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召開的陜西省“兩會”,將陜西今年確定為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年。日前召開的全省農村工作會和全省農業會,也著重強調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這意味著陜西將加快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以此推進全省現代農業發展。
2011年3月24日,省政府在定邊縣召開全省現代農業産業基地暨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建設啟動大會,標誌著陜西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進入實質性階段。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建設,成立了以主管副省長為組長,主管副秘書長、農業廳主要負責同志為副組長,省農業廳、發改委、財政廳、建設廳、扶貧辦等21個部門以及相關單位負責同志為成員的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建設領導小組,並在省農業廳設立領導小組辦公室,承擔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建設的日常管理工作。
各地加緊部署,把園區建設納入重點民生工程範疇,出臺扶持政策,加強項目和資金整合力度,對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
市場主體積極介入,農民群眾廣泛參與,拉動公共財政、社會資本和民間資金大量投入,推動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進入快車道。渭南下吉等50個省級農業園區脫穎而出。在省級農業園區的帶動下,目前全省以建成各類園區1185個。
實踐證明,現代農業園區有效引導了社會資本的投入、科技成果的轉化和農村土地流轉,帶動和形成了一批優勢主導産業集群,在區域現代農業發展中顯示出重要的引領作用,呈現以下特點:
——多元化投資建設的格局基本形成。在省級農業園區,園均投入1.43億元,其中企業投資佔園區投資總量的54.2%,成為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的主力軍;政府整合農業産業發展專項和支農項目資金佔投入總量的22.7%;農民作為園區建設的受益者和追從者,以勞動力、土地折股入園,計入園區自籌資金佔比為23.1%。
——專業型規模型的産業形態初步呈現。省級現代農業園區以果、菜、畜、糧主導産業的專業生産為主,佔比為70%,佔據主導地位。園區核心區建設面積在2000—5000畝,輻射區規劃面積平均達到1.5萬畝。
——先進的設施和技術得到充分應用。
溫室大棚、現代化育苗中心、高標準畜牧養殖場舍,滴灌、噴淋灌溉等工業化設施,是省級現代農業園區的重要標誌。各省級園區將充分利用先進的設施,積極與國家、省、市級農業科研單位合作,進行農業新品種、新資源、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和職業農民培訓,促進了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和農業生産技術的提高,增強了現代農業園區對區域農業産業改造升級的作用。
——農業生産經營方式正在發生轉變。投資現代農業園區的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以企業化的管理模式和市場化理唸經營園區,利用園區在“産前”“産後”的技術優勢和對市場的把握,以利益為紐帶把周邊農民組織起來參與“産中”過程的生産,逐步形成以園區為龍頭、圍繞園區建基地、通過基地帶農戶的鏈型結構和現代農業組織形態,改變了傳統上以農戶為單位的小農生産經營方式,提升了農業的組織化程度和産業化水平,提升了農産品標準化生産和産業化經營水平。
據悉,到“十二五”末,陜西將建成省級現代農業園區300個以上,各級各類農業園區數量達到2000個以上。省級園區將覆蓋到每個縣和區域性重點鄉鎮,帶動陜西現代農業發展到新的水平。(記者 元莉華 通訊員 王德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