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上午,氣象部門司局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專題研討班以切實推進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為生態文明建設做貢獻為題進行深入研討。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鄭國光,黨組副書記、副局長許小峰出席並指導討論,副局長沈曉農作了題為《學習領會黨的十八大精神 努力推進氣候變化工作 為生態文明建設做出積極貢獻》的報告,中央紀委駐中國氣象局紀檢組組長、局黨組成員劉實出席並參與研討。
針對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求,鄭國光結合氣象部門的工作,從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三個層次進行了解讀。他強調,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涉及到國家空間開發格局、産業結構、生産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的變化。生態文明建設,實際上就是要為人民創造一個良好的生産生活的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黨的十八大報告中生態文明建設包含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建設和環境保護力度、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四個方面,這四個方面有很多工作都與氣象部門密切相關。
在談到應對氣候變化有關問題時,鄭國光指出,中國氣象局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從三方面進行了部署,即切實發揮應對氣候變化的基礎科技支撐作用、適應氣候變化尤其是應對極端氣候事件的能力建設以及開發利用氣候資源。氣象部門如何在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工作中發揮作用,實際是一個工作理念和工作思路的問題,要真正將氣象工作融入到國家全局工作中去部署思考,尋找切入點,切實了解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只有深刻認識到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內涵,才能增強做好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責任感。
鄭國光還提出了環境氣象業務工作發展思路。他説,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專業氣象業務核心包括農業氣象業務、城市環境氣象業務和森林草原火險等級預報業務。氣象部門現在的環境氣象業務還比較分散,雖然目前氣象業務工作中的常規空氣質量預報、紫外線預報、酸雨監測評估、霧霾預報、沙塵暴預報等,都屬於環境氣象工作內容。根據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要求,按照《氣象法》賦予的職責,真正形成完整的環境氣象業務。
許小峰指出,要認真思考氣象部門如何切實為生態文明建設做貢獻,這需要深刻認識並全面理解生態文明建設的內涵。氣象部門有很多工作都與生態文明建設相關,可以從氣候變化、環境氣象、生態氣象、專業氣象等多個角度去切入此項工作,並對生態文明的概念進行完整、全面的認識。十八大報告中從資源的約束、環境保護形勢的嚴峻、生態退化三個方面來闡述生態文明面臨的問題,要求我們在認識生態文明理念的同時還要充分認識到生態文明建設中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們要重視此項工作的拓展,在制定政策或者部署任務時,各級氣象部門應結合本地情況向地方政府建言獻策,找到氣象部門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定位與切入點,發揮出氣象部門在生態文明建設中應有的作用。
沈曉農在報告中首先分析了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總體要求,並回顧了氣象部門應對氣候變化工作,重點解讀了十八大報告關於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新要求和新任務,對氣象部門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提出思路。他強調,要以推進氣候可行性論證工作為抓手,服務於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的大目標;要以強化氣候變化影響評估工作為著力點,服務於全面促進資源節約的需求;要以發展氣候變化適應業務為契機,服務於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要以完善政府職能為著眼點,加強氣象社會管理工作,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制度建設;要繼續發揮部門優勢,繼續強化應對氣候變化內政外交決策支撐體系;要繼續做好提高公眾應對氣候變化意識工作。
劉實提出兩點建議。一是關於氣候變化研究方面,他認為短期氣候的精細化研究及精細化産品的産出對於當前經濟社會建設作用很大,同時也應關注大尺度狀態下氣候研究。二是關於黨風廉政建設的科學化。
在研討班上,國家氣候中心,江蘇、湖北、西藏、陜西等省(區)氣象局主要負責人交流了氣象部門服務生態文明建設所做的工作與經驗。與會人員圍繞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暢談推動各級氣象部門應對氣候變化工作與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思路和舉措。
全國各省(區、市)氣象局、中國氣象局各直屬單位和內設機構主要負責人參加了研討。(記者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