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農業部副部長撰文:讓更多高素質農民成為職業農民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3月22日 15時02分   來源:農業部網站

讓更多高素質農民成為職業農民

 農業部副部長 張桃林

    今年中央1號文件突出強調加快農業科技創新,首次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這是中央科學把握現代農業發展規律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新形勢下加快推進“三化”同步發展的重大部署。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首先是要加快農業科研創新,解決前沿關鍵技術自主創新問題;二是要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推廣,特別是加強基層推廣體系建設,解決農業技術推廣“最後一公里”問題;三是要加快農業農村人才培養,特別是新型職業農民的培養,解決將來“誰來種地”問題。中央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就是基於對將來“誰來種地”問題的戰略考慮,這已經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也是“兩會”期間代表和委員們熱議的重點話題。

    一、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進入新世紀,國家連續出臺強有力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我國農産品供給緊平衡的基本態勢還沒有根本緩解,在“八連增”新的高起點上發展現代農業,保障糧食等主要農産品有效供給、提高農産品質量安全水平、提高農業發展效益、提高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既面臨著難得的機遇,也面臨著糧食需求剛性增長,農業生産成本剛性上升,土地、水等農業生産資源剛性約束的巨大壓力和挑戰。

    發展農業不能脫離客觀的資源條件,但又必須突破資源的束縛。這就要求我們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切實將農業發展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近年來,我國農業科技取得了長足發展,涌現了一大批先進適用成果,農業設施裝備水平得到明顯提高。與之相比,農業勞動者素質問題日益突出。一是數量萎縮。據統計,農民工數量已達到2.5億,而且還在以每年900萬~1000萬的速度遞增,務農農民,尤其是高素質的青壯年農民急劇減少。二是結構失衡。留守農村農民以老年、婦女居多,浙江、江蘇務農農民平均年齡已達到57歲。三是素質堪憂。務農農民中,小學、初中文化程度佔到70%以上。四是後繼乏人。農村新生代勞動力絕大部分在結束求學後選擇“跳農門”、進城務工,務農農民成了國民素質的“低窪地帶”,高效率農業設施裝備難以利用、高水平農業科技成果難以轉化,成為制約農業發展的突出瓶頸問題。

    發展現代農業,根本出路在科技,關鍵在人才,最基礎的就是要培育有科技素質、有職業技能、有經營能力的新型職業農民。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培育新型農民就是培育糧食安全和農産品有效供給的未來,就是培育農業現代化的未來,也是培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未來,這是實現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選擇。中央1號文件進一步明確了農業科技的定位、定性、定向問題。新型職業農民是農業科技成果的承接者和使用主體。新型職業農民作為推動現代農業建設的力量源泉,農民教育培訓應定位於農業現代化的基礎,定性為公共性、基礎性和社會性事業,定向為現代農業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

    二、培育職業農民是世界各國推進農業現代化過程中的普遍做法

    許多發達國家在推進農業現代化過程中,都走過從發展到衰退再到恢復的彎路。發達國家由於國情和資源稟賦不同,選擇農業現代發展道路也不同,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將培育職業農民作為推動農業發展的核心力量,都將教育培訓作為培育職業農民的重要手段,很多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第一,普遍重視保證農業後繼有人。通過立法保障,保證農業後繼有人。美國通過《莫雷爾法》、《哈奇法》、《史密斯—利費法》等農業法律,保證每個州都有專門教育培訓機構和農業技術合作推廣站,實行農業教育、科研、推廣“三位一體”,開發農村人力資源。

    韓國《農漁民後繼者育成基金法》,規定對農漁民後繼者提供援助資金,提供精神教育和技術教育;《農漁村發展特別措施法》,為培養農業後繼者和專業農戶提供法律保證。荷蘭將農業教育與基礎教育緊密結合,小學高年級階段就開展預備農業職業教育。

    第二,普遍重視農民教育培訓。都以政府資金投入為主渠道,保證農民教育培訓需求。法國實現農民按需培訓,農民可以自選培訓內容、培訓時間,培訓不僅免費還發給補貼。建立了層次分明的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對農民實施不同層次的各類培訓。日本、韓國農協在農業教育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美國農民普遍接受過高等教育,德國所有農民即使受過高等教育也必須再經過不少於3年的農業職業教育。

    第三,普遍重視農業經營資格準入。實行農民資格考試,確保寶貴的農業資源讓高素質的農民來使用和經營。英國的農民職業資格證書分為農業職業培訓證書和技術教育證書兩大系列。法國農民培訓的職業資格證書有4種,德國有“合格證書”和“農場師傅證書”兩種。加拿大推行“綠色證書”制度,不獲得綠色證書不能成為農民,不能繼承或購買農場。

