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重生 北川在重建中實現包容與跨越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北川三年重建談
3年之前,“5·12”汶川地震讓北川縣城變成了一片瓦礫,百廢待興。在隨後的救災、重建工作中,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領導多次親臨一線,其中,副部長仇保興先後8次到四川,參與主持北川的規劃重建,並多次表示,重建一定要尊重當地文化和老百姓的意願,異地重建一定要慎重。
3年之後,伴隨著一座座的新城在四川大地處處崛起,別具韻味的北川新城也在涅槃之後,展現在世人的面前。仇保興説:“作為汶川地震災區惟一選擇異地重建的北川新縣城,其規劃建設是超越式的,充分體現了城市的包容性……正所謂只有地方的、民族的,才會是世界的,北川新城的民族風格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破而後立 重建中實現包容與跨越
在汶川地震救災及災後重建的過程中,仇保興8次赴川,其中,3次都到了北川,第一次是為了選址,第二次是為了建立北川重建的規劃建設調控機制,第三次是去解決規劃建設實施過程中的具體問題。
“我第一次到四川災區,那麼多城市,沒有一個具有污水處理設備,市政設施不僅不健全,甚至有些地方還是空白。而經過重建,解決了供水、污水處理、能源供應等市政公用設施。從城市的形態上講,現在的城市更加安全、美觀、舒適,空間形態大大超越過去。”仇保興對記者説。
據記者了解,地震之前,四川省各城市對規劃的管理相對混亂,沒有“一書兩證”的建築並不少見。在災後重建過程中,這些弊病被一步革除。無論城市的規劃管理,還是建築質量、建築能效,都實現了一步到位的跨越式發展。“如果按照城市發展規律,達到目前的情況可能需要一二十年的時間。而且,四川省還將産業發展和城鄉重建同步協同,改變了以往産業分佈零碎、選點不合理、城市污染較為嚴重的情況。”仇保興説。
在仇保興看來,涅槃之後的座座新城,將在“包容”中實現經濟、服務的社會超越式發展:“任何一個城市的建設,都要適應不同收入和文化背景人群的要求,建築風格既多樣化又能做到統一和諧。這也是城市和鄉村的最大區別。四川的城市重建,當地特色與現代化、民族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體現的就是包容性。”
在四川的城市重建中,不同的收入階層和不同的民族,都能找到適合居住的各式戶型,廉租房等保障房的建設也納入體系之中。在北川新城,無論是建築設計,還是街道景觀,都充分吸收了當地的建築材料和民間智慧,讓古老的羌族風格建築既具備現代化的舒適,又展現了鄉土風情的特色形態,為今後發展旅遊産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節約有理 讓座座新城綠色運行
城市重建給四川帶來的影響,不僅僅是實現了城市的包容性和跨越性,更在方方面面體現了節約型重建的思路,讓座座新城能夠實現綠色運行。
在重建工作之初,很多人提出要將城市遷建,這不僅會造成高昂的社會成本,還可能給受災群眾造成永久的心理創傷。“一開始,有一些不熟悉情況的專家、學者,提出大規模的移民和城市遷建計劃。但是,讓老百姓離開世代生息的自然和文化,考慮過他們的接受能力嗎?他們本身已經受到了地震的傷害,如果再舉家遷徙,很多人在感情上無法接受。不是説發生災難之後,挪一個地方就能撫慰老百姓的傷口。就近遷建、原址重建能夠讓老百姓生活在熟悉的環境中,更有利於人們安居樂業。四川省委省政府確定就地、就近重建的方針,十分正確。即便是遷建的北川新城,離原址也並不遠。”仇保興對記者説。
