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文物局:貫徹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建文化遺産強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12月15日 10時17分   來源:文物局網站

    在全國人民的熱切期待中,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審議並通過了《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決定》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出重大戰略部署,這是我們黨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全局,深刻總結文化建設歷史經驗,科學分析當前形勢,著眼于推動我國文化長遠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和戰略舉措,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覺,是新時期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的歷史宣言和行動綱領,也為建設文化遺産強國指明了方向。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落實中央的決策部署,推動文化遺産事業科學發展,努力建設文化遺産強國,既是黨和人民賦予我們的神聖使命,也是文物系統義不容辭的職責。

    一、充分認識六中全會的重大意義把思想認識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

    學習貫徹六中全會精神,首先要把思想統一到中央對文化改革發展形勢的分析和判斷上來,把行動統一到中央的要求和部署上來,把力量凝聚到落實中央提出的各項任務上來,切實把學習貫徹全會精神作為全國文物戰線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重大而緊迫的政治任務。

    ——深刻認識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是在重要歷史時期召開的重要會議,切實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

    當今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任務更加艱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要求更加緊迫。當代中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願望。今年,全黨全國隆重慶祝建黨90週年,紀念辛亥革命100週年,極大地振奮了黨心民心,弘揚了偉大民族精神。明年將召開黨的十八大,進一步明確今後一個時期發展目標和宏偉藍圖。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們黨召開十七屆六中全會,具有深遠的歷史影響。

    ——深刻認識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研究的重大主題,切實增強推動文化改革發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專題研究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問題,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是政黨的精神旗幟。在90年奮鬥歷程中,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運用文化引領前進方向、凝聚奮鬥力量,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斷以思想文化新覺醒、理論創造新成果、文化建設新成就推動黨和人民事業向前發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決定》回顧總結了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文化建設取得的成就及其為黨和國家事業全局作出的貢獻,著眼世情國情黨情新變化,深入分析了文化改革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決定》深刻指出,沒有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發揮,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物質貧乏不是社會主義,精神空虛也不是社會主義。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這充分體現出我們黨文化上的高度自覺和政治上的遠見卓識,對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深刻認識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作出的決策部署,切實增強推進文化發展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決定》闡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確立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宏偉目標,提出了新形勢下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重要方針、目標任務、政策舉措,在理論上有新概括,在政策上有新突破,在實踐上有新舉措。我們要深入領會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充分認識我們黨推進文化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入領會文化改革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以及當前文化領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把握當今文化發展的新趨勢、各族人民的新期待。深入領會和準確把握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的總體要求、目標任務、指導思想和重要方針,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切實擔負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的重任,擔負起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的重任,擔負起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任。深入領會推動文化改革發展的重大舉措,牢牢把握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這一主線,牢牢把握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一根本任務,牢牢把握創作生産更好更多精神文化産品這一中心環節,牢牢把握文化事業、文化産業“兩手抓”這一基本思路,牢牢把握改革創新這一根本動力,牢牢把握人才隊伍建設這一基礎性工程,牢牢把握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這一根本保證,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決策部署上來,不斷提高文化建設科學化水平。

    二、準確把握六中全會的精神實質進一步明確建設文化遺産強國的奮鬥目標

    文化遺産事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力量。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遺産工作。2010年6月,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同志在《人民日報》發表《保護髮展文化遺産 建設共有精神家園》重要文章,提出建設文化遺産強國的奮鬥目標,並對今後一個時期文化遺産工作進行了總體部署。全國文物系統牢固樹立機遇意識、改革意識、發展意識,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文化遺産事業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各項基礎工作進一步夯實,文化遺産保護能力建設明顯加強;文物保護工程紮實推進,一批重要文物得到有效保護;博物館事業蓬勃發展,免費開放工作得到人民擁護,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對外交流與合作成績斐然,推動了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文化遺産保護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全社會積極參與勢頭方興未艾。文化遺産事業在保護中傳承、在開拓中前進,為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了重要貢獻。

    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必然促進文化遺産事業發展,文化遺産事業發展也必然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入貫徹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認真總結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文化遺産事業取得的顯著成績和經驗,始終把文化遺産事業放到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來認識來推動,在實踐中堅持文化遺産保護與經濟社會建設相結合、依法保護與科學保護相結合、搶救保護與利用管理相結合、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相結合,推動文化遺産事業科學發展,探索中國特色文化遺産事業發展道路,努力建設文化遺産強國。

    ——要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不斷提高文化遺産事業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經濟社會發展是保護文化遺産的基礎和前提,保護文化遺産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和有力支撐。要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文物保護法》和“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依法保護文化遺産,正確處理文化遺産保護與經濟建設的關係,推動重大文物保護工程的實施,關注對文化遺産依存的生態環境的保護,挖掘城鄉蘊藏的文化內涵,展示獨特的歷史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的文化生活環境。要合理利用文化遺産寶貴資源,加快發展文化産業,積極開發旅遊業,提高衍生産品和配套服務質量,使文化遺産保護成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新亮點。要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圍繞經濟建設這一中心,自覺把推動文化遺産事業科學發展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構建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為建設文化遺産強國而努力奮鬥。

