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緊急動員 眾志成城--國家文物局抗震救災大事記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4月24日   來源:文物局網站

    玉樹魏晉南北朝時屬蘇毗王國,隋、唐稱之為“女國”“東女國”,唐屬吐蕃轄地,南宋屬囊謙部落頭人管轄,元屬吐蕃等路宣慰使司轄地,明屬朵甘思宣慰司地,明末清初屬和碩特蒙古政權轄,受囊謙王族節制,後隸欽差總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務大臣衙門,仍受囊謙王族管轄。歷史上居住於此地區的古代先民創造了豐富和深厚的古代文化,遺留下了大量的古文化遺跡,據最新統計數據,玉樹州共有不可移動文物點261處。

    地處地震重災區的玉樹縣共有文物點87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貝大日如來佛石窟寺和勒巴溝摩崖 、新寨嘉那嘛呢 、藏娘佛塔及桑周寺),青海省文物保護單位10處(結古寺 、當頭寺 、龍喜寺 、然吾溝石窟及經堂 、當旦石經墻及佛塔 、唐龍寺 、嘎然寺 、當卡寺 、禪古寺 、原江南縣政府舊址 ),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切定郎巴溝遺址 )。

    震後文化遺産受損情況

    (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新寨嘉那嘛呢

    新寨嘉那嘛呢于十八世紀末,由結古鎮結古寺三大活佛系統之一的第一世嘉那木扎佐蓋活佛倡導,正式創建,現存嘛呢堆東西長275米,南北寬74~82米,高4米,佔地面積2萬餘平方米,體積達近9萬立方米,其嘛呢石單體數量達數十億塊之多。依據原形制,在嘛呢堆周圍復建了2座佛堂、14座佛塔,10個大轉經筒、480個小轉經筒。 1998年12月被青海省政府公佈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損毀情況

    八塔中三個全部倒塌,其餘塔身開裂,瀕臨倒塌;

    如意塔塔身開裂,局部坍塌;

    經輪房墻體開裂,梁架傾斜;

    轉經墻全部傾斜開裂,瀕臨倒塌;

    嘛呢石全部滑落,部分石刻文物破損。

    2.貝大日如來佛石窟寺和勒巴溝摩崖

    貝大日如來佛石窟寺位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巴塘鄉貝達社 ,是由文成公主選址,大譯師伊西央的支持下,唐蕃工匠于貞觀16年(公元642年)左右開鑿,永徽4年(公元653年)竣工。唐景雲元年(公元710年), 金城公主與吐蕃讚普赤代祖丹聯姻, 在勒巴溝岩石上鑿刻主要以佛教內容為主的摩崖, 貝大日如來佛石窟摩崖由大日如來佛及八大菩薩立像(浮雕),佛殿左右藏、漢刻文,章岡及卓拉摩崖組成,面積約350平方米。  

    勒巴溝摩崖由古秀澤瑪、吾娜桑嘎、恰岡和澤瓊溝四處石刻文物組成,大部分為線刻,總面積約330平方米。其中有著名的《公主禮佛圖》、有為紀念赤代祖丹與金城公主喜得王子特地刻鑿的勒巴溝恰岡大日如來佛(浮雕) 、《三轉法經圖》《佛誕生圖》 以及大量的明、清時期的石刻文物 。

    損毀情況

    勒巴溝溝口佛塔,塔身開裂;

    公主禮佛圖岩石局部崩塌脫落;

    子瓊溝佛塔塔身開裂,頂部已坍塌;

    嘛呢石和嘛呢石堆受塌落山體岩石影響,部分受損;

    貝大日如來佛石窟寺外圍墻墻體開裂,基礎有細小裂縫。供養殿墻體有裂縫,地基産生位移,地面隆起上翹。殿堂頂部金頂經幢傾斜跌落,墻體採取 臨時性加固措施,釘以木柱。

    3.藏娘佛塔及桑周寺

    現存最早的古建築“藏娘佛塔·盛德山”是由孟德嘉納于公元1030年(北宋天聖七年)設計並主持建造的 ,公元1430年(明宣德4年),尊者孟德嘉納二世嘎然江巴·貢嘎意西把位於藏娘地區的苯教三寺合而為一,創建了桑周寺。現存古建築有大、小經堂及護法殿、僧舍等。面積8萬餘平方米,建築面積8500平方米。 2001年6月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損毀情況

