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商務形勢系列述評之五:
遵循規律 穩中求進 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
加工貿易是我國改革開放的戰略選擇,是承接國際産業轉移、參與國際分工的重要途徑。30年多來,加工貿易獲得長足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當前,加工貿易發展面臨著外部需求萎縮、經營成本上升、環境資源壓力不斷加大、國際競爭愈加激烈等多重壓力,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成為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重要而緊迫的戰略任務。
一、出臺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明確方向
推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是黨中央、國務院明確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今年,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對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要求,我們從實際出發,循序漸進,不斷充實工作內容,細化工作措施,紮實推進各項工作。11月,商務部會同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六部門出臺了《關於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將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方向、思路和舉措具體化。這是自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引導加工貿易轉型升級”以來,出臺的第一個國家層面的指導性文件,將對加快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步伐産生重要而深遠的推動作用。
二、以示範區、試點城市建設為切入點,帶動全局
廣東是全國加工貿易的先行者和第一大省,外貿佔全國的1/4,加工貿易佔全國近40%,在我國加工貿易發展格局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推進廣東省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對加快廣東乃至全國外貿發展方式轉變,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3月,商務部與廣東省共同簽署了建設珠三角地區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示範區的協議。8月,商務部會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海關總署等部門下發建設珠江三角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示範區的指導意見,明確了支持示範區建設的具體政策措施。
同時,在去年底在蘇州和東莞開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試點的基礎上,商務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海關總署於今年9月聯合下發了推進蘇州、東莞加工貿易轉型升級試點工作的通知,進一步明確了工作目標及相關政策措施。
三、以示範企業為載體,務實推進
根據地方和企業的意願,今年,商務部會同海關總署在試點、示範地區選擇部分重點行業,通過企業自願申報、行業推薦、地方初審、專家審核,確定了58家轉型升級示範企業。根據企業提供的數據,示範企業的研發投入、專利數量、品牌産品、國內料件採購率、職工工資等各項指標均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這些企業在發展中把握機遇、主動謀劃,探索出各具特點的轉型升級之路,實現了産品加工從低端到高端,産業鏈從短到長,生産模式從簡單代工向生産、設計、品牌一體化轉變的轉變。
四、以承接地為重點,引導梯度轉移
在推動東部地區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同時,商務部會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海關總署等部門積極推動加工貿易向欠發達地區轉移,開展了認定和培育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的工作。2007年以來,共認定了44個重點承接地。今年12月,三部門聯合下發了促進重點承接地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了發展目標、指導原則和相關政策。
通過承接加工貿易轉移,中西部地區實現産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低到高的跨越式發展,解決了勞動力本地就業,促進了産業和人口集聚,對加快新興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加速中部崛起和西部大開發具有重要意義。
五、發揮市場作用,政策積極引導,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取得積極成效
一是勞動密集型産品出口效益提高。紡織、服裝、鞋類、箱包等産品在出口量下降的同時,出口額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通過培育自主品牌、增加附加值等方式,企業提高價格、消化成本能力增強。
二是經營主體由單一向多元轉變。1-10月,民營企業加工貿易進出口1010.9億美元,增長46.3%,比全國水平高32.1個百分點,在全國加工貿易中的比重上升到9.4%。
三是産業鏈由短向長轉變。從過去的簡單加工向深加工發展。目前,廣東省七成加工貿易企業有深加工結轉業務,企業産品平均結轉2-5次後再出口,帶動國內配套産業産值超過5400億元。
四是生産模式由代加工為代設計、代加工一體化轉變。珠三角地區加工貿易企業ODM和OBM混合生産出口比例達到40%。東莞市出口300強基本實現了“設計+生産”模式。
五是市場結構從單一依賴國外向兩個市場轉變。1-9月,廣東省外資企業、加工貿易企業産品內銷9508.8億美元,增長17.3%;貢獻稅收268億元。
六是人力資源持續升級。近4年來,珠三角外來工職業培訓率由20%上升28.8%,長三角達到36%。
七是中西部地區佔比不斷提高。1-10月,中西部地區加工貿易進出口627.6億美元,增長70.4%,高出全國加工貿易進出口增速56.2個百分點,在全國加工貿易中的比重由2006年的2.5%提高到5.9%,44個承接地在中西部加工貿易中的佔比達到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