據記者了解,在重建初期,有人提出在北川縣城搞寬馬路、大橋梁,還有人提議在北川新城建成一個超大規模的地震博物館。“北川縣這種幾萬人的小城市,馬路不能太大,太大了就像一個人的五官不對稱。北川新縣城是一個羌族特色的城市,羌族是高山民族,高山上哪來的寬馬路和大廣場呢?再者,北川原址已經是一個很好的地震博物館,而新建城市是為了讓活著的人生活得更加美好,而不是沉浸在回憶之中。所以,這些提議我們都否決了。”仇保興説。
目前,所有重建工程的建築都達到了相應的節能指標。城市的綠色交通也被納入規劃考量之中,步行道和自行車道均得到了完善的規劃。“這是考慮到縣城比較小,自行車道任何地方都可以到達,最大限度地減少小汽車出行,有效減少了碳排放和交通能源消耗。”仇保興説,“此外,所有的政府辦公用房的項目,全部進行了節約型控制,建得較為樸素。”
四川省的城市重建還充分吸取了日本神戶重建中的經驗,在全國組織了12條生産線,使建築垃圾的利用率達到20%以上。太陽能光電光熱、綠色照明等技術在重建中都得到了大面積推廣。這種節約型重建的方式,讓建築、城市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都能夠實現綠色運行。
對此,仇保興評價:“總體看來,四川的重建工作在包容性、跨越性和節約性上,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是相當成功的高質量重建。”
尊重傳統 北川規劃可打高分
作為地震災區惟一遷建的城市,北川之所以沒有選擇原址重建,是因為老縣城受到的破壞過於嚴重,若重建需將北川山體全部固化,防止滑坡再次發生,如此一來,重建成本過於高昂。而本著包容、跨越和節約理念建設的北川新城,在今年初已有百姓開始入住,地震帶給人們的傷口正在漸漸彌合。
仇保興還向記者解釋了北川選擇異地重建的另一個原因:“要給後人留下研究地震的活的資料。北川地震造成損害的各種特徵都非常完備,如山地塌方、地面液化、建築倒塌等造成的各種破壞、損害都集中表現出來,留給後人一個活的教材。若就地重建,這些都將消失。”
為了讓北川在遷建後能迅速煥發生機,新城的選址十分嚴謹。仇保興介紹:“遷建一個城市需要考慮很多因素。首先要考慮新城的發展前途,既要避免老縣城附近的自然災害威脅,又要讓老百姓生活得舒適。把北川新縣城跟永昌連成一片,又靠近綿陽的衛星城,這為城市今後的發展提供了空間。”
據記者了解,北川新城在建設過程中,曾充分借鑒了麗江地震災後重建的經驗。麗江地震之後,有人提議把老房子都拆掉,3條溪水全部填埋,修成寬敞的馬路。當時原建設部的老專家們集體反對,恰逢那時候麗江準備申報世界文化遺産,專家們告訴他們:“如果麗江能夠按照原來的建築重建,申報世界遺産沒有多大問題,如果建新城,世界遺産肯定泡湯。”當地採納了專家的意見,結果只用了4個月時間,民房的重建就基本完成了。採用的都是原來的式樣和工匠,保留了原有的城市肌理,不過提高了抗震標準。現在麗江老百姓的收入基本上來自旅遊業。
“只有地方的、民族的,才會是世界的,才有世界級的吸引力。這次四川地震災後重建,民族風格得到了完美的體現。”仇保興説,“重建的時候,聚集在四川的設計人員有2萬多人。我曾給他們上過課,並主持編寫了5本一冊的重建手冊,我們強調的最多的是地方風格、民族風格,比如小金縣的藏族風格、北川縣的羌族風格。我部還與香港無止橋基金組織實施了會理縣傣族風格的抗震夯土農宅示範,獲得了多項國際建築獎。各地的建築風格並不是隨意的,是一種歷史的積累、一種民族文化的傳承;是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産物。我們要傳承和發揚這種和諧。”
仇保興還表示,在災後重建過程中,四川省委、省政府對大政方針的掌控十分到位,而且不插手細節,實現了專家把關、領導支持、對口援建的完美結合。仇保興説:“從城市規劃的角度來講,北川新城可以打高分!當然,我們還有很多需要總結、改進的地方。目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正在組織專家進行‘回頭看’工作,對細節問題進行查漏補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