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從十六大到十八大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八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9月04日 10時55分   來源:統計局網站

工業經濟實力大幅提升 經濟結構不斷優化
——從十六大到十八大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八

    黨的十六大以來的十年,是工業化進程深入發展、工業整體實力迅速提高的十年,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工業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的十年,是積極利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機遇、工業水平奠定世界地位的十年。十年來,工業領域充分利用工業化進程加快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帶來的機遇,堅持科學發展,堅持快速發展,工業經濟規模快速擴張,結構不斷優化,質量不斷提高。

     一、工業生産規模不斷擴大,成長為全球工業經濟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

    工業保持較快增長。2003-2011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5.4%,其中2003-2007年年均增長17%。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後,我國迅速採取有力措施,積極應對巨大衝擊,很快走出低谷,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態勢,在遭受危機衝擊最嚴重的2009年,規模以上工業依然保持了11%的增速,為全球經濟的穩定與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2003-2010年,工業對國民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超過45%,是拉動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動力。

    工業實力不斷增強。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84.2萬億元[1],比2002年增長6.7倍;資産總計達到67.6萬億元,增長3.6倍;利潤總額達到6.1萬億元,增長9.6倍。主要工業産品規模擴張迅速。據初步統計,2011年,微型計算機産量達到3.2億台,比2002年增長20.9倍;移動通信手持機11.3億台,增長8.3倍;集成電路720億塊,增長6.5倍;家用電冰箱8699萬台,增長4.4倍;房間空氣調節器1.4億台,增長3.4倍;彩色電視機1.2億台,增長1.4倍;粗鋼6.8億噸,增長2.8倍;生鐵6.3億噸,增長2.7倍;水泥20.9億噸,增長1.9倍;平板玻璃7.4億重量箱,增長2.1倍;紗2900萬噸,增長2.4倍;布837億米,增長1.6倍;汽車1842萬輛,增長4.7倍;發電量達到4.7萬億千瓦小時,增長1.8倍。

    

    工業在全球製造業中的影響力不斷提升。據美國經濟諮詢公司環球通視數據,2010年我國製造業産出佔世界的比重為19.8%,超過美國成為全球製造業第一大國。據中國社科院相關資料,在世界500種主要工業品中,我國有220種産品産量居全球第一位,其中粗鋼、電解鋁、水泥、精煉銅、船舶、計算機、空調、冰箱等産品産量都超過世界總産量的一半。據德勤和美國競爭力委員會發佈的《2010全球製造業競爭力指數》報告,2010年我國製造業競爭力指數在被評的26個國家[2]中排名第一。

    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迅速增加。2010年,大中型工業企業數量達到4.7萬家[3],是2002年的2倍,實現産值43.4萬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的62.1%,比2002年提高3.2個百分點。2011年,《財富》雜誌公佈的世界500強中,中國內地企業上榜57家,比2002年增加46家。57家上榜企業中工業企業達到29家,其中製造業企業20家。

    二、工業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效益水平逐步提高

    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一是國有經濟佈局和結構調整取得成果。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國有控股企業實現産值22.1萬億元,佔規上工業的26.2%,其中,在煤、電、油、氣、水的生産和交通運輸設備製造等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所佔比重達到40%-95%;在冶金、有色等原材料領域,比重達到25%-40%;但在多數競爭性行業比重在10%以下。二是私營企業快速壯大。2005-2011年,規模以上私營工業企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2.1%,增速高於其他所有制類型企業。2011年,私營企業工業總産值達到25.2萬億元,比2002年增長18.5倍,佔規模以上工業的29.9%,比2002年提高18.2個百分點。三是港澳臺及外商投資經濟仍發揮重要作用。2011年,規模以上港澳臺及外商投資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産值21.8萬億元,比2002年增長5.7倍,佔規模以上工業的25.9%;吸納就業2574萬人,佔規模以上工業的28.1%。

    産業轉型升級效果明顯。一是裝備製造業實力顯著提升。2004-2011年,規模以上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7.8%,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高2.7個百分點。2011年,裝備製造業總産值達到27.7萬億元,比2002年增長6.4倍,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32.8%。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水平明顯提高,如目前我國鋼鐵産業煉鋼主體設備90%實現了國産化,已經具備了全流程自主設計、自主集成建設千萬噸級現代化鋼鐵基地的能力。某些裝備製造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如風力電機等行業技術水平躍居世界前列。二是高技術製造業快速發展。2004-2011年,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6.8%,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高1.6個百分點。2011年,高技術製造業總産值達到8.8萬億元,比2002年增長4.9倍,移動電話、彩電、計算機、部分藥物等主要高技術産品的産量居世界第一。在信息領域,集成電路芯片設計能力大幅提升,12英寸集成電路芯片製造能力和設備配套能力顯著增強;在航空航天領域,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導航等取得重大進展;在生物領域,創新藥物和疫苗、基因工程、診斷試劑、生物育種等産業創新活力旺盛,成為高技術産業發展的新引擎。

    中西部地區工業發展快於東部。2004-2011年,中部和西部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6.6%和16.4%,分別比東部高2和1.8個百分點。2011年,中部地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達到16.1萬億元,佔全國的19.1%,比2002年提高5.5個百分點,對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速的貢獻率由2004年的16.7%提高到2011年的28.9%。西部地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達到11.8萬億元,佔全國的14%,比2002年提高2.9個百分點,對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速的貢獻率由2004年的11.3%提高到2011年的18.5%。

