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我國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工作發展快速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12月14日   來源:林業局網站

    我國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工作近年來得到快速發展。截至2010年11月底,各地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部門,共報告了902起野生動物異常情況,在地方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有效控制了候鳥高致病性禽流感、旱獺鼠疫、小反芻獸疫、野鳥禽霍亂、鼬獾犬瘟熱等多起野生動物疫情。

    2003年“非典”和2004年 “高致病性禽流感”突然暴發,國家林業局緊急組織專家對野生動物與禽流感、“非典”等疫病的關係,疫情防控的經驗與教訓,以及突發野生動物疫情的防範、應急處置體制與機制等問題進行研究。在此基礎上,國家林業局與中國科學院共同提出了整合現有資源,在全國建立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預警體系的建議,于2004年4月呈報國務院。根據國務院領導同志批示精神,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建設被列入《全國動物防疫體系建設規劃(2004年-2008年)》。

    在《規劃》尚未批復、資金短缺、人才匱乏的情況下,國家林業局從防控禽流感疫情的大局出發,依託現有保護管理機構、自然保護區、鳥類環志站、森林病蟲害防治站以及科研教學等單位,于2005年3月啟動了全國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體系建設,11月,國務院正式頒布實施了《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

    《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確定了縣級以上林業主管部門開展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的法律地位,各級林業主管部門加強領導,週密部署,積極推進監測防控體系建設,監測防控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科學佈局,構建主體框架。按照“整合資源、節約高效”的原則,各地緊密結合林業特別是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實際,在野生動物集中分佈區及候鳥繁殖地、越冬地和遷徙停歇地等重要區域,依託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自然保護區、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和科技支撐單位等現有機構,設立了350處國家級、768處省級和一大批市縣級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布設巡查路線和監測樣地上萬處,初步搭建了點線面結合、佈局合理、運轉有序的全國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體系主體框架。

    創造條件,促進體系運轉。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體系建設被納入《全國動物防疫體系建設規劃(2004年-2008年)》和《“十一五”期間國家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建設規劃》,完成了300處國家級監測站的基本建設投資1.2億元,配備了野外觀察、樣品採集、消毒滅菌、安全防護等基礎設施設備,同時,協調落實了中央和地方財政經費近8000多萬元,為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工作的正常開展創建了條件。

    建章立制,規範防控行為。國家林業局頒布實施了《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規範(試行)》,組織起草了《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工作管理辦法》,下發了一系列通知和文件,指導督促各地建立了領導責任、崗位責任、信息管理和保密、人員安全防護等制度,初步建立了確保監測防控工作規範開展的規章制度、管理體制和機制。

    加強宣教,壯大防控力量。各地通過內部調劑、引進人才等方式,組建了一支專兼結合、總數約1.5萬人的監測防控隊伍。中央和地方舉辦了上百期專業技術培訓和應急演練,培訓監測防控人員近萬人次,提高了隊伍的監測防控和應急處置能力。編印了《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禽流感防治與野生動物疫病》、《中國大陸野生鳥類遷徙動態與禽流感》等培訓教材、科普書籍和宣傳挂圖,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地開展了科普宣傳教育,提高了公眾自身的防範意識和能力,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監測防控工作。

    開展科研,增強科技能力。各級林業主管部門主動加強與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依託公共資源,初步建立了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科技支撐平臺。組織分析了我國20多年的鳥類環志及遷徙研究成果,基本掌握了我國東部、中部、西部遷徙區主要疫源候鳥的基本情況,組織開展了重點疫源候鳥遷徙規律、禽流感溯源等基礎研究和技術攻關,並取得了重要突破,為評估疫病風險、開展疫情預警等奠定了基礎。 

 
 
 相關鏈結
· 林業局副局長到中國林科院調研指導創先爭優活動
· 林業局:國家森防指發佈高森林火險橙色警報
· 林業局:堅決打贏今年秋冬季森林防火攻堅戰
· 林業局副局長:認真實施天保工程 改善林區民生
· 林業局:“中國國家濕地公園專用標誌”將要啟用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