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重慶市教育系統實施“縮差共富六大行動計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10月12日 10時39分   來源:重慶市人民政府網站

    重慶市教育系統“縮差共富”的總體目標是:到2015年,學前三年入園率達到80%,初中畢業生升入高中階段學校的比例達到98%,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0%,基本實現城鄉教育一體化、教育現代化、教育國際化,基本建成西部地區教育高地和長江上遊地區教育中心,基本建成教育強市和人力資源強市。

    圍繞這一目標,重慶教育系統正著力實施“縮差共富六大行動計劃”。

    一、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行動計劃

    一是加快發展學前教育。到2013年,確保每個鄉鎮至少有1所中心幼兒園或中心校附設幼兒園,城鎮普惠性社區幼兒園達到60%,學前三年教育毛入園率達到78%。到2015年,基本普及學前三年教育,基本解決“入園難”“入園貴”問題。

    二是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到2015年,中小學標準化率提高到85%,全面完成40個區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合格區縣”的督導評估,基本實現區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為每一個孩子提供公平接受義務教育的機會。

    三是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到2015年,初中畢業生升入高中階段學校的比例達到98%,在西部率先實現全面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目標。全面推動高中階段教育多樣化發展、內涵式發展,就讀優質高中階段學校的學生比例達到65%以上。

    四是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數字校園”建設合格率達到85%以上,逐步實現現代遠程教育“班班通”全覆蓋,構建覆蓋城鄉學校的教育信息網絡體系和數字化教育服務體系,基本實現城鄉教育資源共享,促進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

    二、圈翼教育協調共進行動計劃

    一是用6到8年時間,把“一圈”地區建成西部地區教育高地和長江上遊地區教育中心的“核心區”,成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先行區、具有品牌優勢和聚集效應的職業教育基地、適應國際大都市發展需要的高等教育園區,率先實現城鄉教育一體化、教育現代化、教育國際化和建成學習型社會,在西部地區和長江上遊地區發揮帶動和示範作用。

    二是提速發展“兩翼”教育,把以萬州為中心的渝東北地區、以黔江為中心的渝東南地區建設成為長江上遊教育中心和西部教育高地的“特色區”。支持“兩翼”適當發展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等職業院校,重點加快“三峽庫區職業教育試驗區”和“渝東南職業教育民族特色園區”建設,培養區域發展和市場急需的人才。到2015年,“兩翼”基本實現城鄉教育一體化、教育現代化,與“一圈”地區的區域差距明顯縮小。

    三是建設“一圈兩翼”協調互動平臺。建立健全城市帶動農村、市級扶貧集團帶動扶貧開發重點縣、“強校”帶動“弱校”的教育發展機制,完善“百校牽手”“結對幫扶”“捆綁發展”“名校集團”“領雁工程”等合作互動模式,探索區域和城鄉教育共同發展新途徑。

    三、教育民生改善行動計劃

    一是深入實施“農村留守兒童關愛行動”,大力改善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習、生活條件,積極推廣“4+1”教育模式,不斷完善社會共育機制,努力實現130萬農村留守兒童“學業有教、監護有人、生活有助、健康有保、安全有護”的目標。

    二是適應戶籍制度改革,穩妥推進農村籍大中專學生轉戶,保障轉戶進城市民子女、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與城市學生平等享受義務教育和畢業升學的權利。新建115所中小學,力爭2012年全面完成建設任務。在城鎮小區、公租房建設中配套建設學校和幼兒園,完善教育服務功能。

    三是完善從小學到大學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建立家庭經濟困難幼兒入園的財政資助制度,對在園城鄉低保家庭幼兒、孤兒和殘疾幼兒給予保育費資助和生活補助。2012年,在全國率先全面實現免費中職教育。

    四是繼續實施學生營養促進工程,落實市級獎補專項資金,擴大學生“蛋奶計劃”和“愛心午餐”工程實施範圍。落實義務教育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標準,確保小學生達到每生每年750元,初中生達到每生每年1000元。

    五是做好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工作,加強與筆記本電腦基地等企業的對接,實施農村鄉鎮人才隊伍建設計劃,建立大學生農村基層就業學費補償和助學貸款代償機制,加快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建設,鼓勵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確保中職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5%、高校畢業生離校前就業率達到80%。

    四、教師隊伍優化行動計劃

    一是統一城鄉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逐步配齊缺編學校教師。到2015年,全市教職工由2010年的36.2萬人增加到53萬人,專任教師由29.6萬人增加到40.5萬人,基本滿足各級各類教育發展的需求。

    二是優化教師結構,補充中小學音樂、體育、美術、信息技術、綜合實踐等緊缺學科教師。到2015年,各級各類學校的學科教師配齊率達到80%,職業學校專業課教師中“雙師型”比例達到75%,教師高、中、初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比例達到10:35:55。

    三是實施高素質師範生培養、幼教師資全員培訓、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中職教師素質提升、巴渝名師名家培養等“五大計劃”。到2015年,實現30萬中小學和中職教師培訓全覆蓋,培育中小學和中職市級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6000名、骨幹校長800名,建成中小學(幼兒園)名師工作室20個,培養市級名師和巴渝教育名家300名。

    五、教育服務能力提升行動計劃

    一是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建立中、高等職業教育立交橋,鞏固持中職招生規模,擴大高職專科招生人數,吸引更多學生就讀職業院校。開展三峽庫區移民、農村勞動力、城鎮就業人員及企事業單位職工職業培訓。到2015年,累計完成700萬人次的培訓任務。

    二是提高高等教育大眾化水平,調整學科專業結構,培養社會急需人才,增強畢業生就業創業能力。到2015年,高校在校生達到105萬人,全市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口數增加到410萬人,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提高到21%。

    三是促進校企、校地合作,圍繞重慶重大戰略、高端技術、民生重大問題,開展産學研協同創新,建成40個校企合作、教學生産一體的實訓基地,建設16個“園校互動體”,推動“2+10”産業集群和“1+2+4+N”特色工業園區建設,助推區域經濟發展和“兩翼”農戶萬元增收。

    六、教育經費投入保障行動計劃

    一是建立財政教育投入增長機制,保持財政教育經費支出佔全市生産總值4%的比例,不斷提高財政教育支出佔全市財政支出的比例,市級教育經費佔市級經常性財政收入的比例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

    二是落實預算內基本建設投資切塊20%用於教育,按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的2%開徵地方教育費附加,土地出讓收益的10%用於教育的三項新政策,擴大財政教育經費來源。

    三是調整教育經費支出結構,完善教育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加大對農村地區、三峽庫區、少數民族地區經費投入力度,新增教育經費70%用於農村教育。保證教育規劃綱要八大重大項目的資金投入,力爭總投入達到1000億元。

    四是改革教育經費管理模式,建立責權一致,事權、財權相統一的教育經費管理體制,落實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在教育經費使用管理中的主體責任。強化重大建設項目和經費使用全過程審計,提高教育經費投入在縮小城鄉教育發展差距中的效率和作用。

 
 
 相關鏈結
· 第11屆中國教育信息化創新與發展論壇在重慶舉辦
· 重慶:多方籌集財政經費 增大“教育民生”投入
· 重慶教育援建讓崇州明天更美好
· “重溫歷史,同心同行”主題教育活動在重慶舉行
· 重慶創新教育思路 利用高科技打造廉政教育基地
· 重慶切實保障農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權利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