    據青海省文物局電話了解:藏娘佛塔金頂鬆動,隨時有掉落的危險。塔身多處開裂。地宮已經無法入內。

    桑周寺兩個大經堂墻體已開裂,僧人無法入內進行法事活動。

    (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結古寺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後擴建。有大經堂、大昭殿、彌勒殿、講經院,活佛院等,經堂為漢藏合壁式建築,下層為藏式平頂,中間升起建第二層,為漢式十字脊,屬藏傳佛教薩迦派(花教)寺院。寺院佔地面積約3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超過8000平方米。 1998年12月公佈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損毀情況

    桑周江措大經堂殿堂墻體開裂,前廊東南角坍塌,造成殿內壁畫破損,經幢、法輪、木構件等建築附屬物掉落。庭院圍墻錯位開裂,梁架傾斜,院門瀕臨倒塌。

    講經院殿堂東南角、西南角墻體已倒塌,其餘墻體錯位開裂嚴重,瀕臨倒塌。殿內壁畫破損。經幢、法輪、木構件等建築附件掉落。

    靈塔3座,其中講經院北側靈塔整個坍塌,已成廢墟。佛像、經書、唐卡、舍利掩埋于廢墟中。山體前沿兩座靈塔破壞亦嚴重,其中一座塔身開裂,瀕臨倒塌。另一座大部分倒塌,僅剩基座,經書、唐卡散落于外。

    2.禪古寺  

    初建於十二世紀的南宋時代,藏傳佛教噶舉派寺院,建築佈局依山勢布排,遠遠望去,層層疊疊、錯落有致、雄偉壯觀。建築式樣有藏式、藏漢結合式,裝飾華麗,裝修精美。現存建築主要有大經堂2座、護法殿4座、白塔32座、閉關室3座,另有活佛府邸、僧舍等,佔地面積約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730平方米。

    損毀情況

    大經堂、佛學院、佛塔、拉章、護法殿、閉關院全部倒塌,已成廢墟。復建大經堂、伙房、圖書館墻體開裂嚴重,基礎位移。周邊民居全部倒塌,已成廢墟。

    3.當卡寺

    相傳建於十二世紀中葉,公元1239年左右因舊寺被毀,遷至今址。該寺屬噶舉派寺院。原有大經堂和拉讓各1座,殘留大經堂下層。1981年後修復上層,面寬七間,進深九間,佔地面積600平方米,為土木結構二層藏式平頂建築。後陸續復原小經堂、護法殿、僧舍等,建築面積7500平方米。

    損毀情況

    4.“原”江南縣政府舊址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省政府決定從玉樹、囊謙、雜多、治多四縣劃出部分地區成立江南縣,縣治設置於此。1957年,縣委、縣政府領導根據該地區高寒特點,就倣照保溫性較強的陜北窯洞,決策依山修建了用於縣政府機關辦公及生活的窯洞式房屋,1959年完工。1962年江南縣撤銷,該辦公地劃作隆寶人民公社機關用房,直至今日仍被用作鎮政府機關幹部辦公、生活用房。現存窯洞35孔,每孔深約5米、高約3米,總長(寬)158米,總建築面積787平方米,該舊址是解放以來青海省行政建制和該地區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見證,也是當時、當地獨特代表性建築形式,具有很高的紀念意義和研究價值。

    損毀情況

    西側房間21間前面墻體全部錯位開裂,石塊脫落,門窗變形嚴重,玻璃破碎,瀕臨倒塌。後墻墻體傾斜,局部倒塌。

    北側房間11間前面墻體全部錯位開裂,但未倒塌。後墻墻體全部倒塌,受損嚴重。

    5.其他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受損情況

    由於部分路段尚未通車,其他文保單位尚未能進入現場勘查,據玉樹州文物管理所電話介紹,當頭寺、龍喜寺 、嘎然寺 、唐龍寺 、然吾溝石窟及經堂、當旦石經墻及佛塔等玉樹縣六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毀,普遍存在建築墻體開裂、基礎位移等損毀情況。其中當旦石經墻及佛塔損毀較為嚴重,佛塔、經堂全部倒塌。石經墻滑落、倒塌,嘛呢石散落等。然吾溝石窟山體岩石局部崩塌,經堂墻體普遍存在開裂,局部倒塌。 此外,稱多縣的賽巴寺和拉布寺墻體有開裂;囊謙、雜多、治多、曲麻萊各縣文物受損情況待查。

