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推進重點突破 加快學前教育改革發展
劉利民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戰略部署,提出了“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總體要求,確定了教育改革發展的攻堅方向和重點舉措,明確要求“推進學前教育改革發展”,對進一步完善學前教育體制機制建設,加快推進學前教育普及進程,促進學前教育可持續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準確把握學前教育發展形勢
學前教育是終身學習的開端。有關科學研究和國際經驗表明:公平的學前教育機會不僅在促進幼兒語言、智力、情感及社會性發展等方面具有不可補償的作用,也是有效打破貧困代際循環,縮小社會差距,提高人力資源投資效益的重要手段。目前,許多發達國家和發展中人口大國已把發展學前教育作為推進社會公平和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國家發展戰略,全面納入政府基本公共服務。
學前教育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重大民生問題。教育規劃綱要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普及學前教育的目標,《國務院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確定了堅持公益普惠,構建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的發展方向。各地以縣為單位編制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國家啟動實施了8個學前教育重大項目,重點支持中西部農村地區和城市薄弱環節。3年來,學前教育改革發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成就,各地學前教育資源快速增加,財政投入不斷加大,全國幼兒園總數比3年前增加了30%,在園幼兒增加了近40%,“入園難”問題得到初步緩解。
由於底子薄、欠賬多,目前學前教育仍是教育體系中的短板和薄弱環節,一是資源總量不足,一些困難地區和困難群體“入園難”問題依然突出;二是資源結構不合理,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園的覆蓋率還很低;三是體制機制不完善,隨著各級政府對學前教育的重視程度和投入力度的大幅提高,近幾年硬體建設成就突出,但軟體配備和體制機制建設相對滯後,制約了學前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全面實現教育規劃綱要確定的基本普及目標,從根本上解決“入園難”“入園貴”問題,需要分步推進。一是用3年左右時間,以擴大資源為主,首先緩解“入園難”;二是再用3年左右的時間,在繼續擴大資源,解決“有園上”的同時,加快構建學前教育成本分擔和運行保障機制,實現“上得起”;三是用3到4年的時間,完善體制機制,實現科學保教制度化,到2020年在全國基本普及“有質量”的學前教育。目前第一步的目標已基本實現,正在向第二步邁進,處在爬坡過坎、大範圍突破的關鍵時期,必須加緊謀劃第二步發展的路線圖和時間表,適時啟動實施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以更大的決心和力度,持續推進改革,以改革促發展,建立學前教育改革發展長效機制。
二、擴大總量,調整結構
從根本上解決“入園難”問題,必須綜合考慮邊遠貧困地區學前教育資源嚴重短缺的現實、城鎮化發展趨勢、人口分佈流動規律、就近入園的需要等因素,打好政策“組合拳”,努力推動學前教育資源分佈與老百姓的入園需求相協調,大幅度提高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的覆蓋率,解決好就近入園、方便入園問題,努力建成覆蓋城鄉、佈局合理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
一要重點解決好困難群體“入園難”問題。要整合學前教育的建設發展規劃、政府資源配置和救助資助計劃,把處境不利人群作為政府行動的重點支持範疇和資源佈局優先考慮的對象,切實予以解決。要著力擴大農村學前教育資源,重點解決好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人口分散地區、留守兒童集中地區學前教育資源短缺問題。要充分考慮區域經濟發展、用工結構變化和人口流動的實際,重點解決好流動人員子女接受學前教育的問題。要針對殘疾孩子“早發現、早干預、早康復”的學前教育特殊需求,努力增加殘疾適齡兒童的入園機會。
二要大幅度提高公辦幼兒園“廣覆蓋、保基本”的能力。要根據各地實際,創新公辦資源的提供渠道和提供方式,多管齊下,大力發展公辦園。在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短缺的地區,要集中新建、改擴建一批公辦幼兒園,增設一批農村小學附屬幼兒園,並在人口分散地區提供公益性的非正規學前教育服務,逐步做到“廣覆蓋、保基本”。要創新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支持國有企事業單位和集體辦園,提高面向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重點加大對農村集體和城市街道辦幼兒園的支持力度,鼓勵其提高辦園水平。要加強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管理工作,確保城鎮小區補足配齊幼兒園,並優先用於增加公辦學前教育資源。
三要切實加大對普惠性民辦園的扶持力度。要切實發揮民辦園在提供普惠性學前教育服務中的重要作用,支持到位、服務到位、監管到位。要根據區域學前教育發展規劃、普惠性資源的佈局和老百姓的入園需求,認定一批普惠性民辦園,制定一整套扶持政策,通過政府補貼、購買服務、減免租金、派駐公辦教師、培訓教師等組合方式,支持他們提供面向大眾、收費較低的普惠性服務,並通過成本核算、限價收費、質量監管、財務審計等組合手段,確保公益普惠目標的實現。要通過政府的系列支持政策,使老百姓可以在普惠性民辦園繳納較低的費用、得到有質量的學前教育服務。
