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解振華就天津會議和氣候變化問題召開新聞發佈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10月08日   來源:發展改革委網站

    10月4日下午,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華在天津梅江會展中心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了中國承辦本次天津談判會議的有關情況,並就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原則立場、採取的政策行動和中國對坎昆會議的預期等回答了中外媒體的提問。

    一、關於承辦天津會議的有關情況

    解振華首先對前來採訪天津談判會議的中外媒體記者表示歡迎,並介紹了會議的有關情況。他指出,本次會議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工作組第12次會議和《京都議定書》特設工作組第14次會議,是墨西哥坎昆會議之前最後一次正式談判會議,也是中國首次承辦聯合國框架下的談判會議。中國政府主動承辦此次會議,目的是希望通過增加兩工作組談判次數,維護公約、議定書的主渠道地位,按照巴厘路線圖推動雙軌談判進程,為年底的坎昆會議取得全面、平衡的積極成果做出貢獻。 中國作為承辦本次會議的東道國,主要是做好相關服務工作,為各國代表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為推動談判進程做出積極貢獻。

    二、關於今年氣候變化國際談判的進展和坎昆會議預期

    解振華表示,氣候變化國際談判已經進行了20年,也不斷取得階段性成果,比如形成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和巴厘路線圖。去年的哥本哈根會議就某些問題達成了一些政治共識,今年4月、6月、8月已經分別進行了三次談判會議,取得了一些進展,到目前為止,在議定書工作組形成了“主席案文”,但還沒有形成“談判案文”;公約工作組已經形成了由締約方主導的“談判案文”。天津會議應該在相關案文基礎上進一步消除分歧,擴大共識。天津會議能否取得進展,對坎昆會議的成果有重要影響。我們希望各方充分展現積極的政治意願,按照巴厘路線圖的授權,積極推動談判取得進展。中方將一如既往地在談判中發揮積極的、建設性的作用。

    對於年底的坎昆會議,解振華表示,我們希望坎昆會議取得全面的、均衡的結果。從目前的談判進程來看,對快速啟動資金、技術轉讓、森林等問題已經有了一些共識,可以做出一些決定,但在另外一些問題上還有分歧。對不能做出決定的事項,要指明談判方向,繼續談判。

    三、關於如何推動國際談判和中國的作用

    解振華表示,目前就如何進一步推動談判有兩種意見。一種意見是要堅持公開、透明、廣泛參與、協商一致的原則,按照巴厘路線圖的授權,通過雙軌制談判取得結果。另外一種意見認為現在的談判機制效率太低,很難取得成果,希望通過少數國家的小範圍磋商,來推動談判取得進展。中方認為,應該在公約和議定書框架下,堅持公開、透明、廣泛參與、協商一致的原則,通過合法渠道推動談判。但中國也不排斥小範圍的磋商。事實上,每次談判都會産生一些分歧,為了解決這些分歧,可以先進行部分國家的部長級磋商,就分歧交換意見,取得共識,再將共識融入到主渠道談判當中,以這種方式達到既遵守廣泛參與、協商一致等原則,又提高談判效率的目的。實際上,今年的談判就是以這種方式進行的。天津會議之後,還會舉行部長級的坎昆會議預備會,就如何推動坎昆會議取得實質性進展進行磋商。這樣既體現了公開、透明、廣泛參與,又可利用小範圍磋商提高效率。

    解振華表示,中國在氣候變化談判中一直髮揮著積極的、建設性的作用。為了維護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根本利益,我們在一些問題上採取了靈活的做法。在哥本哈根會議期間,發達國家要求中國採取更積極的減排措施,並將中國的減排措施和發達國家是否提供資金挂鉤,同時,還將中國是否接受“三可”與他們是否向小島國、最不發達國家提供資金挂鉤。這明顯是挑撥中國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關係。但中方考慮到發展中國家對資金、技術轉讓的強烈要求,為了推動談判,與“基礎四國”其他國家共同努力,對國內減排作了承諾,在透明度的問題上,也同意對發達國家的減排、資金、技術進行“三可”,對發展中國得到資金、技術支持的行動進行“三可”,對發展中國家沒有接受資金、技術援助的自主行動,進行磋商和分析,最後使得哥本哈根會議達成了一個雖然沒有法律約束力、但有政治共識的文件。

