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6月13日獲悉,山西省引入“網格”這一新的社會管理單位,把社區劃分為若干網格,社區幹部和社區黨員及志願者按格定崗,為社區群眾提供無縫隙的公共管理服務。按照省委組織部、省民政廳的實施方案,到明年5月,全省將實現社區網格化管理工作全覆蓋。
社區是城市的細胞,社區治,則城市安。隨著社會轉型的加速,大量“單位人”轉為“社會人”並涌入社區。據統計,全省現有1906個社區,居住著1100多萬城鎮人口。如果沿襲傳統的組織架構,社區幹部縱有三頭六臂也管不過來,群眾的困難和問題得不到及時回應,基層社會管理勢必出現“盲區”和“真空”。
“網格”一詞原為科技術語,即利用網絡將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電腦組織成一台“虛擬的超級計算機”,讓用戶全面共享網格上的各種資源。借用到城市管理領域,網格化管理就是通過將社區劃分為若干網格,在網格上同步建立黨組織,對每一網格實行全方位、扁平化、聯動式的動態管理,並配置相應的服務團隊,為社區群眾提供多元化、精細化、個性化的服務。
據介紹,山西省的社區網格按照“街巷型”“樓院型”“單位型”三種類型進行劃分,網格一般按100戶至500戶劃分,網格的劃分一般不突破現有社區轄區範圍,不打破現有居民小組的劃分。網格上同步建立黨支部或黨小組,確保每個網格都有黨組織,每名黨員都在網格中,轄區內所有住戶和單位全部納入網格管理範疇。
省委組織部、省民政廳要求,網格劃定後,要組建服務團隊,並根據網格內服務對象的數量、範圍、特點和需求,開展菜單式、特色化、品牌化的服務。同時,通過設立為民辦事全程受理站、樓棟服務工作點等措施,將社保、民政、計生、信訪等基層管理服務資源“打包”整合,為社區居民提供“一條龍”服務。(記者田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