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畢節市是國務院1988年批准建立的“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為加強對畢節試驗區的指導和支持,農業部自2007年開始把畢節市確定為部長聯絡點。5年來,農業部堅持規劃引領、加大支持力度、狠抓生態建設、著力完善機制,畢節市農業農村經濟取得了長足進步,為探索喀斯特山區擺脫農村貧困、生態惡化、人口膨脹的狀況,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道路積累了寶貴經驗。2012年畢節市實現農業總産值245億元,是2007年的2倍;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926元,是2007年的2.2倍;森林覆蓋率達到43%,比2007年提高了17%。
按照“做優基地、做大産業、做強加工、做響品牌、做活市場”的思路,農業部先後幫助編制完成畢節市馬鈴薯、生態畜牧業、反季節蔬菜、水果、茶葉等産業發展規劃。馬鈴薯産業基本形成。加快了馬鈴薯産業的蓬勃發展,使畢節市成為全國馬鈴薯四大主産區之一。蔬菜産業帶初具規模。畢節市逐漸形成以威寧縣向畢節、大方、納雍、金沙等地延伸的夏秋反季節蔬菜産業帶,以大方縣向畢節、黔西、金沙等地延伸的特色辣椒産業帶,以畢節市向大方、赫章、威寧等地延伸的特色大蒜産業帶。生態畜牧産業蓬勃發展。在畢節市所轄的8個縣逐漸形成優質肉牛産業帶、優質肉豬産業帶、可樂豬産業帶、優質肉羊産業帶和優質禽産業帶,建成南方重要的優良牧草生産基地和優質草食家畜生産基地正在形成。
為扶持畢節市主導産業發展,農業部加大資金支持力度,提升支撐能力。5年來,農業部累積中央總投資近18個億,支持畢節地區種養業良種繁育體系、動植物疫病防治體系、草食生態畜牧業、農村能源、農民培訓等項目建設,推動了農業生産條件的改善和綜合生産能力的提高。同時,為強化科技和人才支撐,農業部支持畢節市建設鄉鎮農技推廣機構243個,支持8個縣開展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工作。通過“陽光工程”培訓農村勞動力、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負責人、村“兩委”、大學生村官7.7萬人次,增強了廣大農民群眾學科技、用科技的意識,提高了基層農業管理水平。
農業部始終堅持生態恢復與建設並進,産業發展和環境保護兼顧,保證農業可持續發展。農業部落實中央投資3.9億元左右,支持畢節地區建設戶用沼氣27萬戶以上,積極協調國家發改委進一步提高畢節地區戶用沼氣國家補助標準,組織專家進行農村沼氣建設的技術指導和培訓,編寫大中型沼氣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安排中央投資50萬元,建設3個農村清潔工程示範建設村,解決農村生活垃圾、污水、農作物秸稈和人畜糞便造成的農村環境污染問題,農村人居環境得到逐步改善。同時,將畢節地區8個縣全部列入《岩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規劃大綱》試點縣範圍,從2007年起開始投資建設,目前,石漠化治理面積達到610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