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全國政協委員、交通運輸部副部長、中國民航局局長李家祥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這是今年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任務。民航在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具有戰略作用。
據統計,改革開放30多年來,民航運輸量平均每年增長17.2%,在綜合交通運輸中的份額已經達到13.6%。去年民航旅客運輸量同比增長19.7%,國內旅客運輸量增長23%,增幅很大。李家祥告訴記者,去年民航發展的特點是國內運輸快於國際運輸、客運快於貨運、西部地區快於東部地區,這反映了民航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拉動和促進作用。隨著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對運輸的需求也隨之轉型和變化。笨、大、粗、重的貨物越來越少,輕、小、快、靈的貨物越來越多,旅客出行的消費需求結構也在不斷變化。
去年8月,民航單月旅客運輸量同比增長43.6%,通過分析發現,一大部分旅客是新入校的大學生和他們的家人。今年春節期間,境外遊旅客明顯增加。李家祥表示,民航將持續保持較快增長,目前的運力已不能滿足需求,為此民航每年將引進200架飛機,以滿足市場的需要。
“民航是加快經濟轉型的橋梁。”李家祥説。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快發展服務業,大力發展金融、物流、信息、商務等,這些領域的發展需要以航空運輸為依託。民航發展還支持和拉動了國産大飛機戰略,由此也拉動了材料、電子、機械製造等相關産業。
民航對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統籌城鄉發展具有重大作用。李家祥告訴記者,去年民航支線發展快於幹線,在西部的發展快於東部,在東北老工業區的發展快於東部發達地區。支線機場主要分佈在中小城市和邊遠地區,支線運輸有力地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特別是促進中西部地區擴大開放、拉動內需。“修三公里跑道,可以與世界聯絡起來。”
“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為民航發展帶來機遇,民航的發展也將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提供保障,這是良性互動的作用。”李家祥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