糧食産業工程和“種三産四豐産工程”,加強糧食主産縣生産基地建設。抓緊實施全省新增糧食産能建設規劃,將建設項目落實到縣。加快糧食標準化生産步伐,在糧食主産縣和優質稻産區建設一批標準化生産示範區。支持種糧大戶和糧食加工企業擴大規模、提高效益。認真落實國家加快取消主産區糧食風險基金資金配套的政策。省財政繼續安排專項資金,獎勵糧食生産先進縣。實行糧食行政首長負責制,完善考核激勵機制。

    8.深入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完善優勢農産品區域佈局規劃,建設地方優勢突出和特色鮮明的産業帶。組織開展特色農産品大縣創建活動,加大扶持特色農産品基地縣建設。繼續實施生豬“千區萬戶健康養殖示範工程”,加快生豬規模化、標準化養殖,生豬出欄穩定在8000萬頭。推動草食動物、名優水産健康發展,加快建設環洞庭湖區生態漁業圈。調整優化蔬菜生産結構和佈局,重點建設一批南銷、出口蔬菜生産基地。大力發展茶葉産業,重點扶持優質茶、有機茶發展。切實抓好柑橘品改,重點扶持建設萬畝以上集中連片的高標準柑橘生産基地。加快油茶産業帶建設,培育一批油茶豐産基地縣。抓好烤煙標準化生産建設。優化棉花、油菜、苧麻、食用菌生産佈局,提高生産效益。著力加強地方特色農産品品牌建設,抓緊整合資源,集中打造引領優勢産業發展的知名農業品牌。

    9.提高農産品加工水平。把農産品加工業作為農業增值增效、農民就業增收的重要內容來抓。增加農業産業化專項資金規模,重點扶持一批起點高、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的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開展技術研發、基地建設和擴大外向型業務。優化農産品加工企業發展環境,放寬信貸準入條件,設立農業中小企業貸款擔保資金,支持標誌性龍頭企業開展行業資源整合和兼併重組,支持有條件的龍頭企業通過證券市場融資,加快培育年銷售收入過50億元、過100億元的大型農産品加工企業。組織實施農産品加工重點工程,依託骨幹龍頭企業,提高糧食、生豬、柑橘、茶葉、油料等大宗農産品加工增值率。龍頭企業要通過建基地、聯農戶,帶動農民延伸農業增值增收鏈條。

    10.確保農産品質量安全。大力推行農業標準化,由農業部門牽頭,制訂和修訂農業地方標準80項,建立農業標準化示範縣20個、示範區100個。抓緊完善《湖南省農産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發展規劃》,建好57個國家投資和75個省投資的縣(市、區、場)質檢機構,推進農産品質量檢測技術共享平臺建設。實行嚴格的農産品市場準入制度。積極推行農産品標識化流通,抓好10個縣市的農産品標識化流通試點。開展地理標誌農産品認可的申報。深入開展“三湘農産品質量安全行”活動,加大農産品質量專項整治力度,嚴格監測産地環境,規範投入品使用,加強重點行業監管,嚴厲打擊使用“瘦肉精”、三聚氰胺、超殘農藥等違禁物品行為。抓好農資生産,加強價格監控,確保農資有效供給,深入開展農資打假專項行動。

    11.積極開拓農産品市場。大力支持重點産區和集散地農産品批發市場、集貿市場等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現代糧食物流體系和鮮活農産品冷鏈物流系統建設。加快農村現代物流企業發展,支持供銷合作社開展農村流通服務,支持農産品流通企業與大型連鎖超市開展農超對接。落實免收整車裝載鮮活農産品的車輛通行費政策。辦好紅星農博會、西部農博會等會展活動。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市場”、“雙百市場”、“新農村現代流通網絡”和“農村商務信息服務”等工程,大力扶持和積極培育農村經紀人、農産品運銷大戶和流通仲介組織,健全農村新型流通網絡。探索開展農産品期貨市場建設。大力發展外向型農業,創建一批優勢農産品出口基地,扶持一批外向型龍頭企業,擴大農産品出口信用保險承保範圍,對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農産品出口實行信貸優惠政策。

    三、大力拓展農業外部增收空間

    12.擴大農村勞動力就業。針對當前經濟形勢變化導致農民工返鄉的突出問題,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努力破解農村勞動力就業難題。繼續堅定不移地發展勞務經濟,加大就業引導力度,努力保持現有外出務工人員穩定。加強對返鄉農民工就業跟蹤服務,幫助其搞好崗位對接和生産資料落實,使其儘快進入就業崗位。鼓勵省內農民工集中的企業穩定勞動用工,對新增安排就業崗位的企業和單位實行政策扶持。抓住國家擴大內需的機遇,新開工的水、路、電等民生工程建設項目和新增公益性崗位,適當優先安排返鄉農民工。儘快制定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的貸款發放、稅費減免、工商登記、信息諮詢等政策,加強農民工返鄉創業服務,以創業帶動就業。引導返鄉農民工積極參與農業資源深度開發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切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嚴厲查處拖欠農民工工資行為。鼓勵農民工就讀技工院校或參加職業技能培訓,並給予學費、培訓費補助。繼續實施“農村勞動力就業計劃”、“雨露計劃”和“陽光工程”,對用工單位開展的返鄉農民工適崗培訓給予補貼支持。