    第四,普遍重視持證農民的權益保護。給予持證農民政策優惠,保證農民的務農積極性。如有權購地租地,有權申請建立企業和經營農場,可以得到政府提供的低息貸款,創辦農場第一年可以得到政府資助和補貼,初始幾年減免稅收,受過農業教育的子女在繼承農場上享有優先權等等。

    在我國,耕地是稀缺資源,更應該交給素質較高的人來經營使用。我們又是個有著13億人口的大國,農業始終是安天下、穩民心的戰略性、基礎性産業。因此,我們要積極借鑒好的經驗和做法,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在資金投入、項目承擔、技術服務、農業保險、銀行貸款和社會保障等方面系統配套支持,激勵農業生産經營能人願意留下來,大中專畢業生願意到農村興業創業成為職業農民;必須要積極創造條件,滿足農民教育培訓需求,大幅度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讓更多高素質農民成長為職業農民。

    三、我國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已有了良好的工作基礎

    首先,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社會環境日益趨好。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成效顯著,農業經濟效益不斷提升,農村生活條件明顯改善,農業農村興業創業的吸引力顯著增強,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已有了一定的社會環境。這為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提供了重要的大前提。

    第二,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工作目標指向明確。隨著農業功能拓展、農業産業鏈條延伸、農業産業化升級,産生了大批農業産業化組織帶頭人、農業産業工人和諸如信息員、植保員、防疫員、沼氣工等大批技術服務性崗位;隨著規模化生産經營快速發展,出現了種植大戶、養殖大戶、農機大戶、家庭農場及農村經濟人等新型市場經營主體。他們有素質、有職業技能、有經營能力,是農業生産的核心力量,是農村先進生産力的代表,與傳統農民相比具有鮮明的特徵。

    第三,農民教育培訓工作具有較堅實基礎。“十一五”期間,全國農民教育培訓事業取得長足進步。一是組織領導進一步加強。中央高度重視農民教育培訓工作,歷次中央一號文件,國家科技發展綱要、教育發展綱要和人才綱要都把農民教育培訓作為重要內容,對重大教育培訓計劃實施提出明確要求。農業部、財政部、教育部、發改委等部門圍繞重大計劃實施,建立了農民教育培訓有關項目的工作協調小組,形成了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二是經費投入進一步增加。中央財政通過農業部門,共計安排陽光工程、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等項目資金56億元,是“十五”期間的6.5倍。此外,教育部門、勞動部門、科技部門、扶貧部門等也通過相應計劃渠道,安排了大量農民教育培訓經費,有力的支撐了各地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的開展。各地農民教育培訓的資金投入在“十一五”期間也大幅增加。三是工作機制進一步創新。初步形成了以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農業職業院校和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為主要依託,廣泛吸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龍頭企業和民間組織參加,從中央到省、地、縣、鄉相互銜接的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初步建立了政府主導、多元辦學的農民教育培訓機制;形成了産學研、農科教結合的大協作農民教育培訓運行機制,探索形成了“三進村”、田間學校、送教下鄉等一批行之有效的農民教育培訓模式。

    儘管如此,當前我國農民教育培訓仍存在規模小、投入不足、制度和法律保障滯後的困難和問題。據測算,我國農業勞動力2.46億人,目前每年能夠接受系統培訓的只有1000萬人左右,現有陽光工程每年只能培訓300萬人,覆蓋面還不到5%。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可謂是任重道遠,要有長期努力的思想準備。

    四、加快形成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政策和措施體系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將伴隨我們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全過程,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基礎性戰略任務。我們一定要系統謀劃、有序推進,特別要儘快進行頂層設計,探索制度安排和政策跟進的有效途徑。

    一是要強化政策扶持,在增大農業農村創業興業吸引力上取得新突破。積極推進建立完善創業興業、風險支持、信息服務、勞動保障等內容的綜合扶持政策體系。鼓勵職業農民承擔農業項目,並在信貸發放、土地使用、稅費減免、技術服務等方面給予優惠。新增農業補貼向種養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社會化服務組織帶頭人等新型職業農民傾斜。穩定現有職業農民隊伍,同時吸引農村“兩後生”(即初中、高中畢業後不再升學的學生)學農務農,鼓勵大中專畢業生到農業生産一線就業創業,不斷壯大職業農民隊伍。

