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新疆兵團落實科學發展觀 “節水革命”見成效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11月15日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烏魯木齊11月15日電(記者 趙鋒)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石河子總場七連連長雷雲宵告訴記者,今年全連棉花獲得豐收,膜下滴灌技術立了大功。在兵團推廣使用這一技術的其他農場,農作物同樣取得好收成。

    雷雲宵算了一筆賬,與常規灌溉方式(大水漫灌)相比,採用膜下滴灌這一高新灌溉方式,全連3100畝棉花畝均籽棉至少增産100公斤。同時,膜下滴灌還可以省水、省肥、省地、省機械力等,土地投入成本減少了,棉花品質提高了。這幾項加在一起,連隊職工每畝棉花平均增收600元以上。

    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是世界上最大的農工商集團,兼有黨政軍職能。20世紀70年代中期,兵團的土地灌溉面積快速增長,由於輸水渠係標準太低,加之田間灌水粗放,耗水過高,造成水資源緊張和土壤次生鹽漬化,致使農田減産甚至棄耕。

  1977年,兵團考慮通過節水灌溉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改良土壤,開始實行機械化灌溉,由於進口機組價格較高,自製機組質量不好,1980年停止發展。但兵團節水的腳步並沒有停止,1983年在水資源十分緊缺的農九師166團建成第一個自壓噴灌系統,隨後向其他缺水團場推廣。

    噴灌技術的使用是新疆生産建設兵團農田節水技術的第一次革命。使用這種技術,農田可節水25%至35%,耕地利用效率提高5%至7%,農作物增産效果明顯。噴灌設施使用壽命長、運行成本低、勞動強度小,但也有自身弱點,易於在黏性土壤上産生地面徑流,影響灌溉質量。

    從1996年開始,新疆生産建設兵團開始試驗推廣微灌技術,首先在農八師(石河子市)獲得成功,標誌著兵團第二次節水革命的開始。經過幾年的摸索和培訓,農場職工終於掌握了新技術,滴灌設施節水效果非常顯著,常規灌溉畝均耗水七八百立方米,而滴灌只需要二百六七十立方米水量。

    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在大規模推廣使用滴灌技術以前,存在的主要難題是設備價格昂貴。以色列一家公司提出每畝滴灌設備價格為2000元至2500元。兵團天業公司開發出價格低廉的滴灌帶,使每畝投資首次降到500元以下,為大規模推廣滴灌奠定了基礎。

    滴灌技術成功應用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科研人員開始考慮能否將滴灌技術與地膜技術結合起來,開闢新的技術領域。

    1998年,兵團科技部門開展了乾旱區棉花膜下滴灌技術研究,經過3年努力,取得成功。這為兵團發展棉花産業提供了新的動力。膜下滴灌技術比常規地面灌溉節水40%至50%,每畝作物提高效益100元。這項技術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節水灌溉建設辦公室主任胡衛東説,今年兵團噴灌、滴灌土地面積已達到570萬畝,其中滴灌面積500萬畝,這兩種灌溉方式與常規灌溉相比,實現年節水7.5億立方米。兵團創造了農田大面積應用滴灌規模的世界第一。

    農業生産用水節約了,生態用水相對寬裕了。石河子墾區的瑪納斯湖是瑪納斯河下游的一個重要調節性湖泊,20世紀70年代初完全乾涸。近幾年來,瑪納斯湖水面擴大,目前湖區面積已達123平方公里。這一奇跡的發生就在於生態用水補充了瑪納斯湖。

    胡衛東説,到2010年,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現代化節水灌溉土地面積將超過1200萬畝,真正實現綠洲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