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災區糧食流通基礎設施遭受巨大損失,糧食儲備倉庫、軍糧供應網點、糧油質檢站大量損毀,對災區人民的生産生活造成嚴重影響。三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和統一部署下,國家糧食局黨組高度重視,局領導多次深入災區一線指導災後恢復重建工作。我局和四川、甘肅、陜西三省糧食行政主管部門積極爭取各有關方面的支持,努力克服各種困難,大力推進糧食流通體系恢復重建,災區糧食流通能力逐步恢復並不斷增強,在保障民生、發展生産、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災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全面落實恢復重建規劃,災區糧食流通設施功能得到恢復和改善
國家糧食局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條例》和《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國發[2008]31號),並同商務部、人民銀行等部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一起編制發佈了《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市場服務體系專項規劃》,明確了糧食流通體系災後重建的目標、任務和資金需求。國家糧食局和災區三省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堅持適度超前、整合資源、優化結構的原則,加強組織領導,逐級分解落實責任,加快項目實施進度,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強化重建資金監管,抓緊推進符合標準的糧油儲備和流通設施建設,恢復重建規劃得到貫徹落實。
根據恢復重建規劃的部署,中央財政2008年安排的1.5億元應急搶修資金和2200萬元應急設備採購資金,當年建成糧食收儲倉房100多萬噸,並通過公開招標完成了災區72台套小型低溫烘乾機以及小型碾米機、輸送機等糧食烘乾和收購設備採購任務。目前,三省災區161個糧食儲備庫和494個軍糧供應網點等其他設施的恢復重建工作接近尾聲,其中中央投資約4.6億元已于2010年全部到位。災區糧食流通體系恢復重建項目已基本完成,較好地實現了既定工作目標,有力地保證了災區糧食收儲安全和糧食供應安全。
三年來,隨著地震中損毀的糧(油)儲備庫,糧食收購網點、軍糧供應網點、糧油供應網點、糧食批發市場和糧油應急加工廠得到修復或重建,一批高標準的糧食流通基礎設施項目相繼竣工並投入使用,以及部分先進的糧油倉儲和質量檢驗檢測設備逐步配備到位,災區糧食流通的基礎設施條件得到了較大改善。
二、積極支持災區加強糧食調控能力建設,保障了糧油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
在恢復重建中,國家糧食局切實採取多項措施,支持地震災區增強糧食宏觀調控能力,切實保障災區糧油市場穩定。一是及時做好抗震救災安排動用的中央儲備稻穀和小麥的收購補庫工作,2008年四川省實際收購入庫中央儲備和國家臨時存儲稻穀99萬噸。二是及時調整部分最低收購價糧食跨省移庫計劃,多次給災區安排政策性糧油跨省移庫計劃,截至目前累計安排受災省份跨省移庫調入計劃400多萬噸。三是2009年國家及時在四川啟動了中晚稻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以保護農民種糧收益和積極性,當年累計收購最低收購價中晚稻76.5萬噸。四是對受災省份通過進口轉中央儲備、直接收購等方式,進一步充實中央儲備和國家臨時存儲油庫存,其中收購臨時存儲菜籽油36.34萬噸。五是下達災區地方儲備糧油規模指導性計劃,督促地方進一步充實地方糧油儲備。各地還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增加了成品糧油地方儲備(含小包裝),有效提高了糧食應急能力。目前地方儲備有所增加,調控物質基礎進一步增強。
三年來,通過中央儲備糧食收購補庫、災區糧食收購、政策性糧油跨省移庫、充實地方糧油儲備等各項工作措施,有力地保護了災區農民種糧收益和積極性,增強了糧食宏觀調控的物質基礎和能力,保障了災區糧食市場穩定。
三、加強災區軍糧供應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軍供全天候保障能力
災情發生後,國家糧食局緊急召開黨組會議提前增撥軍糧差價款用於救災、重建軍糧供應保障能力和主副食的籌措,其中預撥四川省3500萬元。強烈的地震造成了軍供設施的大量損毀,四川、甘肅、陜西、重慶和雲南5省(市)的134個軍供網點嚴重受損,倒塌或損壞倉庫64204平方米,倉容26312萬斤,油罐305噸,營業室及其它房屋建築48196平方米,還有部分設備和糧油受損,共計損失金額達8537萬元。在恢復重建之初,國家糧食局積極爭取中央財政應急資金940萬元,于2008年6月中旬即下撥到災區一線軍糧供應站用於受損軍供設施的修復和建設,其中四川省安排695萬元。在此基礎上,為加快軍供網點恢復重建,提升軍供應急保障能力,三年累計安排四川、甘肅、陜西等受災省份軍供網點維修改造中央補助資金1450萬元,其中安排四川省400萬元。
三年來,糧食行政管理部門不斷總結抗震救災中軍糧應急保障的經驗,加強災區軍糧供應基礎設施建設,增強軍供應急保障能力建設,災區的軍糧應急保障工作取得長足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