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下午,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透露,目前,中國正在對一艘廢舊的航空母艦平臺進行改造,用於科研試驗和訓練。
發言人表示,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防禦性的國防政策。我們有著漫長的海岸線和廣闊的管轄海域,保衛國家海上方向安全,維護領海主權和海洋權益,是中國武裝力量的神聖職責。中國有關部門正在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認真研究航空母艦的發展問題。
這位發言人説,航母建設非常複雜,當前我國改建航母是用於科研試驗和訓練,距離真正形成戰鬥力還有很長時間。研究建造航母,充分體現了我國國防科技發展水平,無疑將對我軍的現代化建設起到重要的牽引和帶動作用。航母的人才建設是整個航母建設的一項重要的工作,其中很重要的是艦載機飛行員的培訓,這項工作是整個科研試驗和訓練的重要內容之一,目前這項工作正在進行當中。我們的艦載機飛行員,主要是依靠我們自己來進行培養和訓練。關於這艘艦出海試驗的具體時間,要根據整個改造工程的進度來確定。
發言人強調,武器裝備的建設服從服務於國防政策和國家安全戰略。航母作為一種武器裝備,既可以用於進攻,也可以用來防禦,還可以用來維護世界和平、實施災難救援等。中國正在研究航空母艦的發展問題,是為了增強維護國家安全與世界和平的能力,中國堅定奉行防禦性的國防政策,絕不會因為發展先進武器而改變。中國近海防禦的海軍戰略也沒有發生轉變。
據悉,現在正進行改造的航空母艦,原是烏克蘭一艘名為“瓦良格”號的廢舊航母。2001年,整體結構已經被嚴重破壞,原有動力系統、電子系統、偵察系統被全部拆除的“瓦良格”號航空母艦被購買運送到了中國。
航母從下水試驗到形成戰鬥力是個漫長的過程
問:今天下午,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對外宣佈“目前我正利用一艘廢舊的航空母艦平臺進行改造,用於科研試驗和訓練”。消息一齣,引起各方關注,您如何看待?
尹卓(海軍信息化專家諮詢委員會研究員):我國對“瓦良格”號航母進行改造,這是海軍裝備建設新的發展成果,是我國我軍裝備戰線科研人員努力攻關取得的新成就,標誌著我國沒有航母的歷史從此結束。我們從改造、恢復一艘廢舊的航母起步,從無到有,實現了中國航母“零”的突破。
問:怎樣評價我國改建第一艘航母的價值?
杜文龍(軍事科學院研究員):作為一艘利用廢舊航母平臺改造的用於科研和訓練的航空母艦,它就像一篇文章的草稿,這個草稿將來也許會一字不留地被推倒重來,但草稿的參照價值不可替代。從這點看,這艘航母的改裝,最核心的作用是為中國航空母艦的科研和訓練提供一個基本的依託和支點,學習怎麼造,練習怎麼用。
問:這樣的學習和練習一般需要多長時間?
尹卓:從世界發展經驗看,航母從下水到形成戰鬥力是個漫長的過程。法國1946年擁有第一艘航空母艦,到1956年才形成完整的編隊作戰能力,經歷了10年。按西方航母建設的規律,每名艦載機飛行員的陸上、海上訓練需要3到4年,一架艦載飛機一般需要培養1.5名飛行員,如果按每艘航母搭載40架飛機計算,共需要60名飛行員,飛行員的培訓也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此外,航母還要進行夜航、複雜氣象條件等方方面面的訓練。總之,航母從下水試航到訓練,再到形成戰鬥力的每一個過程,都要嚴格遵循科學的規律,不能跳躍式發展。
問:對於中國來説,這意味著什麼?
