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陜西延安:萬名幹部助民富 只見公僕不見官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3月31日 09時54分   來源:陜西日報

    今年春節,很多到延川縣文安驛鎮大梁家河流域8個村走親戚的人都會驚奇地發現:一年沒來,村路的變化真大!環線四級油路、前馬溝到後馬溝村的通村路以及梁家河溝口大橋讓大家的出行更方便了。

    一年裏,大梁家河區域變化的不只是道路。8個村全部完成電網改造工程,3個村182戶村民的危房進行了全面改造,6個村建成了千畝玉米標準化種植示範區;規劃建設農家樂,溝道蓄水處也建起了人工湖、蘆葦蕩魚塘;2000多畝果園被納入標準化管理,廣大果農接受技術培訓;引進兩家大型企業發展生態有機豬養殖。

    “2011年我們的農民人均純收入才是全市的一半,現在能有這麼翻天覆地的變化,都是姚書記帶領的包扶隊幫我們幹起來的。”當地老百姓動情地説。從去年3月起,延安啟動了“千名領導幹部包扶低收入村”活動,抽調1366名市、縣、鄉領導幹部每人包扶一個低收入村,一包五年不變。省委常委、延安市委書記姚引良的包扶聯絡點是文安驛鎮後馬溝村,經過調研,姚引良決定“包一帶七”,把大梁家河流域8個村子全部帶上致富奔小康之路。

    延安市“千名領導幹部包扶低收入村”活動開展近一年多來,各級幹部駐村入戶,促進低收入村經濟發展、推動了幹部作風轉變。包扶幹部堅持治窮、治散、治愚、治弱相結合,統籌城鄉與“一村一策、一戶一法”相結合,實行工作到村、扶貧到戶、投資到人,集中抓好貧困地區農民新居、産業開發、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發展能力、生態環境建設等工作,確保貧困村面貌有根本性改變,貧困戶能穩定脫貧。

    洛川縣楊舒鄉南灣村土地貧瘠,經濟社會發展十分落後。延安市市長梁宏賢率領包扶工作隊來到這裡實地調研,幫助南灣村制定五年發展規劃,按照“近抓養豬,遠抓蘋果”的産業發展思路,協助村兩委會註冊成立景園林蘋果專業合作社,幫助果農完善“三位一體”建沼養畜設施,去年全村蘋果總産值增加了65.1萬元,人均增收了近2000元。此外,梁宏賢帶領的包扶工作隊協調修建了村活動場所和文化廣場,完成了4.9公里進村道路硬化工程和新增70多畝耕地的舊村還田工程。

    “千名領導幹部包扶低收入村”活動不僅僅幫助全市年收入在2500元以下的45萬名群眾抓經濟謀發展,更重要的是拉近了幹部和群眾的距離,延安的廣大農村“只見公僕不見官”。

    安塞縣副縣長馬志強包扶高橋鄉劉塔村,他帶領包扶隊員分發自己設計的涉及7大類71小項的調查表,請來專家為村裏的發展出謀劃策,幫助該村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在他的努力下,劉塔村外出務工的人越來越少,留在村裏發展山地蘋果産業的青壯年逐漸增多。村裏的一位貧困農民説:“包扶隊剛來的時候群眾並不看好,可實在沒想到他們來是‘真扶貧’、‘扶真貧’,真心實意幫我們哩!”

    在這場治窮攻堅戰中,延安市各級參與包扶的幹部已從最初的1366名增加到上萬人。包扶幹部把調查研究“貫徹于決策全過程”,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尤其對群眾“最盼、最急、最憂、最怨”的問題更是抓住不放,主動出擊。

    一邊探索辦法,一邊總結經驗,延安市各級包扶幹部正在著力建設包扶工作的長效機制。領導幹部結對幫扶機制,能使每一名領導幹部固定聯絡一個低收入村,長期幫扶,直至完全脫貧致富;富村幫窮村機制,讓低收入村在較短時間內學到富裕村發展生産、改善生活的成功做法,少走彎路,共同富裕;“縣富民窮”縣(區)扶貧資金保障機制,明確規定扶貧資金所佔財政支出比例的最低限度,促使財力較好的縣(區)強力推進扶貧攻堅。

    省委常委、延安市委書記姚引良説,“包扶低收入村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近一年來,延安“千名領導幹部包扶低收入村”活動取得了顯著成績。據統計,包扶活動共實施産業開發項目1436個,已投入資金16197萬元,在抓基礎設施建設中共實施項目1352個,投資25704萬元。各級包扶幹部在自然條件差、無發展潛力的村組確定需要搬遷的低收入村群眾近三萬戶,並認真開展基層組織“升級晉檔”工作,切實加強了農村黨員隊伍和陣地建設。(記者 白雲奇)

 
 
 相關鏈結
· 鄉鎮幹部從“辦公室”轉戰“黃土地”
· 教育部首批54名幹部赴滇西開展挂職工作1年
· 加快與輿情民意對接 江蘇打造幹部監督"三員一網"
· 貴州省就近期3起煤礦生産安全事故對省管幹部問責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