    13.加大農業招商引資力度。抓住沿海地區産業轉移和新一輪産業重組的機遇,切實抓好農業招商引資。突出招商引資重點,密切跟蹤涉農跨國公司、中央企業戰略佈局調整和臺海兩岸經濟交流提速的新趨勢,支持外向型骨幹企業加快項目對接合作,力爭在引進涉農企業世界500強、國內100強和中央企業來湘投資農業産業開發上取得新突破。拓寬招商引資領域,重點圍繞農業産業鏈、優勢農産品産業帶等對農民增收影響直接的領域,篩選一批好的項目,充實招商引資項目庫。高度重視農業産業園區的規劃與建設,依託園區招商,促進農業産業的集群式發展和集約經營。建立農業招商引資的激勵機制,提高服務質量,改善投資環境。

    14.大力發展休閒旅遊農業。把發展休閒旅遊農業與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起來,為農民增收拓寬新的空間。依託“三農”資源和鄉土文化,大力發展觀光農業、生態農業、農家樂、現代新村、民俗農莊等鄉村休閒旅遊。由省旅遊局牽頭,抓緊編制全省鄉村旅遊發展總體規劃,突出特色,合理佈局,避免資源破壞和低水平重復建設。儘快推出一批重點休閒旅遊産品,形成一批精品休閒旅遊線路。全面推進“農業旅遊示範點”建設。加強對鄉村旅遊的公益性宣傳,重視市場開拓,設計和提升鄉村旅遊産品的市場開發形象。加強對鄉村旅遊從業人員的教育培訓,加快建設一支與休閒旅遊農業發展相適應、綜合素質較高的經營管理人才隊伍。

    四、強化科技對農民增收的支撐作用

    15.實施優質種苗工程。增加農業科技投入,建立農業科技創新基金,整合科技資源,實行農科教結合,加大研發力度,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步伐。推進實施優質種苗工程,支持培育引進推廣優良品種。在大宗農産品重點産區興建一批良種繁育基地和種子儲藏庫,在每個市州建設一個高標準種苗繁育場。加大超級稻三期目標攻關力度。加快啟動全省畜禽原良種場、省級以上(含省級)水産原良種場標準化改造工程。在生豬等畜禽水産主産區、調出大縣新建100個原良種場和1000個人工授精站。2009年新建1000畝優質油茶採穗圃,培育油茶良種苗5200萬株。加大柑橘、棉麻、茶葉等良種選育力度,加快林業優材更替和無節良材種苗培育,加強優質品種的引進轉化吸收。

    16.加強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圍繞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加強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建設,重點抓好鄉鎮或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和動植物疫病防控服務機構建設,穩定農村經營管理機構,將農業公共服務機構履行職責所需經費納入地方各級財政預算。抓好村級服務站點建設試點,落實村級動物防疫員補助經費。按照區域和産業佈局,成立農業專家指導組,加強重大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制定具體政策支持農業科技合作社、專業性農業技術服務公司等新型農村科技服務組織開展産前、産中技術配套服務。建立健全農村信息服務體系,發揮信息對農民增收的導向作用。

    17.推進農業機械化。把推進農業機械化作為擴大生産規模、提高農業效益的重要工作來抓。繼續實施“興機富民”工程,加強農機化示範基地和機耕道建設,推進水稻耕種、收割、灌溉、植保等全程機械化。加強適應于不同地區使用的先進農業機械研發,支持發展農機工業,鼓勵農機化技術創新。落實農機化稅費優惠政策,對農機銷售、維修和農機作業服務實行減免稅。加大對農機大戶、農機合作社和農機專業服務組織的扶持力度,擴大農機推廣應用覆蓋面。加強農機安全監理工作。

    18.抓好農民技術培訓。加強農民素質教育,整合培訓資源,提高農民科技與技能素質。充分發揮職業技術院校、就業培訓中心、農科教中心、農業廣播電視學校、企業培訓中心等培訓機構的作用,大力開展農業實用技術與技能培訓,加快培養新型農民。加快實施“綠色證書工程”、“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農業科技入戶示範工程”、“星火科技培訓專項行動”等科技培訓示範項目,重點培訓科技示範帶頭人、農機能手、農村經紀人和專業合作組織領辦人。紮實開展理論、法律政策、文化、科技、衛生“五下鄉”活動。各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加強協調配合,切實抓好農民培訓工作。

