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尤其市第九次黨代會以來,天津市積極創辦人民滿意的衛生事業,大力推進醫改,在衛生資源調整、落實基本藥物制度、公立醫院改革和加強基層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建設、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取得實效。人均期望壽命、孕産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世界衛生組織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衛生綜合效果和居民健康水平的三項重要指標,分別達80.27歲、9.63/10萬、5.61%。,比肩發達國家水平。近日,由新華社《瞭望東方週刊》、中國市長協會《中國城市發展報告》工作委員會、復旦大學國際公共關係研究中心聯合舉辦的“中國城市民生成就調查推選活動”中,天津市衛生評價指標居全國榜首。
“強兩頭、抓重點、調結構、上水平”,衛生資源“調”出“天津經驗”。先後改建、擴建市一中心醫院東方器官移植中心、醫大總醫院二期、醫大二院、市海河醫院、市人民醫院二期、泰達醫院等醫療機構和濱海新區、寶坻、寧河、北辰、武清、西青等區縣綜合醫院或中醫院,完成市安定醫院、市中心婦産科醫院、市職業病防治院、市婦女兒童保健中心、市衛生監督所、市中醫藥研究院、市醫學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等醫療衛生機構的遷建任務和76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13個社區衛生服務站、114所鄉鎮衛生院的標準化建設。今年又啟動新一輪衛生資源調整,實施市第二兒童醫院、醫大代謝病醫院等12個重點建設項目。同時,大力支持引進社會資本興辦大型、高端民營醫療機構,最終形成以5個醫學中心為龍頭,8個區域醫療中心、9個專科診療中心和區縣級醫院為骨幹,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為基礎,非公立醫療機構為補充的城鄉醫療服務新體系。衛生部對天津市經驗給予充分肯定,認為“天津是全國首個落實了區域衛生規劃的大城市”。
建立健全基本藥物制度,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城鄉全覆蓋。去年,天津市在全國率先實現基層醫院基本藥物不加價“零差率”銷售城鄉全覆蓋,提前1年完成國家任務,基本藥物品種537種,比國家規定多出230種,並通過實行藥品網上統一採購,使基本藥物平均降價25%,降低了百姓藥品負擔。
深化衛生體制機制改革,公立醫院改革凸顯“天津特色”。啟動獨具“天津特色”的醫院“環境年”建設、創建無假日醫院和三級醫院對口幫扶涉農區縣二級醫院“三項重點工作”。天津市按照國家部署,加強醫院內涵建設,積極推進臨床路徑管理、優質護理工程、多種形式預約掛號、優化診療流程、嚴格控制抗菌藥使用的同時,還創新招法,率先建立省市級醫療糾紛第三方調解制度,使醫療糾紛數量和賠償金額大幅下降,經驗在全國推廣。
做好防病保健,公共衛生服務創出“天津模式”。幾年來,天津市不斷加大公共衛生體系和能力建設,創出疾病防控和衛生執法監督“天津模式”,甲乙類傳染病發病率顯著低於全國水平,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結核病三大主要傳染病發病率均居全國最低行列。系統開展了婦女兒童健康行動五年計劃,在全國率先實現孕産婦保健和兒童保健的全面覆蓋,率先實現兒童疾病的普遍篩查和免費干預,率先實現婦科病普查和干預,率先實現婦幼信息的網絡化管理。實施了兒童12個免費篩查干預項目,孕産婦和兒童系統管理率分別達100%和90%,住院分娩率達100%,居全國前列。形成了由100個産科醫院、12個區縣危重孕産婦搶救中心、6個市級危重孕産婦搶救中心和4個危重新生兒搶救中心組成的婦兒救治網絡,孕産婦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連續5年控制在10/10萬以下和6%。以下。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投入不斷加大,在全國率先無償向城鄉居民提供健康查體、慢性病管理、婦兒保健等18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今年又提高了人均服務經費標準,增加了多項受百姓歡迎的服務項目。
以“人民滿意”為標準,衛生隊伍建設上水平。本著“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的原則,在全市衛生行業廣泛開展了評選人民滿意的“好醫生、好護士、好醫院”和“崗位練兵、技術比武”活動。評選出“好醫生、好護士”各60名,“好醫院”10所,“十佳”醫務人員10名,6萬餘名醫務工作者參加了11個專業的崗位練兵。天津市還在全國率先開展“高級醫師百人團下社區”和全科醫師規範化培訓項目,提高基層醫療水平。此外,在全國率先創建社區醫院“國醫堂”,33家現已驗收達標,使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針灸、拔罐、推拿等中醫藥服務,深受歡迎。
隨著公共衛生服務能力、醫院管理和診療技術水平的提高,一個讓群眾少生病、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逐步建立,居民健康水平日益提高。(徐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