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永利在“2011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發表主題演講時提出,要堅持科學防治、綜合防治、依法防治的方針,開創防沙治沙新局面,力爭到2020年,全國一半以上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沙區生態狀況明顯改善;到本世紀中葉,全國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基本得到治理。
張永利指出,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的防沙治沙工作已逐步實現了工程帶動、政策拉動、科技驅動和法制推動,取得了明顯成效。新世紀以來,全國沙化監測結果顯示,全國沙化土地面積持續減少,沙化程度持續減輕,沙區植被狀況明顯改善,土地沙化進入了“整體遏制、局部惡化”的新階段。
然而,我國仍是世界上受沙化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全國還有31萬平方公里具有明顯沙化趨勢的土地,如果利用不當,極易形成新的沙化土地。局部地區沙化土地仍在擴展,生態狀況非常惡劣。土地沙化和荒漠化嚴重威脅著國家生態安全,嚴重制約著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防沙治沙依然任重道遠。
張永利提出,要堅持科學防治、綜合防治、依法防治的方針,遵循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實行全民動員、全民盡責、全社會參與,通過嚴格保護和積極建設,在沙區建立和鞏固以林草植被為主體的國土生態安全體系,促進農牧民增收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有力的服務。具體措施包括六個方面:
一是充分發揮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功能。自然的力量是巨大的,在防沙治沙中,注意遵循植物的地帶性分佈規律和植物的生態適應性規律,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人工治理與自然修復相結合,治理沙化土地。對不適合人工治理的區域,採取嚴格的封禁措施,促進植被自然恢復。依法加強對沙區開發建設活動的監管,杜絕濫開墾、濫放牧、濫樵採、濫用水資源等破壞行為。
二要積極推廣先進適用的防治技術與模式。針對防沙治沙實踐中存在的技術難題,組織開展技術攻關,並大力推廣成熟適用的防沙治沙技術。加強基層技術人員特別是農牧民的技術培訓,全方位提高防沙治沙科技水平。強化監測、預警,為防沙治沙科學決策提供可靠依據。
三是建立穩定的防沙治沙投融資體制。按照中央政府的要求,各級人民政府隨著財力增強,不斷加大對防沙治沙的資金投入,並納入財政預算和固定資産投資計劃。同時不斷完善生態效益補償制度,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入防沙治沙,解決資金短缺問題。
四是進一步完善政策、機制。繼續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明晰産權關係,實行誰治理、誰管護、誰受益的政策。治理者對治理後的土地享有優先利用權,治理成果允許繼承和轉讓。鼓勵、支持單位和企業等各類經濟組織進入沙區承包治理,並在信貸上給予扶持、在稅收上給予優惠。
五是大力發展沙區特色産業。堅持把生態改善與産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充分利用沙區的優勢資源,在有效治理和嚴格保護的基礎上,積極扶持龍頭企業,大力發展沙區特色産業,帶動沙區調整産業結構、促進農牧民增收。努力調整能源結構,發展太陽能、風能和沼氣等生物質能源,減輕沙區生活用能對植被資源的依賴。
六是切實強化防沙治沙目標責任制落實。認真實施《省級政府防沙治沙目標責任考核辦法》,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對防沙治沙任務層層分解,逐級落實。通過加強督促檢查,嚴格目標責任考核,獎優罰劣,確保全國防沙治沙目標的實現。(記者:黃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