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矯勇副部長出席第23屆國際大壩會議並作主旨演講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5月25日   來源:水利部網站

    第23屆國際大壩會議暨研討會于2009年5月24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開幕。

    應大會組委會主席、巴西大壩委員會主席毛爾的邀請,水利部副部長矯勇率團出席了會議,並在大會上作了題為《大壩水庫與和諧發展──中國的探索與實踐》的主旨演講。矯勇副部長向與會代表介紹了三峽工程、小浪底水庫、新安江水庫、二灘水電站和紫坪鋪水利樞紐工程在中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珠江流域水庫聯合調度的成功經驗,並提出中國願與世界各國在大壩領域開展更加廣泛的合作。 

矯勇副部長在第23屆國際大壩會議的主旨演講

    大壩水庫與和諧發展──中國的探索與實踐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副部長 矯勇
(2009年5月24日)

尊敬的大會主席、女士們、先生們:

    上午好!

    作為來自當今世界上建壩最多的中國代表,我非常高興能向大會報告當今中國在大壩水庫建設與經濟社會和諧發展方面所做的努力,我們的理念,以及我們的探索與實踐。

    早在兩千多年以前,中國就開始了聞名於世的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建設,開始意識到利用水庫大壩工程趨利除害的綜合效益。伴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中國和世界上許多國家一樣,對大壩水庫功能的認識,也經歷了由單一到多元化、由只注重經濟和社會功能到將生態功能納入重要建設和運行目標的發展歷程。當今,大壩建設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影響和地位也已日趨顯現。

    下面,我通過中國一些大壩發揮綜合功能、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實例,向大會報告我們的若干探索和實踐。

    一、提升流域整體協調發展能力的實踐--長江三峽水利工程

    長江三峽水利工程,就是一個依託大型水利工程的強大功能,提升流域整體協調發展的成功範例。

    首先,三峽水庫擁有世界上最重要的防洪功能,工程建成後將直接保護下游富饒的江漢平原和大武漢等重要城市,它可將上遊100年一遇洪峰消減到10年左右一遇,即使遇1000年特大洪水,配合運用分洪工程,也可使中下游武漢等重要城市和江漢平原避免毀滅性災害。其次,三峽水電站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發電功能,水電裝機達22500兆瓦,提供的清潔能源直接為我國華中、華東、華南和重慶市廣大地區服務,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同時相當於累計減少使用3400萬噸標準煤和減少排放7480萬噸二氧化碳和68萬噸二氧化硫。第三,三峽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船閘,工程建成後可極大改善素有"黃金水道"之稱的長江幹流的通航能力,長江年貨運量可提高至3億噸,運輸成本可降低35%~37%。其四,三峽水庫利用其巨大的庫容,可在長江最枯季節向中下游補水,緩解供水和生態的矛盾。長江橫貫中國東西,自三峽工程開工建設以來,因其在防洪、發電、航運、供水等方面巨大的功能,保證了中下游江河安瀾,為促進中國中東西三大地帶間的協調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恢復河流生態功能的實踐-黃河下游小浪底水庫

    黃河以佔全國2.5%的水量,為佔全國8.7%的人口、12%的灌溉面積、7%的經濟總量提供水源,水資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黃河水少沙多,淤積嚴重,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地上懸河。由於水資源短缺,黃河流域過去不得不以犧牲生態維繫經濟增長,20世紀80、90年代,黃河下游幾乎年年斷流,1997年下游幹流斷流達226天,河道嚴重萎縮,河流功能基本喪失,引起了全世界關注。小浪底工程建成投入運行後,中國政府把黃河不斷流、河床不抬高作為水庫運用的主要目標,對小浪底控制性水利工程的運行調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水庫不僅發揮防洪、發電、供水灌溉的作用,同時需要在恢復河道生態功能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從1999年開始,黃河實施水量統一調度,進行了大規模調水調沙的試驗,人工創造較大流量,有效沖刷了下游河床,使黃河下游主河槽的最小行洪能力從原先的不足1800 m3/s提高到4000 m3/s,大大提高了黃河下游安全行洪的可靠度,保障黃河下游已連續9年未斷流,河道功能全面恢復,黃河河口三角洲濕地生態環境有效改善。在恢復下游河道生態功能的同時,對下游區域人民的正常生産、生活發揮的保障能力也大幅度提高。

