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8月中旬麥收開始,到目前各地水稻收割晾曬,一個多月時間裏,北大荒用金色的收穫再一次刷新了糧食增産的紀錄。據省農墾總局統計局實際測産顯示,今年墾區糧食總産達330.5億斤,比上年增加46.4億斤,創造了4年增産糧食130億斤的奇跡;糧食商品量達305.1億斤,首次突破300億斤大關,可以保障全國一億人口一年的口糧供應。
今年的春旱、夏澇、伏旱、低溫和寡照等歷史罕見的多重自然災害,給我省農業生産帶來很多不確定性。面對這種情況,墾區緊緊圍繞國家千億斤糧食增産計劃和黑龍江省千億斤産能工程,咬定300億斤商品量目標不放鬆,通過強基礎、調結構、上科技、提標準等重點措施,四輪驅動,糧食生産再創歷史新高。糧食綜合畝産達到862.6斤,比上年提高37.9斤。糧食生産連續第六年創下播種面積、綜合單産、總産量“三超歷史”的佳績。
墾區糧食生産1995年實現第一個100億斤,此後用10年時間實現200億斤,到目前突破300億斤商品糧僅用4年時間。糧食産量的快速增長得益於墾區堅持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的理念和有效措施。
一是夯實農業基礎,增強綜合抗災能力。墾區始終堅持以機械化推動農業現代化,今年投資10億元,購進各類農業機械4024台件,重點組織實施了30個旱田現代農機裝備區建設,使水旱田現代農機裝備區達到256個,覆蓋面積1400萬畝。大力推進水稻、玉米、馬鈴薯及經濟作物生産全程機械化,更新購置水稻集中統一浸種催芽和播種設備,重點推廣和裝備水稻高性能快速插秧機1422台。目前,墾區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564萬千瓦,農業機械化率95.5%,達到發達國家水平。加強農田水利工程基礎設施建設,已基本建成防洪、除澇、灌溉和水土保持四大水利工程體系,初步建立起排、灌、蓄結合的水資源綜合利用系統。在氣象工程建設上,增雨防雹覆蓋面擴大到80%,基本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氣象災害預警預報網絡。針對今年的天氣條件,墾區全面推進抗低溫、旱田防草荒、水田防病蟲、全田防澇災、全年促早熟的“一抗、三防、一促”等措施的落實,促進農作物生長,採取有效的耕作、植保、施肥、促熟等綜合措施,有效避免了災害損失。
二是優化農業結構,大力發展高産、高效糧食作物。墾區充分利用各項支持糧食生産的政策,推進落實土地整理、耕地復墾、標準糧田建設等措施,不斷優化種植業結構,大力提升糧食綜合産能。今年墾區完成總播種面積3974.9萬畝,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達到3831萬畝,比上年增加387萬畝,佔總播種面積的96.2%。水稻和玉米的種植面積分別增加到1643萬畝和889萬畝,佔墾區糧食面積的66%。水稻和玉米産量均為墾區有史以來最多的一年。今年通過擴大糧食作物播種面積,新增糧食18.9億斤;通過優化作物種植結構,新增糧食17.3億斤。
三是依靠科技進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目前,全墾區70個現代農業示範區和遍佈東、中、西的總長2000公里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帶,在糧食增産中發揮重要作用。重點推廣了保護性耕作、缽育擺栽、統一催芽供種、測土配方施肥等十大新技術。集成組裝推廣了水稻“三化一管”、大豆“一密一膜一卡”、玉米“一密一膜”、小麥“早窄密”等十大栽培模式。今年,墾區新增測土配方施肥項目農場20個,累計達到71個,測土配方施肥面積達到2000萬畝以上。墾區還連續5年開展了六大作物高産創建活動,今年小麥畝産達到716.4斤,比上年提高9.2%,為歷史最好水平。水稻畝産1128.7斤,玉米畝産1023斤,分別比上年提高38.5斤和30.6斤。墾區今年糧食作物因單産提高增加産量10.2億斤,佔糧食總增量的22%。
四是強化農業標準,提高農業工廠化水平。今年,墾區繼續開展農業標準化提檔升級活動,連續6年確定“六看”目標,即“備耕看準備、春播看質量、夏管看長勢、收穫看品質、三秋看標準、全年看成效”,實現了標準作業、目標管理和科技創新三環緊扣。做到了堅持統一供種標準化、農藝措施標準化、農機作業標準化、農産品加工標準化、從業人員素質標準化等六個堅持,實現了在農時標準上,旱田整地、旱田播種、水稻育秧、水稻插秧、全田收穫“五個十天”完成。堅持良種良法配套、農藝農機結合,全面實行模式化栽培,初步實現了農業標準田間與地頭一個樣、生産田與示範田一個樣、旱田與水田一個樣、場與場之間一個樣的“四個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