    工業經濟效益水平不斷改善。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勞動生産率[4]達到92.1萬元/人年,比2002年增長3.6倍;規模以上工業總資産貢獻率達到16.1%,提高6.6個百分點;成本費用利潤率達到7.7%,提高2.1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資源消耗量和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

      三、工業出口保持較快增長,進出口結構不斷優化

    出口保持較快增長。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中國製造”與世界經濟的融合進一步加快,我國工業出口保持快速增長。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達到10萬億元,比2002年增長4倍。2003-2007年,工業企業出口交貨值佔工業銷售産值的比重平均達到19.4%。2008年以來,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我國在擴大內需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出口增長趨緩的衝擊。2008年出口交貨值佔工業銷售産值比重為16.7%,2011年下降到12%。

    産品進出口結構優化。十年來,我國工業産品進出口結構不斷優化,中高端産業國際競爭力增強。2011年,規模以上裝備製造業出口交貨值6.5萬億元,比2002年增長5.6倍,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的65.4%,比2002年提高16.4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進口快速增長。據海關統計,2011年我國進口機電産品7533億美元,比2002年增長3.8倍;進口高新技術産品4630億美元,增長4.6倍。

    總之,十六大以來,工業領域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從容應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的新變化,經受住了國際金融危機以及其它不利因素帶來的衝擊,工業生産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在全球工業經濟的影響力不斷提升。但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國工業發展依然面臨著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特別是與可持續發展要求相比,經濟結構仍不盡合理。如高耗能産業增長過快,對資源、環境帶來很大壓力;一些領域盲目投資、産能過剩問題進一步暴露,淘汰落後産能工作難度加大;工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核心技術和高端人才缺乏;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依然突出等。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性轉變,進一步促進我國工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注:

    [1] 來源於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年報數據,下同。

    [2] 包括中國、印度、韓國、美國、巴西、日本、墨西哥、德國、新加坡、波蘭、捷克、泰國、加拿大、瑞士、澳大利亞、荷蘭、英國、愛爾蘭、西班牙、俄羅斯、意大利、南非、法國、比利時、阿根廷和沙特阿拉伯。

    [3] 按照國家統計局2003年《統計上大中小型企業劃分辦法》劃分。

    [4] 平均每人創造的工業總産值。

新世紀實現新跨越 新征程譜寫新篇章
——從十六大到十八大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一

    黨的十六大以來的十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十年,是積極應對國際形勢深刻調整,國內發展日新月異的十年,是戰勝各種風險、困難和挑戰,經濟總量實現歷史跨越的十年。十年來,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國民經濟快速增長,人民生活明顯改善,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國際地位顯著提高,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詳細閱讀>>>

從“快字當頭”到“好字優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新進展
——從十六大到十八大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二

    黨的十六大以來,在科學發展觀引領下,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斷邁出新步伐,經濟發展從“快字當頭”到“好字優先”有序轉化。十年來,儘管受到國際金融危機以及各種自然災害的嚴重衝擊,但黨中央、國務院始終堅持以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堅持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大力推進結構調整,經濟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細閱讀>>>

人口總量平穩增長 就業局勢保持穩定
——從十六大到十八大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三

    十六大以來,我國人口總量低速平穩增長,人口生育繼續穩定在低水平,人口文化素質不斷改善,城鎮化水平進一步提高,人口婚姻、家庭狀況保持穩定。積極就業政策的確立和實施,有力地促進了就業總量的穩步增加和就業結構的進一步優化,就業質量有所提高,城鎮失業得到了有效控制,全國就業局勢整體上保持基本穩定。 細閱讀>>>

對外開放實現跨越式發展
——從十六大到十八大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四

    十六大以來的十年,是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十年,也是我國經濟快速融入世界經濟的十年。十年來,面對複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我國緊緊抓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機遇,堅持擴大內需與穩定外需相結合,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衝擊與挑戰,繼續推進對外開放,全面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對外貿易規模迅速擴大,吸收外資水平不斷提高,對外經濟合作步伐明顯加快,開放環境日趨優化。十年來,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互動與依存不斷增強,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得到明顯提高。細閱讀>>>

消費品市場繁榮穩定
——從十六大到十八大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五

    黨的十六大以來,國內消費品市場繁榮活躍,穩定發展。商品市場供應充裕,消費規模不斷擴大,銷售熱點紛呈,市場主體日趨多元化,新型流通方式快速發展,消費品市場呈現持續、穩定、快速增長的態勢。詳細閱讀>>>

固定資産投資建設成就斐然
——從十六大到十八大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六

    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固定資産投資保持快速增長,為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與此同時,固定資産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

    一、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保持快速增長

    2003-2011年,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1448711億元,年均增長25.6%。年度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由2002年的43500億元增加到2011年的311022億元,投資規模增加了6倍多,是改革開放以來增速較高、持續時間較長的一個時期。詳細閱讀>>>

農業基礎地位更加穩固 農村面貌加快改善
——從十六大到十八大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七

    黨的十六大以來的十年,是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的十年,是連續出臺一系列具有里程碑和劃時代意義的支農惠農政策、逐步形成新時期保護和支持農業的政策體系框架的十年,是糧食與農業綜合生産能力顯著提高、農業基礎地位更加鞏固的十年。十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各級黨委政府和廣大農民群眾的共同努力下,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詳細閱讀>>>

 
 
 相關鏈結
· 從十六大到十八大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七
· 從十六大到十八大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六
· 從十六大到十八大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五
· 從十六大到十八大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四
· 從十六大到十八大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三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