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哈爾濱向現代農業轉型 “大糧倉”向科技要效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12月07日 09時51分   來源:哈爾濱市人民政府網站

    在東北,每當進入冬季農閒時節,農民都有“貓冬”的習慣。可近日記者在延壽縣加信鎮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農業種植、養殖培訓班擠滿了拿著紙筆的農民;“水稻覆膜”、“大方田”、“玉米大壟雙行”等新的栽培模式,農業專家講得頭頭是道兒,農民們聽得津津有味。農民姚宏亮笑呵呵地對記者説:“現在農民要想從土地裏刨出‘金疙瘩’,就得靠科技發展現代農業,這樣我們才能不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後腿兒’。”

    大中型農機引領哈市農業邁向現代化

    通河縣農民尹海波淘汰了自家的小型插秧機,昨天美滋滋地把新購買的大型水稻插秧機開進自家小院。他説:“通過土地流轉,明年我種植的水田超過了200畝,農機具再不更新換代就跟不上‘潮流’了。”

    農業機械化是引領農民現代化發展的關鍵。

    今年,哈市以糧食增産、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為核心,出臺了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實施意見,以提高農業生産規模化、組織化、標準化水平,通過轉變農業生産方式,實現現代農業好發展、快發展。

    國家和省、市農機補貼政策的實施,極大地調動了現有農機合作社規模經營的積極性,助推廣大農民帶地入社、購買農機具的熱情。從今年農民申請購機情況看,農民購機熱情遠遠高於農機補貼規模,縣(市、區)只能採取“搖號”的辦法,最大程度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即便這樣,沒有申請到農機補貼的農民,仍然沒有放棄購買農機的決定,紛紛自掏腰包。據市農機大市場有關人士介紹,今年入冬以來購買農機具的農民明顯多於往年,僅11月份就銷售拖拉機、插秧機、玉米收穫機等農機具200多臺套。

    農機春、秋深松整地保證了土壤耕暄,保護了墑情,一次達到待播狀態,有利糧食增産,機械插秧、播種、收穫,解放了大量勞動力,農民紛紛外出打工、經商等,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據市農機部門負責人介紹,截至去年末,哈爾濱市農業機械原值達6607億元,農機總動力達到806.7萬千瓦,拖拉機保有量為31.6萬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機10.4萬台,玉米收穫機2148台。

    據市農委主任楊文月介紹,目前哈爾濱市農機作業服務組織已經發展到15519個,農機戶達到201651個,其中千萬元的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有106個,其中通河縣綜合農業機械化率已經達到95%。去年,哈市農機化投入達到9.2億元,新增拖拉機1萬餘臺、新增聯合收穫機1375台,使哈爾濱市收穫機械化和水稻全程機械化有了較大突破。明年,哈爾濱市還將加大投入,力爭使哈爾濱市農業機械化綜合水平達到85%,機耕程度達到97%,機播程度達到87%,機收程度接近一半。

    科技創新帶動糧食增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雙城市國家農業現代示範區實施“大壟雙行”新栽培技術,今年畝産達到1700斤以上,延壽縣的“水稻覆膜田”種出了“超級稻”,哈爾濱市新建的42個水稻智慧化催芽中心,為農民早育苗、育壯苗、促高産奠定了基礎。

    今年以來,哈市重點實施了種植業、畜牧業、水産、農機等47個科技創新項目,成功培育了哈菜豆15號、將軍油豆角等9個新品種,繁育養殖了赤眼鱒、鱘魚等7個名優魚類品種,推廣了玉米大壟雙行密植栽培、測土配方施肥、寒地設施蔬菜棚室機械化作業等十大新技術。同時,不斷加強農業科技示範帶動作用,建設完善了市農科院、五常20萬畝水稻、雙城50萬畝玉米、呼蘭大用合作社等5個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通過農業技術集成創新和示範帶動,哈爾濱市重大技術推廣面積已經達到6997萬畝次,良種覆蓋率達99%,哈爾濱市農業科技貢獻率達54.4%。

    農業生産由傳統向現代化轉型,農業科技的不斷創新及新技術的不斷推廣應用,極大地保證了哈爾濱這個國家“大糧倉”糧食增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今年,哈市糧食總産量超過320億斤,農民人均收入預計超過1萬元。楊文月表示,明年,哈市將繼續加大農業機械化程度,推廣新的農業科技成果,加快現代農業建設步伐。  

 
 
 相關鏈結
· 哈爾濱鐵路局調整車票預售期
· 哈爾濱首條地鐵軌道鋪設全線貫通
· 哈爾濱鐵路局將調整部分旅客列車運行時刻
· 哈爾濱:高校畢業生應聘忙
· 哈爾濱確保居民安全溫暖越冬 困難家庭享受補貼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