    三、建設生態環境友好工程的實踐-新安江水庫、二灘水電站

    大壩水庫與流域、區域和諧發展是國際壩工界普遍關注的問題。如何通過環境友好的水庫工程建設,將工程對環境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同時充分發揮水庫再造新環境的功能,創造人水和諧,改善生態環境,是大壩建設的重大課題。

    新安江是中國南方一條重要的河流,流域跨越安徽和浙江兩省,降雨豐沛但時空分佈不均勻,導致一方面經常洪水氾濫,另一方面枯水期供水困難。為此上個世紀60年代中央政府決定建設新安江水庫,解決流域防洪、發電和供水問題。水庫建設並沒有破壞新安江的生態,反而創造了一個巨大的人工湖泊,因庫區中有1078座島嶼而得名千島湖。水庫庫容216億立方米,電站裝機容量662兆瓦,不僅具有顯著的發電和防洪效益,而且水庫建庫數十年來一直保持優良的水質,風景優美,成為中國著名的國家5A級風景旅遊勝地。當前,為了正確處理好千島湖開發利用和保護的關係,新安江流域已經被國家有關部門列為3個流域生態共建共享試點區域之一,有關工作正在積極推進。

    二灘水電站位於中國四川省西南部的雅礱江下游,是20世紀中國建成投産的最大水電站,總裝機3300兆瓦,240米高的混凝土雙曲拱壩居世界第三位。在整個工程建設的各個階段,始終堅持生態環境和流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目標。該電站投運後不僅實現了巨大的發電、防洪、航運、旅遊等效益,極大支撐了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還具有顯著的生態環境效益,區域生態環境質量較建庫前得到了明顯的改善。世界銀行也一直把該電站作為世行貸款的優秀工程推薦給其他發展中國家借鑒。由於該工程在支持流域、區域和諧發展以及長期致力於環境保護、採取積極有效的生態措施改善流域環境,2006年獲得了中國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的最高獎--"國家環境友好工程"獎,成為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里程碑式工程之一。

    四、水庫大壩安全建設和運行的實踐--紫坪鋪水利樞紐工程

    紫坪鋪水利樞紐位於岷江上遊,庫容11.12億m3,主要功能是防洪、供水和發電。該工程2000年開始建設,2006年投入運行,工程建設和運行中,始終把安全放在首位。在2008年5.12震驚世界的汶川大地震中,水庫大壩距離震源僅17km,地震發生後,大壩出現較大水平和垂直變位,電站機組停機,內外系統全部斷電,但大壩經受住了嚴峻考驗,使其成為當今世界上第一座在震中遭受8級地震仍然安全的百米以上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壩。

    地震之後,水庫採取了一下應急措施,保證水庫安全運行。一是電廠運行人員10分鐘內即開啟機組空轉,保證及時向下游應急供水。二是緊急搶修底孔泄洪洞和排沙洞,地震28小時開始恢復泄洪,保證水庫水位不上漲,保證大壩安全。三是緊急搶修水電站,5天內恢復電力供應,保證受災地區的抗震救災中的電力需求,同時通過發電下泄水量,保證底孔泄洪洞和排沙洞的進一步檢修。四是搶修大壩,儘快修復大壩防滲系統和面板,使大壩的整體穩定性和安全性得到全面恢復。

    紫平鋪大壩的安全確保了下游1000多萬人口在緊急狀態下的人心穩定,確保了下游地區在非常時期的供水安全,確保了下游地區的電力供應,同時形成了一條水上生命救急通道,既保障了救災人力、物力及時運往災區,也保障了重災區人員撤往安全地帶,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汶川大地震給我們極為重要的啟示是:大壩,尤其是百米以上的大壩,必須優化設計、精心施工、嚴格質量控制,嚴格管理,確保在各種情況下的安全。只有大壩的安全,才能穩定人心,穩定災民情緒、減少下游恐慌,在抗震救災、恢復生産生活、支持災後重建中發揮關鍵作用。

