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我國首顆立體測繪衛星資源三號在軌交付儀式在京舉行。衛星由研製單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正式交付主用戶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至此,今年1月9日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資源三號衛星結束了在軌測試等一系列工作,正式投入運行使用。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副局長李朋德、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副局長胡亞楓出席儀式並講話。
李朋德代表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對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衛星發射測控系統部、中國科學院等參與資源三號衛星各系統建設工作的部門和單位表示誠摯的感謝。他説,衛星測繪業務化應用作為我國航天未來發展的重要目標,關鍵在於定量化遙感技術的發展與應用。資源三號衛星作為一顆立體測繪衛星,其最重要的特徵就是能進行定量化遙感測量。隨著這種技術的逐步成熟和在資源三號衛星上的進一步驗證,在未來的幾年內,我們還將建設資源三號02、03等系列化業務衛星,與現在的資源三號衛星一起共同組成一個星座。該星座作為未來我國國家空間基礎設施重要的組成部分,將為測繪地理信息行業落實科學發展觀,保障國家安全與利益,壯大地理信息産業提供豐富的數據源,也必將是我國航天技術發展水平的重要體現。
李朋德指出,資源三號衛星今天順利交付使用,將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將按照剛剛簽署的交付使用證書的內容要求,按照《資源三號衛星數據管理規則》的有關規定,開展衛星資料應用和産品推廣,安排局衛星測繪應用中心做好衛星數據在測繪地理信息行業的分發服務工作,並在國防科技工業局的主管下,做好資源三號衛星的國際合作。
胡亞楓説,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民用衛星已經形成了風雲、海洋、資源等多個衛星系列,提供的産品和服務已成為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離開的重要保障。資源三號衛星正式投入使用,標誌著我國資源遙感衛星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標誌著我國掌握了高分辨率衛星影像數據的自主權,也標誌著我國從測繪地理信息大國向測繪地理信息強國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增強了我國在國際相關領域的話語權,必將對我國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科技綜合能力産生深遠的影響。
資源三號衛星成功發射後,經過工程技術人員的共同努力,圓滿完成在軌測試工作。測試結果表明:衛星系統功能和性能全面滿足《資源三號衛星工程研製總要求》,關鍵項目性能優於指標要求。衛星在軌測試期間獲取的影像清晰,三線陣、多光譜相機內方位、外方位元素精度保持穩定,經過地面幾何檢校後,定位精度達到同類衛星國際先進水平。
資源三號衛星工程突破了我國遙感衛星的諸多技術瓶頸,實現了多項國內第一:第一次實現我國遙感衛星多角度、多光譜綜合立體成像,第一次使我國衛星遙感圖像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第一次實現我國超高碼速率遙感數據傳輸,第一次實現我國低軌遙感衛星5年設計壽命。
資源三號衛星的投入使用將打破我國原始測繪影像資料貧乏的瓶頸,從根本上解決我國廣泛採購國外商用衛星影像數據的現狀,將對我國測繪地理信息事業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一是利用資源三號衛星數據能夠製作精度更高的1:5萬測繪産品,同時開展1:2.5萬及更大比例尺地圖測繪和更新。二是利用資源三號衛星數據對開展地理國情監測具有重要意義。三是可對國家海岸帶海島地理環境進行高精度、全覆蓋的地理信息測繪、監測與更新,為維護我國海洋權益起到積極作用。四是可以為城市建設、農林水利、生態環境監測提供穩定的衛星遙感資料。
在交付儀式上,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有關部門和單位負責人介紹了衛星在軌測試及試運行的情況,宣讀了資源三號衛星在軌測試評價意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正式發佈了《資源三號衛星數據管理規則》。
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住建部、水利部、農業部等部門和單位代表出席儀式。(吳寶成 吳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