    五、加強促進農民增收的制度建設

    19.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抓緊完成農村二輪土地承包後續完善工作,保持現有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2009年全面完成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頒證掃尾工作。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工作,把承包地面積、四至和承包經營權證書落實到農戶,嚴禁借機調整土地承包關係和違法收回農民承包的土地。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權能,在長沙、株洲、湘潭三市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試點。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2009年力爭完成50%的改革任務,穩步推進國有林場和重點國有林區林權制度改革。

    20.有序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堅持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充分尊重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主體地位,在不改變土地集體所有性質、不改變土地用途、不損害農民土地承包權益的前提下,鼓勵農民採取轉包、轉讓、出租、互換、入股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允許探索其他形式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健全流轉工作機制,規範流轉合同簽訂,建立流轉合同簽證和流轉登記備案制度,依法保障流轉雙方的權益。建立農民流轉土地的收益浮動機制,依法保護規模經營大戶和農民的利益。扶持發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積極培育農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規模經營主體,加快發展以縣鄉農村經營管理機構為依託的農村土地流轉服務組織,為流轉雙方提供信息溝通、法規諮詢、價格評估、合同簽訂等服務。擴大農村土地糾紛仲裁試點。鼓勵地方政府出臺扶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政策措施。及時總結推介各地開展農村土地流轉的典型經驗。

    21.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進一步加強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規範指導和政策扶持,開展示範社建設行動,從2009年起將農民專業合作社試點示範納入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考核內容,建設農民專業合作社省級示範點100個,每個縣市區重點培育1—2個示範專業合作社。加強合作社專業人才培訓,各級財政給予經費支持。認真落實工商、稅務、金融支持合作社的各項政策,抓緊制定有條件的合作社承擔國家涉農項目的具體辦法。大力支持創建“專業合作組織+農戶”和“企業+專業合作組織+農戶”等農業産業化經營模式,進一步健全專業合作組織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提高其帶動農民增收的能力。

    22.大力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加快鄉鎮機構改革,推進職能轉變,著力增強鄉鎮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規範鄉鎮站所設置,通過明確職責、穩定隊伍、完善機制、保障經費,充分發揮鄉鎮站所在發展現代農業、推進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推進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確保農村基層組織正常運轉,省財政增加村級組織運轉補助經費2億元,確保提前一年實現村均運轉經費4萬元的目標。擴大農村公益事業一事一議以獎代補試點。積極穩妥化解鄉村債務,加快化解農村義務教育債務。嚴格控制鄉村債務,嚴禁任何地方以任何理由新增鄉村債務。改進農民負擔監督管理辦法,建立農民負擔監管常態機制,強化監督手段,確保農民負擔不反彈。

    23.完善扶貧開發戰略和政策體系。繼續堅持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為扶貧開發的主戰場。實行新的扶貧標準,制定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扶貧開發有效銜接辦法。大力實施開髮式扶貧,推進第二輪175個省規劃湘西開發産業項目建設。認真實施農村貧困家庭勞動力轉移就業技能培訓援助和農村零轉移就業家庭就業援助工程,每戶培訓一人,幫助實現轉移就業。繼續實施區域協作扶貧、駐村扶貧和對口幫扶,重點推進專項扶貧計劃和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的有機結合,積極構建大扶貧工作格局。堅持整村推進、連片開發,重點抓好1269個村的整村推進規劃實施,並向革命老區、民族地區、偏遠地區傾斜。抓緊開展新一輪黨政機關單位駐村建整扶貧工作。鞏固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政策實施成果,支持居住在滑坡體上的群眾異地搬遷安置,大力改善移民生産生活條件。重視解決無地無房漁民的生産生活困難,省財政安排專項資金對漁民建房進行補助。

    各級黨委、政府要把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作為2009年“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實加大領導力度。要全面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和基層幹部作風建設,提高基層組織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按照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要求,抓緊建立以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為重點內容的“三農”工作幹部考核評價體系,把糧食生産、農民增收、農民減負、耕地保護、防洪保安、動物防疫、環境治理、民生改善、和諧穩定等納入幹部考核評價內容,特別是縣市區領導班子績效考核內容,科學制定指標,加強督導檢查,促進“三農”工作,確保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目標實現。

 
 
 相關鏈結
· 湖南下調醫療工傷生育險費率 醫保最高報銷8萬元
· 湖南啟動兩大就業服務計劃 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
· 湖南省計劃為2萬名農民工提供免費職業技能培訓
· 湖南省政府發通知要求厲行節約嚴格財政支出管理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