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侗鄉,處處有歌唱,事事有歌聲。11月15日,慶祝侗族大歌列入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慶典活動在貴陽市人民廣場舉行,來自黎平、從江、榕江的近200名侗族歌手匯集一堂,在搭建的侗寨實景舞臺上唱響“天籟之音”。全國文化共享工程貴州省分中心通過網絡視頻,向全國直播這一盛事。
貴州省委常委、省委統戰部部長龍超雲,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顧久,副省長謝慶生,省政協副主席左定超出席慶典活動。謝慶生在慶典上説:“侗族大歌申遺成功,向世界展示了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巨大魅力,對宣傳貴州、展示貴州,進一步推動貴州經濟、社會、文化的全面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據了解,侗族大歌來源久遠,早在宋代,侗族大歌已經發展到比較成熟的階段,至明代,鄺露在其所著《赤雅》一書中更加明確地記載了侗人“長歌閉目”的情景,這就是當時演唱侗族大歌的真實記錄。侗族大歌作為侗族傳統文化的活態見證,是侗族文化在當代得以傳承的主要載體。“口傳心授”和“集體展演”的特殊方式,維護了其口傳文化在當代延續,同時又是維繫當代不同輩分侗族人的重要紐帶,是侗族人共同認同的族群文化標誌。作為多聲部民間歌曲,侗族大歌在其多聲思維、多聲形態、合唱技藝、文化內涵等方面都屬舉世罕見。
由於侗族大歌具備人類創作天才代表作的突出價值,在歷經8年申遺之路後,2009年9月30日被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政府間委員會評委更是給予侗族大歌“一個民族的聲音,一種人類的文化”的高度評價。
侗族大歌成為貴州省首個“人類非物質文化代表作名錄”。為慶祝這一盛事,省文化廳、黔東南州委、州政府聯合舉辦了申遺成功慶典活動。除11月15日在省城貴陽舉行的慶典活動外,在黔東南侗鄉系列慶典活動將持續至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