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農機連片機械化播種,搶農時、奪積溫,一次播種保全苗,為秋後豐産打好基礎。”2012年春播後,寧安市臥龍鄉羅成溝村種糧大戶仝玉龍這樣總結機械化種田的好處。
近兩年,仝玉龍承包了2000畝地,就種玉米。
今春,他新買了兩台大型玉米精量點播機,一星期就播種完畢。他告訴記者,他種地的“家什”比較齊全,大型拖拉機、播種機、收割機、噴霧機等讓他種玉米“一條龍”。“我覺得種糧越來越有奔頭了。”仝玉龍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2008年以來,黑龍江省農業機械化突飛猛進。大農機搶農時奪積溫、抗災害增肥效、效率高用工少、增産多損失小等作用也越來越明顯。
大農機搶農時奪積溫
“機械播種嗖嗖快,真借力。”説到今年春播,肇州縣托古鄉宜林村村民杜國義一臉輕鬆。他家今年種了100畝玉米,3天就種完了。
今年春播期間,大慶市氣候反常,4月上半月溫度明顯低於往年,春播時間越來越少。人們只有一個念頭:搶農時奪積溫。大慶市精量播種機等大型設備全部上場,每天以500畝的速度向前推進,保證了農作物播種在豐産期。
黑龍江省農時的特點是“兩短一少”,即春播短、無霜期短、降雨少。只有採用先進的大農機高效作業,才能搶抓農時完成大面積標準化作業,確保糧食播種、中耕、收穫等作業搶在“腰窩”上。今年春天,黑龍江省遇到了春季低溫,播期普遍拖後,但有農機裝備保障,全省各地都做到了“地等時”而不是“籽等地”,實現了農機化生産一次播種保全苗,春播起步晚,結束不晚的目標,各種作物都種在豐産期,為奪取今年農業豐收和農民持續增收奠定了基礎。
大農機抗災害保豐收
去年冬季黑龍江省的雪量特別少,造成今年春季前期比較乾旱。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春播仍全面告捷。這其中除了大型播種機的功勞,去年由大農機完成的秋整地也功不可沒。
據省農委農機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全省秋整地達到待播狀態的達到7000多萬畝,佔秋整地面積的一半以上。今春,這些土地不再動土,直接進行播種,不僅解決了乾旱問題,而且節省了播種時間。
黑龍江省屬於典型的旱作農業區,春旱發生頻率高達80%,因此加強深松整地,建立土壤水庫,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墑能力,減少水土流失,對黑龍江省的農業發展至關重要。
2008年以來,黑龍江省依託大農機建立以深松為主體的土壤耕作制度,推進小麥、水稻、大豆秸稈還田和玉米根茬還田。通過秋季深松整地,使秋雨春用,春旱秋防,建立“土壤水庫”,蓄水保墑,抗旱防洪,不斷改善土壤狀況。據測算,通過大農機深松整地打破犁底層,加深土壤耕層,減少徑流,可使糧食增産15%。
好辦法需要有推力。從2007年黑龍江省在全國率先實行深松整地補助政策以來,黑龍江省已累計投入深松整地補貼資金4.5億元。在補貼政策的引導下,全省農村深松整地面積從2007年的3945萬畝擴大到2011年的4925萬畝,5年增加了近1000萬畝,深松整地面積累計達到2.3億畝。
“要整地,大馬力。”與小農機相比,大農機的作業效率能增加10倍以上。很多農民都表示,寧可多花錢,也要用大馬力農機深松整地。
大農機效率高增産多
提起剛結束不久的水稻插秧期,鐵力市王楊鄉護林村的農民都有點意猶未盡。以往水稻插秧全靠人力,插秧時他們都累得腰酸背痛。今年,村裏購進了27台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水稻插秧機,讓農民一身輕鬆。
提起水稻插秧機,護林村黨支部書記張鳳江高興地説:“借老力了,用水稻插秧機插的秧,株距都是設計好的,插秧深淺按照土質一調,兩三個人一天就能插一坰多地。另外,還不傷根,插完秧3天,苗就紮根了。”
近兩年,黑龍江省重點發展了水稻插秧機械化,基本解決了水稻插秧作業環節農時緊、勞動力緊張的難題。機械插秧是人工插秧的18~20倍。
近幾年,黑龍江省農業機械化的發展,使農業生産方式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它改變了農民傳統的生産方式,將農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逐步解放出來。農民種地從靠“三彎”(彎鉤犁、鋤、鐮),面朝土地背朝天,發展到“小四輪”拖拉機。如今已實現了全程機械化。據測算,如今,全省農村機耕、機播和機收程度分別達到97.9%、92.5%和59.3%,農業機械化承擔了全省農業勞動總量的85%左右,農業機械化已成為農業生産中最重要的生産力。
近幾年,黑龍江省農村利用大型機械整地、播種、中耕、施肥、植保、收穫,實行標準化作業,推進了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節本增效同步,明顯提高了科學種田水平,使黑龍江省糧食産量平均提高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