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調查局通過新一輪國土資源大調查,在能源礦産資源調查評價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為國家能源戰略佈局決策提供重要地質依據和資源支撐。油氣資源遠景調查初步證實松遼盆地外圍、西北銀額盆地、西南中上揚子盆地等陸域油氣新區具有較大勘探遠景,圈定出38個海域重要油氣沉積盆地;在新疆東部等煤炭資源整裝勘查新增資源量超千億噸;在我國南海、青海祁連天峻木裏永久凍土帶獲得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
油氣新區遠景調查圈定出一批戰略選區。根據溫家寶總理關於“國土資源部門不能放鬆油氣資源戰略調查的責任,爭取在地質調查程度低的陸地新區和海域有新的發現”的指示精神,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新區、新領域、新層係的陸域油氣遠景調查,在西北銀額盆地、柴達木盆地的石炭—二疊係、松遼盆地外圍的中生界和上古生界、雪峰山地區的下古生界等取得新發現,為後續油氣勘查提供一批戰略選區。
東疆地區發現特大型煤田。通過“358”項目實施,開展煤炭勘查會戰,在三塘湖、淖毛湖、伊拉湖-艾丁湖、庫木塔格-沙爾湖、大南湖-野馬泉等5個預查區圈定出15個可供進一步普查的聚煤區,面積4650平方公里,探獲煤炭資源量1927億噸,為實施“西煤東運”戰略提供重要資源保障。其中,沙爾湖區鑽孔見煤達210米之厚,單煤層最大厚度達151米,資源極為豐富。
新能源調查評價成效顯著。首次在我國南海發現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在青海祁連天峻木裏永久凍土帶首次成功鑽獲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初步估計我國天然氣水合物資源潛力巨大,對我國未來能源接替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初步查明西藏扎布耶鹽湖的碳酸鋰總資源量達246萬噸,居我國第一位,同時首創了適合當地的梯度太陽池低成本提鋰新工藝,將為西藏經濟發展和我國新能源産業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此外,北方可地浸砂岩型鈾礦勘查評價取得重大進展,探獲一批可觀的鈾礦資源量,大大改變我國鈾礦資源的區域分佈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