    ——要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作為根本任務,充分發揮文化遺産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的不可替代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根植于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沃土之中。博大精深的文化遺産見證了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一脈相承、連綿不斷,展示了中國共産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艱辛歷程和輝煌成就,是愛國主義精神、民族精神、時代精神的重要載體,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提供了豐富的物質資源和精神營養,是在全黨全社會形成統一指導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強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規範的生動教材。我們要把文化遺産保護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與傳播先進文化相結合,深入挖掘、展示、宣傳文化遺産所凝聚的豐富內涵,使人民感受教育啟迪、陶冶思想情操、充實精神世界,為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作出貢獻。

    ——要堅持以人為本、惠及民生,讓人民充分享受文化遺産保護成果。中華文化是人民創造的,人民群眾是文化遺産的主人,文化遺産保護必須緊緊依靠人民,文化遺産保護成果必須惠及人民。這既是實現文化遺産價值、贏得社會尊重的現實需求,也是建設文化遺産強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充分發揮人民在文化遺産保護中的主體地位,拓展社會參與支持文化遺産保護的渠道;強化廣大民眾與文化遺産之間的情感和關聯,無論進行文物保護修繕、考古發掘、博物館建設,還是開展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名街保護,都要積極取得廣大民眾的理解、參與和支持,努力使文化遺産保護工程與改善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緊密結合,成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加強博物館建設,健全博物館體系,進一步推動免費開放工作,提升陳列、管理和服務水平,向全社會提供更多優質便捷的公共文化鑒賞服務,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

    ——要堅持深化改革、開拓創新,構建有利於文化遺産事業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進入新世紀以來,文化遺産保護領域不斷拓寬,理論和實踐在不斷創新。要推進體制創新,轉變政府職能,不斷深化改革,總結文化遺産保護實踐中形成的“強化政府主導、動員社會參與、民眾共建共享”的經驗,努力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遵循文化遺産工作自身規律、國家保護為主並動員全社會參與的文物保護體制。要推進理論創新,認真總結文化遺産保護實踐積累的新經驗,加強文化遺産保護與博物館法規制度建設,研究探索適應我國國情、順應時代要求、符合文化遺産工作規律的中國特色文化遺産事業發展道路,規劃建設文化遺産強國的目標和舉措。要大力推進科技創新,整合科研資源,吸收借鑒國際經驗,著力突破文化遺産保護的基礎研究、關鍵技術和前沿技術。要擴大對外開放,積極舉辦對外文物展覽,加強國際間文化遺産保護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增強中華文化在世界的感召力和影響力。

    ——要堅持加強文化遺産工作隊伍建設,樹立良好的行業作風。推進文化遺産事業科學發展,實現由文化遺産大國向文化遺産強國轉變,隊伍是基礎,人才是關鍵。要加大人才培訓力度,著力做好基層文物行政部門負責人培訓、文博專業技術人員培訓、行政執法人員培訓、重大項目專項培訓、西部和少數民族地區文博幹部培訓,提高隊伍的整體素質。要充分發揮人才隊伍建設的基礎性、戰略性作用,創造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環境,培養造就一批高層次的領軍人物和高素質的專門型人才、科技型人才、複合型人才、國際化人才,提高推進文化遺産事業科學發展的能力。要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和行業作風建設,教育引導幹部職工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嚴格遵守《中國文物博物館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增強社會責任感;堅定理想信念、嚴格依法行政,弘揚科學精神、恪守職業道德,堅持艱苦奮鬥、厲行廉潔自律,共同營造風清氣正、和諧奮進的良好氛圍。

    三、積極推進基礎工作和重點項目邁出建設文化遺産強國的堅實步伐

    當前,文化遺産事業發展面臨著繁重的任務,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嚴峻挑戰並存。我們正站在實施文物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新的起點上,2012年黨的十八大即將隆重召開,也是紀念《文物保護法》頒布30週年、修訂10週年。我們要把深入學習全面貫徹六中全會精神,與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文化遺産保護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結合起來,與實施《國家文物博物館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結合起來,與推進文化遺産事業科學發展的能力建設結合起來,自覺用全會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發展,邁出建設文化遺産強國的堅實步伐。

    ——切實把基礎工作擺到戰略位置。著眼基礎工作的長期性、艱巨性,把基礎工作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常抓不懈。要加強文物保護法律體系建設,推動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儘快出臺《博物館條例》,研究制定《文物認定管理條例》、《大運河遺産保護條例》,完善文物保護標準體系。要進一步做好文物資源調查,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推動國有可移動文物普查。要加強文物執法督察和安全監管,健全各級文物行政執法機構,推行文物安全與執法巡查制度,完善文物安全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實施文物平安工程,嚴厲打擊文物違法犯罪行為。要加強文博人才隊伍建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加大人才培養力度。

    ——實施重大文物搶救性保護工程。報請國務院核定公佈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實施新疆、西藏、涉臺、山西南部元代以前早期建築等一批重大文物保護工程;開展四川和青海地震災區、第六至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重點文物搶修工程。加強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石窟寺石刻、古村落古民居的保護和環境整治工作。做好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工作。開展近現代重要史跡保護工程,加大革命文物保護力度。加強少數民族地區文物維修保護工作。拓展文物保護和利用途徑。