李傑(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海軍在中小型水面艦艇的使用上已有較為豐富的經驗,但是對於航空母艦這樣的大型水面艦艇,仍一直是空白,如何使用航母、如何管理數千名艦員等問題都需要從“零”開始摸索。
眾所週知,航空母艦是一個複雜的作戰系統。作為大型水面艦艇,交付科研、試驗、訓練使用後,不僅艦上各類裝置、電子系統、武器系統等需要調試,軍艦內部各個系統之間需要磨合,與編隊中其他艦艇的協同需要訓練,艦載機飛行員訓練、艦機協同等都需要較長時間完成。即便是美國海軍這樣十分成熟的航母使用者,一艘新航母形成戰鬥力也需要2到3年時間,對於從沒有接觸過航母的中國海軍來説,這個過程會更長。
放眼周邊,許多國家都擁有了自己的航母
問:近些年來,中國周邊不斷涌動起航母建設發展熱潮,請您介紹一下我們周邊國家的航母發展狀況?
李傑:英國、日本、美國是世界上較早擁有航母的國家,目前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多數量的航母。放眼周邊,許多國家也都擁有了自己的航母,對於中國改建訓練航母,世界也不應感到驚奇。印度是二戰後亞洲第一個擁有航母的國家,1957年從英國購買了“維克蘭特”號輕型航母,1986年又從英國購買了“維拉特”號航母。2004年,印度與俄羅斯簽約,購買俄退役航母“戈爾什科夫元帥”號,同時印度自行研製的“藍天衛士”號航母也于2005年開工,預計于2014年加入現役。
泰國1997年8月從西班牙購買了一艘滿載排水量為11485噸的輕型常規動力航母。俄羅斯目前雖只有一艘航母“庫茲涅佐夫”號,但是近幾年他們多次表示要建造6艘5到6萬噸的大型核動力航母。此外,美國“華盛頓”號航空母艦常年駐紮在日本的橫須賀軍港。
除了正規航空母艦,中國周邊還有不少“準航母”存在。1998年3月日本滿載排水量1.3萬噸“大隅”號“大型運輸艦”正式服役,以西方標準和該艦的作戰能力、升級潛力等,“大隅”艦具備了升級為航母的條件。2007年8月,日本排水量1.8萬噸“日向”號“直升機驅逐艦”服役,同級2號艦“伊勢”號於今年3月服役。儘管日本將該艦稱為“驅逐艦”,但該艦在設計中就採用了類似航空母艦的船型,從外觀上看是典型的直升機航母,且其飛行甲板的尺寸,已經超過了英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的小型航母。韓國于2007年7月正式服役了“獨島”號兩棲攻擊艦,從噸位和主尺寸上看,“獨島”號和“日向”號相差無幾,亦可劃入“準航母”行列。
問:擁有了航母是否意味著掌握了建造航母的技術?
尹卓:航母是一個國家工業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集中體現,其關鍵技術主要涉及5大方面:航空母艦本身及艦載機的設計技術、艦機適配技術、航空母艦的動力技術、武器技術、航母的材料技術等等。任何一項技術存在短板,都難以造出合格的航母。因此,要自主建造航母,不是件容易的事。
問:對於以飛機為主要作戰手段的航母來説,艦載機相關技術是否可以看做核心中的核心?
李傑:是的。航空母艦脫胎于一般水面艦艇,但也與其他的艦艇截然不同,設計航母要能夠保障飛機正常起降,而設計艦載飛機則要保證其能夠適應海上浮動甲板安全地起飛、降落,還要有比陸基飛機更強的結構強度、耐衝擊性、耐腐蝕性等。
航母的飛行甲板只有短短二三百米長,因此艦載機的起飛與降落技術十分複雜。當前航母艦載機大都採取兩種起飛方式,彈射起飛和滑躍起飛。除了美、法採取彈射起飛,其他國家的航母都採用滑躍起飛的方式,這種方式簡單實用,但也存在技術缺陷,即起飛的艦載機重量不能太重,速度也較慢。
這是重要的一天,更是需要平常心的一天
問:在航母發展100年之後,中國改建第一艘航母,作為一名中國軍人,此時此刻您想説什麼?
杜文龍:此時此刻,我最想説的是,作為一名中國軍人,這是重要的一天,但更是需要平常心的一天。只有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海洋帶給我們的才能是繁榮、和諧和安定。但作為中國軍人,今天我們更需要平常心。畢竟,面對這個別人已經領先了100多年的龐大而複雜的技術系統,我們只是一個新手。
問:從世界範圍內看,您怎麼看中國目前的航母建設?