    關於談判中的“三可”和透明度的問題,哥本哈根協議對此已有一定的共識,中方在談判中沒有任何障礙。而且中方對把三可、磋商和分析制度化也沒有任何障礙。但有相當數量的國家不贊成對發展中國家自主減排行動進行磋商和分析。中方反對的是一些國家提出的針對發展中國家自主行動的“磋商和分析”比對發達國家“三可”更嚴格的規定,因為它違反了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

    關於中美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作用,解振華表示,應對氣候變化是全人類共同的事業,需要各國都負責任地參與,中美之間有非常暢通的政策對話機制,也有務實的合作,中美只能在氣候變化領域發揮重要的作用,但不能發揮決定性的作用,真正發揮決定作用的是各締約方。要按照公開、透明、廣泛參與、協商一致的原則,在公約和議定書框架下,各國同舟共濟、各盡所能、共同努力、攜手共進,共同推動完成國際氣候變化談判。

    四、關於中國國內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和行動

    解振華表示,中國政府在哥本哈根會議之前宣佈了到2020年要在2005年的基礎上單位GDP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40%-45%,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比重要達到15%左右,增加4000萬公頃的森林面積和13億立方米森林蓄積量的目標。其中“十一五”期間,中國確定了單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非化石能源佔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達到10%左右、森林覆蓋率達到20%、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10%。後面三個指標到年底經過努力都能實現,但完成單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標,還面臨很多困難和挑戰。去年底,這一指標完成了15.61%,今年還要完成5%左右,才能完成任務。

    解振華表示,過去幾年,為了實現“十一五”目標,我們採取了諸多措施。在結構節能方面,大力淘汰落後産能,發展第三産業,在第二産業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産業,第二産業內部結構發生了變化,比如説2006-2009年,高技術産業的增加值年均增速達到了14.5%,工業産品結構進一步優化。“十一五”前四年,我們淘汰了小火電機組6000多萬千瓦,淘汰落後煉鐵産能8712萬噸、煉鋼産能6038萬噸、水泥産能2.14億噸。截止到今年的7月15號,我們又淘汰小火電機組1071萬千瓦。也就是説中國五年裏淘汰小火電機組將近7000萬千瓦。這是什麼概念?英國全國裝機容量6000多萬千瓦,我們淘汰的落後産能總的規模已經超過英國全國的火電裝機容量。應該説我們在結構節能、淘汰落後産能方面下了大決心,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結構節能對整個節能的貢獻只有30-40%,大量節能貢獻來自技術節能。“十一五”中央投資達到2000多億元,主要用於節能環保工程。中央支持的2000多億資金也只佔全國節能環保總投資的10%-15%。可見我們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進行節能減排技術改造,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另外我們還開展了建築節能,交通節能等。這説明我們為實現單位GDP能耗降低的目標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據統計,現在有幾個省已超額完成了任務,有18個省可以完成任務,還有6、7個省完成任務還有困難。這些省也都在積極採取措施,努力完成目標。在採取措施的過程中,個別地方也出現了違反節能減排宗旨的行動,有關方面馬上進行了制止。中國政府制定的20%的目標,是有法律約束力的,是經過全國人大批准的。中國的各級政府是負責任的,一定會努力完成節能減排目標。

 
 
 相關鏈結
· 解振華:坎昆會議可能達成階段性的有限目標
· 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華就節能減排工作答記者問
· 發展改革委舉辦節能減排進世博活動 解振華出席
· 解振華:中國將繼續在坎昆會議談判中發揮積極作用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