三、建立機制,強化保障
實現可持續發展,是未來學前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核心任務和著力點,根本性的解決之道,是充分釋放制度性改革的紅利。要緊緊圍繞關鍵制約因素,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將點上的探索和經驗轉化為面上的政策和制度,用機制建設保障學前教育的改革發展。
一要建立投入保障機制。重點是建立學前教育成本分擔和運行保障機制,逐步增加公共財政對教育成本的分擔比例,使幼兒園能夠通過公共財政支持和合理收費,有能力保工資、保安全、保運轉、保發展。要按照《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要求,切實將普惠性學前教育納入基本公共服務,制度性地提高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佔財政性教育經費的比例。近年來,各地創新了一系列加強學前教育投入保障的經驗,如:擴寬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來源渠道,將城市教育費附加和土地出讓金的一定比例用於學前教育;加強幼兒園日常運轉保障,建立幼兒園生均公用經費制度;建立學前教育資助制度,或實行一定年限的免費學前教育;省級財政加大專項經費投入,扶持邊遠貧困地區和薄弱環節等,要加大推廣力度。
二要完善用人機制。重點是解決好幼兒園教職工配備、待遇、素質等方面的制度性障礙,建設一支師德高尚、熱愛兒童、業務精良、結構合理的幼兒教師隊伍。要嚴格執行幼兒園配備標準,完善公辦幼兒園編制管理和核編補充機制,用制度約束和督促舉辦者為幼兒園配足配齊合格的教職工。要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探索將公辦園非在編教師、農村集體辦幼兒園教師工資和社會保障納入財政預算,通過建立規章制度保障民辦幼兒園教職工的工資待遇,增強幼兒園教師職業吸引力。要健全幼兒園教師培養培訓體系,根據事業發展需要制定幼兒師資培養規劃,擴大培養規模,實施幼兒園園長和教師的全員專業培訓。
三要健全管理機制。重點是落實政府責任,加強各級政府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提供職能,並將學前教育的改革發展納入政府的民生保障切實予以落實。在管理機制上,既要強調教育部門的責任,也要落實各相關部門的責任;既要強調區縣等基層政府的責任,也要落實各級政府的責任。橫向上,要建立和完善政府負責同志牽頭、教育部門主管、各相關部門分工負責的管理機制,加強統籌協調,形成管理合力,並與部門的考核和獎懲挂鉤。縱向上,要強化各級政府責任,國家加大對貧困地區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省級政府和地市級政府加大統籌力度,縣級政府切實履行主體責任,逐步將普惠性學前教育全面納入基本公共服務予以保障。
四、狠抓能力建設,提升保教質量
科學的學前教育必須遵循幼兒成長規律和學前教育規律。衡量一個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的標準,主要是看其教師和管理者能否堅持以幼兒發展為本,能否把尊重每個幼兒的學習特點和發展需要放在幼兒園一切工作的首位,能否有效地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而不在於幼兒園的名氣有多響、規模有多大,園長出了多少書、做了多少課題。隨著學前教育規模的迅速擴大,提升各級各類幼兒園的保育教育質量,促進軟體建設和硬體建設協調發展已成當務之急。
一要深化幼兒園教育改革。要深入貫徹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把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作為幼兒園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把科學的教育理念轉變成教師的教育行為,落實到保育教育工作的各個環節。創設豐富、適宜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幼兒一日生活,開展靈活多樣的教育活動,加強師幼互動,引導幼兒自主學習,主動探索,全面協調發展。
二要健全學前教育教研網絡。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研機制,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各類幼兒園的學前教育教研網絡。各地要轉變教研工作職能,加強學前教育教研力量,逐步形成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實踐經驗豐富的教研隊伍。實行學前教育教研責任區制度,根據各級各類幼兒園的佈局,劃定責任區,實行教研責任制,使得各級各類幼兒園都能得到經常性的業務指導。要完善區域教研和園本教研製度,充分發揮城市優質幼兒園和農村鄉鎮中心幼兒園的輻射、指導和帶動作用,立足日常教育實踐,定期開展教研和交流活動,及時解決教師在保育教育工作中的困惑和問題,以教研促實踐,通過實踐長才幹,不斷提高廣大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教育實踐能力。
三要切實提高監管能力。要研究建立科學有效的監管機制,逐步對各類幼兒園教師資質、工資待遇、保教質量及收費等方面進行動態監管。同時,要建立幼兒園基本信息公示制度,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向社會公開幼兒園辦園行為和保教質量等方面的基本信息,接受社會監督。要加大對各類幼兒園保教質量的督導檢查力度,糾正“小學化”的教育內容和方式,整治“小學化”的教育環境,堅決防止和糾正幼兒園教育“小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