尹卓:我國發展航母是歷史的必然,符合世界各國軍隊建設發展規律。中國有1.8萬多公里的海岸線、300萬平方公里的管轄海域,是一個海洋大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海上利益拓展大大超過預期。海軍目前海上防衛能力還有很大差距,特別是航空兵與水面艦艇的中遠海協同支援保障能力還沒有形成。從亞丁灣護航到撤離駐利比亞人員,我們可以看到,海軍需要航母來更好地維護國家的安全和發展利益。目前,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只有我國沒有航母,美國有11個航母編隊,英、法、俄都有自己的航空母艦。
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也不會因為發展航母而改變。我們從不主張用武力解決與周邊國家的分歧和爭端,力求找到一條各方都能接受的和平解決爭端的道路。擁有航母,我國可以更好地維護我國戰略機遇期,走出中國特色的和平發展之路。
問:此前已有外電對中國發展航母作出種種評論,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杜文龍:我注意到了有些外電對我國發展航母的誤讀。需要指出的是,觀察一個國家是否對世界和平構成威脅,主要不在於其國力、軍力的強弱,而在於它奉行何種政策。無論有沒有航母或者擁有多少航母,中國奉行的防禦性國防政策不會變。
中國發展航母目的是為構建和諧海洋做出中國人的更大貢獻。中國發展航母不針對任何人,不針對任何國家,對世界和地區安全是一種維護和保護。有些外電刻意製造“中國威脅論”,但“中國威脅論”喊了這麼多年,誰也沒有受到威脅。事實將繼續證明,無論是否發展航母,中國都永遠是世界和平穩定的維護者。
和平發展的積極舉措
一個時期以來,有關中國航母的猜測眾説紛紜,現在終於有了權威發佈:我正對一艘廢舊航空母艦平臺進行改造,主要用於科研試驗和訓練。
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就嶄露頭角的戰艦,航母早已不是什麼新奇的裝備。但中國的這一舉措仍然引起輿論的高度關注和人們的濃厚興趣。
的確,在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中,只有中國沒有航母;在“金磚四國”中,也唯獨中國沒有航母;即使在亞洲,一些國家也走在我們前面。擁有航母,建設強大的海防,對於中國來講,應該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可喜可賀。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臨海國家之一,海洋利益無疑是國家利益的重要組成部分。“欲國家富強,不可置海洋于不顧,財富取之海洋,危險亦來自海上”。從1840年到1949年,中國遭受列強來自海上的入侵達數百次,被迫簽署不平等條約700多個。鴉片戰爭的屈辱、甲午海戰的悲歌,讓中國人民深深體味到有海無防的哀痛,無奈吞下了落後挨打的苦果,同時也應驗了一位西方戰略學家的名言:“沒有海軍,我們在緊要關頭所表達的國家意志也就僅僅成了一個泥足巨人所做的笨拙無用的姿態而已。”
21世紀被稱為海洋世紀。海洋已成為國家利益拓展的重要空間,海洋安全已成為國家安全的重要領域。爭奪海洋權益的鬥爭愈演愈烈。但是,權益永遠要靠力量來捍衛。努力建設一支與我國地位相稱、與國家發展利益相適應的強大海軍,是有效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的客觀要求,也是維護我國日益全球化國家利益的必然選擇。
一些人把中國擁有航母與“中國威脅論”相提並論,完全是別有用心的。航母作為一個作戰平臺,用於進攻還是防衛,最根本的取決於一個國家的國防政策和軍事戰略。中華民族是一個熱愛和平、追求正義的民族。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是我國政府根據時代發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戰略抉擇。中國的發展,是和平力量的發展。不論現在還是將來,不論發展到什麼程度,中國都永遠不稱霸,不搞軍事擴張和軍備競賽。鯤勢終橫海,鵬力會沖天。正如鄧小平所説:“中國發展得越強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中國發展起來了,制約戰爭的和平力量將會大大增強”。即使未來發展航母,也不會對任何國家構成威脅,而是意味著對世界和平承擔更大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