    二是要完善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在為農民提供長效性教育培訓服務上取得新突破。加大資金投入,將農民教育培訓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提高農業院校、農民教育培訓機構人均經費標準,大幅度提高農民教育培訓的財政投入;加大農民培訓專項,擴大項目規模、提高補貼標準。加強職業農民教育培訓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加強縣鄉村三級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建設,保證教學有設備、下鄉有工具、學習有場所、實習有基地。加強農民現代遠程教育設施建設,加快推進農民教育信息化步伐,構建農民終身教育公共服務平臺。

    三是要切實將教育優惠政策向農民傾斜,在解決農民半農半讀、享受國家助學和免學費政策上取得新突破。要加快解決農民免費接受中等職業教育問題,尤其是對種田農民接受非全日制中等職業教育享受國家助學和免學費政策,鼓勵他們以半農半讀形式,在家門口就地就近接收職業教育。積極推進農業高等教育向農村延伸,深化招生制度改革,探索對農業大戶和以農業大戶子女免試推薦入學,定向招生、定向培養。

    四是要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在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上取得新突破。農業高校要打破以學科研究型為主的單一人才培養模式,要把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納入人才培養目標體系;要圍繞農業生産實際,完善專業體系,優化課程結構,強化學生動手能力和綜合知識運用能力。農業職業院校、農民教育培訓專業機構要以農業産業需求為導向,不斷推進“送教下鄉”、“工學結合”、“半農半讀”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完善行業、企業全程參與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的新機制,直接面向農業農村生産一線培養新型職業農民。

    五是要探索建立農業資格準入制度,實現規模化經營領域持證經營上取得新突破。按照國家發展農業産業化要求,帶動農戶發展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生産,率先在適度規模化生産經營領域,研究制定農業職業資格準入制度,確保寶貴的農業資源由高素質農民經營。以此為切入點,逐步健全農業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要研究實行新型綠色證書制度,使目前的“綠色證書”由技術認證恢復原本應有的職業認證屬性。

    六是加快推進農民教育培訓立法,在依法保障農民教育培訓權益上取得新突破。借鑒天津、甘肅等地方出臺農民教育培訓條例的經驗和做法,認真研究農民教育立法問題,制定專門、系統的農民教育培訓法規以及相關配套制度,建立健全農民教育法律法規和制度體系,以法律形式對農民教育的組織管理、經費投入、教育機構、農民接受教育培訓的權利和義務等加以規範,為農民教育培訓事業較快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農廣校作為農民教育培訓的專業機構,是我國農業科技廣譜性培訓的主渠道,農民中等職業教育的主陣地。多年來,農廣校廣大教職工講大局、講奉獻,在相對艱苦的條件下,恪盡職守,默默耕耘,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為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加速農業科技知識傳播和技術成果轉化應用作出了積極貢獻,受到了各級政府的肯定和廣大農民群眾的歡迎。開展農民教育培訓工作,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要認真領會中央精神和農業部黨組的要求,切實增強做好農民教育培訓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努力發揮優勢,承擔起大規模高質量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的重要使命。

    二是要認真總結經驗,積極探索和創新教育培訓模式,堅持送教下鄉,要把教育培訓辦到農民家門口,將教育培訓與農時季節、生産環節、關鍵技術緊密結合,讓農民就地就近“幹中學、學中乾”,辦農民滿意的教育培訓。

    三是要精心謀劃,抓實作細農業科技冬春大培訓,兼顧廣譜性培訓、技能培訓和農民職業教育,對不同領域、不同需求的農民分類開展培訓,切實提高培訓針對性。

    四是要積極爭取支持,加強基礎條件和內涵建設。要抓住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機遇,積極爭取各級政府和各部門支持,加強基礎條件建設,完善教學手段;要強化共建、共享、共用的理念,加強與企業、合作社、科研院所開展聯合辦學,充分利用社會和企業的培訓資源,借力發力提升農民教育培訓能力;要切實抓好隊伍建設,各級農廣校校長和教師要堅持服務農業、服務農民的宗旨,努力鑽研業務,強化教學質量,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能力和水平,要進一步發揚農廣精神,塑造農廣校品牌,提升農廣校社會影響力。

    另外,還要強調一點,抓農民教育培訓工作,必須堅持把農民是否需要、農民是否接受、農民是否滿意,作為衡量農民教育培訓效果好不好、質量高不高的標準,要圍繞提高質量和效果,不斷探索農民教育培訓的新機制和新措施,推動農民教育培訓工作不斷取得實效。(農民日報) 

 
 
 相關鏈結
· 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加快培養新型職業農民
· 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紮實推進農業和農村節能減排
· 農業部召開2011年財務工作會 張桃林出席並講話
· 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會見美國康奈爾大學副校長
· 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抓緊搶收搶種 確保豐産豐收
· 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抓好科技服務 支撐農業發展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