    紫坪鋪的災後重建工作目前還在緊張進行,預計全部重建工作可以在2010年9月完成。

    五、流域水資源統一管理的實踐-珠江流域水庫聯合調度

    珠江三角洲毗鄰港澳,是中國城市最密集、經濟最發達的區域之一。在珠江河口三角洲地區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的過程中,由於珠江上游來水連續偏枯、流域經濟社會用水量持續增長和氣候變化導致海平面上升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導致河口河道內流量持續減少,鹹潮上溯日趨頻繁和嚴重,澳門和珠海等市的居民飲用水水質嚴重超標,供水安全和河口生態問題越來越突出。珠江三角洲的水危機已經不能通過當地水資源調度自行解決,必須通過珠江全流域水資源統一管理和調度來解決。

    為保障珠江三角洲地區的供水安全,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緊急實施了珠江口壓鹹補淡應急調水,實施了珠江上遊8座水庫聯合調度。整個調水涉及貴州、廣西和廣東三省區以及西江、北江沿線,調水線路1336公里,共從增調水量8.43億m3,使珠三角及澳門特區1500萬人的飲用水安全得到了保障。受鹹水影響的企業經濟秩序也迅速得以恢復。另外,珠三角河網地區有2.3億m3的水體得以置換,明顯改善了水環境。

    近年來,我國以生態保護為目標,對水工程實施科學合理的調度,修復河流生態,維護河流健康的成功例子還有很多,包括對塔裏木河、黑河和扎龍濕地等的應急調水工程等等。

    六、進一步思考

    通過上述實例,我們可以看到水庫大壩在人類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多功能作用。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的發展,人類對居住地的選擇已經沒有太多空間,沿河流的區域是人類居住和發展的最好區域,但是隨著人口和經濟總量的增加,洪水災害的威脅也會越來越大,人類對河流的污染也在不斷加劇。面對日益增長的人口規模和經濟規模,世界上靠自然調節滿足人類需求的河流越來越少,多數河流要通過人工建壩進行人工調節,這就是水庫的功能。當然水庫會帶來一些副作用,最明顯的是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這就需要建立新的理念,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方法,通過水庫優化管理和調度,即創造人與自然和諧,也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化解用水區域之間的矛盾,既能使水庫大壩最大限度地造福於人類,又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水庫帶來的不利影響,使我們的河流能夠永遠造福于我們的子孫後代。

    在大壩水庫的建設中,我們和世界上許多國家同樣會遇到不少問題和困難。我們正關注並組織開展著若干重大問題的研究,例如:上遊建壩後中下游河相關係及河湖關係的改變;蓄水後庫區可能觸發的地質災害;水位變動區的生態環境有效保護;基於全流域尺度生態環境保護目標的水庫梯級調度及水庫的運行方式;流域經濟社會發展對流域生態的補償政策等。和瑞士等國類似,我們還基於健康流域的目標,提倡建設"綠色水電",並已開始在瀾滄江的糯扎渡巨型水電站工程建設中推動有關工作。在我國還開始了對諸如三江源等重大的水源涵養區等實施最為嚴格的水資源保護措施等探索實踐。

    當今中國正在建設和將要建設一大批規模和功能宏大的世界級大壩水庫,我們深知,要實現大壩水庫與經濟社會和諧發展,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我們充滿信心,並期望今後能與世界各國開展更加廣泛和真誠的合作。

    最後,我代表中國水利部感謝國際大壩委員會各成員國長期以來對中國水利水電建設事業的支持和幫助。預祝本次大會獲得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

 
 
 相關鏈結
· 矯勇:團結協作 紮實工作 全力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 水利部副部長矯勇率組檢查鄂湘贛防汛抗旱工作
· 矯勇:加快水利發展與改革 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 矯勇主持召開水利部安全生産領導小組全體會議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