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在省扶貧辦獲悉,陜西省自2006年啟動實施項目扶貧貼息貸款以來,不僅為貧困地區群眾培育了主導産業,壯大了龍頭企業,而且有力促進了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據統計,2007至2009年,陜西省累計投放扶貧貼息貸款53.53億元,其中項目貸款15.78億元,小額到戶貸款37.75億元。扶貧貼息貸款共扶持扶貧龍頭企業161個,扶持貧困戶170.82萬戶680.75萬人。
陜西省是2006年全國開展項目貸款貼息資金下放到省的試點省份之一,信貸扶貧資金覆蓋陜西省10個市、77個中省重點貧困縣和14個有扶貧任務的縣。為了更好地將項目貸款惠及到貧困群眾,陜西省制訂下發了《陜西省扶貧貼息貸款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明確了扶持範圍、扶持對象、貼息標準和期限、管理權限、申報程序和貼息方法,特別是對農村中的能人大戶、經濟合作組織的扶持做了具體規定,使扶貧貼息貸款工作逐步走上經常化、制度化、規範化的道路。
通過信貸扶貧資金扶持,目前陜西省貧困區域特色産業初步形成了渭北旱腰帶的蘋果、肉牛、奶牛;黃河沿岸的紅棗、花椒、核桃;陜北白于山區的洋芋、小雜糧、大棚菜、肉羊;陜南秦巴山區的魔芋、茶葉、蠶桑、中藥材、畜牧業等特色區域。其中,紫陽縣利用到戶貼息貸款新發展茶園8000畝,桑園6000畝,推廣名優茶加工機械50套,茶園管理機械106套,新修小蠶共育室50個、蠶室780間,發展養豬大戶300戶,修建圈舍520間,全縣農民年戶均增收800多元。
信貸扶貧資金的投入,有效地緩解了貧困戶貸款難、資金短缺的問題。延長縣黑家堡鎮中村2008年貸款38萬元用於20戶貧困戶發展大棚西瓜,年戶均增收達到400元;七里村鎮金盆村貧困戶朱三錄,當年貸款2萬元用於蘋果套袋,套袋果園10畝,僅此一項人均增收達2000元,成為全村果業大戶。貸企扶戶的效果也尤為突出,國家扶貧龍頭企業陜西春光油脂有限公司採用“公司+基地+農戶+科技”的訂單農業模式,對農戶免費培訓,發放良種補貼,保護價收購,引導農戶種植優質油菜,規模達到60萬畝,訂單農戶30萬戶,每年使訂單農民戶均增收960多元。
扶貧到戶貸款的實施,不僅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同時也使廣大貧困農民在思想意識、生産經營觀念上有了較大的改變。他們由過去的“寧守家業不願揹債”的觀念逐步向自我發展、自主創業、走進市場、規模經營、講求效益、共同致富的經濟價值觀和社會效益觀上轉變。真正實現了由封閉落後的小農經濟向大生産、大市場的轉變,由粗放經營方式向集約經營方式的轉變。據調查統計,在陜西省貧困地區的農村,對選準項目的獲貸農戶,年戶均增收都在800元以上,最高達到幾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