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農業部初步統計,截至6月14日,全國小麥病蟲害累計防治8.4億畝次,由於防控及時、措施有力,冀、魯、豫、蘇、皖等9個冬小麥省病蟲害發生面積6.1億畝次,同比減少30%,危害程度明顯輕於常年、更輕於去年,實現“蟲口奪糧”,為再奪夏糧豐收發揮了重要作用。
及早安排廣動員。在小麥生長髮育關鍵季節,及時安排防控工作,打好病蟲防控攻堅戰。去年9月,農業部召開小麥秋播藥劑拌種會,實現關口前移,春病冬防,為春季防控贏得主動。據不完全統計,去年全國秋播小麥藥劑拌種和土壤消毒處理面積達到2.18億畝,較上年增加1100萬畝。其中,山東省依託良種補貼政策,實現了全省統一包衣供種。春節剛過,組織專家制定小麥病蟲防控方案,印發給全國各小麥主産省,並在中國農業信息網、全國農技推廣網上發佈。
加強監測報蟲情。今年,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先後發佈7期全國小麥病蟲害長期、中期發生趨勢預報以及赤霉病、麥蚜發生流行風險預警預報,預報頻率為近年來最高。3-6月,對條銹病和蚜蟲等重大病蟲害實行週報制度,密切跟蹤發生動態,有的放矢指導防治。為了提高預測預報的準確性,河南省1005個測報基點的1335名監測人員堅持“三天一抽查,五天一普查”,組織專家4次對條銹病、赤霉病等重大病蟲發生趨勢進行分析會商,並實行條銹病報告獎勵機制。
加大力度促防控。今年,中央財政下撥17億元資金對3.4億畝冬小麥後期“一噴三防”(防病蟲、防幹熱風、防倒伏)給予補助,實現了小麥補助全覆蓋;財政部安排8億元病蟲害防治經費,其中1.5億元專門用於小麥苗期1500萬畝病蟲害重發生區防治補助;地方財政部門也增加小麥病蟲害防治資金1億多元,如江蘇省財政安排3500萬元,安徽省地方財政投入2400多萬元支持小麥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陜西、河北省分別投入防治經費1160萬元、1000萬元,這些扶持政策充分調動了農民和專業化服務組織防病治蟲的積極性。同時,關鍵防控技術落實好。抓住關鍵病蟲防“兩頭”——秋播期狠抓藥劑拌種,壓低病蟲基數;苗期抓紋枯病、條銹病、吸漿蟲防控;穗期狠抓“一噴三防”,遏制赤霉病、穗期蚜蟲等病蟲暴發成災。為了便於農民掌握,江蘇省植保技術人員總結出“見花打藥”等淺顯易懂的技術要領,保證了防治時期準確、農藥用量正確、防治方法科學。
統防統治效果好。和往年相比,今年小麥病蟲防控的一個突出特點是統防統治面積快速增長,服務水平和防控效果明顯提高。據對河北、山東、河南、江蘇、湖北、安徽、四川、陜西、山西等9個省統計,今年小麥病蟲害防治投入規模化防治組織近萬個,投入人員50多萬人,累計開展專業化統防統治面積達到1.77億畝次,覆蓋率達到30.3%。特別是大型自走式噴霧機和直升機等新型植保機械的加入,大大提高了防治效率。陜西省由政府統一購買服務,在4個縣區開展動力傘航化作業示範8萬畝,帶動了全省專業化統防統治開展。河南省安陽市開展直升機超低容量噴霧作業,對小麥穗蚜的防治效果達到90.3%;滑縣、淮陽等6縣測産結果表明,統防統治項目區比農民自防區平均畝增産205斤。河北省藁城市豐谷種植專業合作社統防統治防治病蟲害11.5萬畝,每畝比農民自防田增産52斤。江蘇、安徽、湖北等省加大小麥赤霉病統防統治力度,使該病發生面積比上年減少85%,僅此一項就比上年少損失小麥30多億斤。
強化指導抓落實。各級農業部門抓牢病蟲害防控,一環扣一環,環環不放鬆。秋冬季抓技術培訓和藥劑拌種,如四川省大力推廣高産抗病品種和秋播拌種技術,全省條銹病越夏區、冬繁區實現了藥劑拌種全覆蓋,使秋苗發病比上年推遲了7-8天,冬繁面積比上年減少16.5萬畝。春季狠抓苗期病蟲基數監測和發病中心防控,中後期狠抓“三病三蟲”的防控指導和統防統治。農業部召開小麥主産區防病蟲促春管保豐收現場會,推行分區治理,著力打贏江淮黃淮地區、西南及漢水流域、西北和華北地區“三大區域”穗期防控突擊戰,並在關鍵時期,派出4個工作組赴8個重點省巡迴指導病蟲。與此同時,各地也組織大批幹部和植保科技人員分片包乾,責任到人,深入田間地頭舉辦示範樣板,組織應急防治,確保防控技術到位、工作措施到位、扶持政策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