    ——推進考古和大遺址保護工作。積極做好國家重大基本建設工程的考古和文物搶救保護工作。加強基本建設工程考古管理,提高考古工作質量。實施水下文化遺産重點保護工程。創新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的理念、方法和機制,建成一批具有典型示範意義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探索一條文物保護與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共贏的新路。加強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理論研究,完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管理制度和技術標準。推進大遺址的本體保護工程、周邊環境整治工程、安全防護和展示服務設施建設和保護管理機構建設。加強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綜合利用工作,促進大遺址保護融入經濟社會發展,推動大遺址保護成果為全民共享。

    ——加強世界文化遺産保護。加強世界文化遺産保護的基礎工作。實施長城保護、明清皇家建築保護、大型石窟寺保護等重點工程。健全世界文化遺産保護管理體制,完善世界文化遺産監測巡視、專家諮詢機制,建設世界文化遺産監測預警系統。實施世界文化遺産保護維修工程。開展世界文化遺産安全防護和展示利用設施建設。做好世界文化遺産申報工作,完善中國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單動態管理制度。推進世界文化遺産保護與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優化博物館體系。爭取“十二五”末基本形成以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為龍頭,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和重點行業博物館為骨幹,國有博物館為主體,民辦博物館為補充的博物館體系。建成一批體現國家或地方文明形象的博物館,新建、改擴建一批地市級和文物大縣博物館。大力推進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和創建世界一流博物館工作。立足行業特點和地域文化特色,積極發展科技、藝術、自然、民族、民俗、工業遺産等類型的專題性博物館,大力推進生態博物館、社區博物館、數字博物館等新形態博物館建設。實施民辦博物館質量提升行動計劃,引導、規範和扶持民辦博物館發展。

    ——深化博物館免費開放。完善博物館免費開放機制,將國有行業類博物館以及符合條件的民辦博物館納入國家政策支持的免費開放範圍。建立博物館免費開放經費保障機制,監管博物館免費開放專項資金,開展博物館免費開放績效評估和考核。以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和國家一級博物館為重點,逐步構建公益目標明確、投入機制完善、監管制度健全、治理結構規範、微觀運行高效的現代博物館制度。健全博物館評估定級和運行評估制度,建立政府、行業和社會共同參與的博物館監督管理機制。實行博物館專業人員資格管理制度。提高博物館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

    ——加強社會文物管理。探索建立文物鑒定資質資格制度與文物鑒定社會服務機制,引導民間文物收藏行為。健全文物司法鑒定工作機制。加強文物市場法制建設,推進文物市場規範化管理。加強文物拍賣市場管理,健全文物拍賣許可證年審、文物拍賣標的審核備案及國家優先購買權等管理制度。推進文物商店體制機制改革。加強文物進出境審核管理機構和人才隊伍建設,完善文物進出境責任鑒定機構資質和責任鑒定員資格制度。推動建立流失海外文物追索返還工作機制。開展國家重點珍貴文物徵集工作。

    ——推進文物保護科技創新。組織實施以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指南針計劃、文物風險預控技術體系研究與示範、水下文化遺産保護關鍵技術研發等為重點的重大科技專項。推進文物保護關鍵技術提升計劃和文物保護基礎研究推進計劃。健全文物博物館科研組織體系,加強國家級文物保護科研機構、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文物分析檢測中心建設。建立一批文物保護技術專業創新聯盟和區域創新聯盟。構建文物保護科技基礎條件共享平臺,建立文物保護科技基礎數據庫(群)。加強文物保護專業裝備建設。促進文物保護科技成果的轉移擴散。

    ——加強文物宣傳和對外交流工作。建立文物博物館輿情監測機制,建立文物博物館行業定期新聞發佈制度和重大新聞發佈制度。組織文化遺産日、國際博物館日、國際古跡遺址日系列宣傳活動。實施文化遺産知識宣傳普及工程。建立完善社會力量參與文化遺産保護的機制。宣傳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文化遺産保護,壯大文物保護員隊伍、博物館之友和博物館志願者隊伍。積極參與國(境)外舉辦的文化年、文化節活動。擴大出入境文物展覽交流與合作。開展柬埔寨、肯尼亞、蒙古國、阿富汗等文物保護對外援助項目。深化與港澳臺地區的文物博物館交流合作。實施中華文明展示工程,創新對外宣傳方式,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力。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吹響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嘹亮號角,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目標任務已經明確,關鍵在於行動。讓我們認真學習深入貫徹六中全會精神,把建設文化遺産強國的宏偉藍圖轉化為實際行動,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召開!

 
 
 相關鏈結
· 文物局與蘇格蘭政府簽署清東陵數字保存項目協議
· 文物局:首期全國博物館系統新員工培訓班開班
· 北京文物局提示文物古跡20米內禁止燃放煙花爆竹
· 文物局長單霽翔:我國水下文化遺産保護形勢嚴峻
· 國家文物局在四川雅安調研災後文物保護工作
· 文物局開展2011年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安全調查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