    (三)地下文物

    玉樹州古墓葬分為兩類:一類是在遺址中發現的石棺墓,受暴露條件限制,數量極少,但其代表重要的一種文化類別,年代大致判斷為青銅時代,與川西北金沙江發現同類型的墓葬及其相似,目前玉樹州境內的石棺墓僅在通天河流域分佈;另一類古墓葬是帶有石砌封堆的石堆墓群,單體規模較大,數量較多。目前在稱多縣、玉樹縣、治多縣三縣境內共發現古墓葬群27處,單體墓葬總數為1554座。時代大體判定為唐代吐蕃時期的墓葬。

    損毀情況

    玉樹州地下文物點分佈較為分散,根據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古墓葬均未發現封土鬆動、開裂和塌陷等情況。地震對地下文物的損毀情況尚不能確定。

    (四)可移動文物

    《東倉大藏經》經過當地政府全力搶救,全部搶救清理完畢,未發生文物損毀和丟失現象,目前,《大藏經》已搬至珍藏館保存,並指派專人進行看守。

    寺院收藏的宗教文物由於受災情的影響,部分尚埋藏于建築廢墟之中,目前已對暴露的文物加強監管力度,置放於安全的收藏場所,專人負責,確保文物的安全。

    國家文物局抗震救災大事記

    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國家文物局採取一系列措施開展抗震救災工作。4月14日地震發生當天,局領導要求局辦公室和青海省文物局立即啟動應急機制,建立震情信息報送渠道。

    4月15日,董保華副局長聽取青海省文化廳副廳長馮興祿有關青海玉樹地震中文物受損情況彙報,關強同志陪同。同日,國家文物局致青海省文物局慰問信。

    4 月15日,國家文物局政府網站開闢“關注青海玉樹”抗震救災工作專欄,實時公佈有關玉樹抗震救災工作最新進展情況。

    4月17日,國家文物局派員參加文化部王文章副部長主持召開的青海玉樹抗震救災會議,聽取會議傳達的有關中宣部關於震後宣傳和文化遺産搶救工作要求。

    4月18日,單霽翔局長主持研究抗震救災工作,決定組成國家文物局抗震救災工作組,由局領導、有關司室負責同志組成,為制定現場工作方案、防止次生災害、控制險情擴大、收集數據材料、編制規劃方案等做好充分準備。

    4月19日,受局黨組、單霽翔局長委託,董保華主持召開局長辦公會,傳達文化部關於青海玉樹抗震救災緊急會議精神,宣佈成立國家文物局抗震救災工作組,明確部門分工,落實捐款和災後搶救保護事宜。會議決定向財政部申請500萬元抗震救災搶先資金用於國保單位應急支護工作。在該資金落實前,先從局長預備費中支付78萬元用於文物系統前期工作經費,其中70萬元用於組織專家前期勘查等工作經費,8萬元為玉樹州文管所恢復正常工作經費。

    4月19日,國家文物局組織向青海玉樹地震災區人民捐款活動。局機關、各直屬單位和各社會團體全體幹部職工、離退休老同志踴躍向災區人民捐款共計66.282萬元。

    4月20日至21日,受文化部部長蔡武、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委託,國家文物局副局長董保華、文物保護司司長關強赴青海西寧研究部署震後文化遺産搶救保護工作。

    4月21日上午,受文化部部長蔡武、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委託,國家文物局副局長董保華、文物保護與考古司司長關強前往青海省立二院,看望了在地震中嚴重受傷的青海省玉樹州文物管理所職工巴桑卓瑪,轉達部、局領導和國家文物局機關全體工作人員的親切慰問,並送去慰問金。

    4月2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張建民會見國家文物局副局長董保華一行,就震後文化遺産搶救保護初步交換了意見。 

 
 
 相關鏈結
· 文物局發佈青海玉樹地震災情及救災工作情況(一)
· 文物局局長單霽翔一行調研陜西文化遺産保護工作
· 文物局:通過一切必要途徑追索被盜和非法出口文物
· 國家文物局局長:文化景觀遺産保護不是經濟産業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