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臺商對大陸投資呈多元化 長三角周邊地區受青睞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12月12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南京12月12日電(記者姚玉潔 齊湘輝)南通臺商協會會長劉璟芳1993年就在江蘇南通成立了全用電子有限公司,但直到近年“電荒”席捲珠三角和長三角的時候,她才發現長江出海口這個中等城市的價值。從2002年起,她大規模擴建廠房,目前投資規模已經超過1000萬美元。

    劉璟芳在廣東和蘇州各有一家工廠,但高溫季節每週至少2天的限電令她頭痛不已,不敢接訂單,産值和利潤大受影響。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南通工廠的設備永遠能暢快地運轉。

    “二級城市更適合中小企業成長,相對於大城市的高門檻,企業在這裡可以享受更多優惠政策和更好的服務。”劉璟芳説,“這也是很多投資商轉向二級城市的原因。”

    像劉璟芳這樣,受土地供給緊缺、人力成本上漲等因素的影響而轉戰長三角周邊地區的臺商不在少數。有分析指出,蘇中的南通、揚州,蘇北的淮安、徐州等地,已成為長三角周圍臺商“逐水草”投資的“新遊牧區”。

    除了土地、水電資源相對充裕,蘇中、蘇北原先一些未被挖掘的資源逐漸顯露魅力。連雲港、南通港口的建設為蘇北腹地的開放打開了大門,正在建設的蘇通大橋則將南通等地納入了上海輻射圈。在今年9月揭曉的“未來五至十年最具臺商投資價值城市”評比中,南通雀屏中選,與青島等7個城市一起躋身其中。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徐博東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指出,二十多年來,臺商對大陸投資逐漸多元化,早年在上海投資食品、製鞋、塑膠等傳統産業與勞力密集型産業領域的臺商,已經開始面臨大陸區域經濟發展與開發重心轉變的衝擊,臺商對大陸投資的區域格局也在發生相應變化。

    隨著上海、蘇州為代表的華東地區大、中城市商務成本不斷上升,台資勞力密集型傳統産業正在尋求向外擴散。在上海成功投資多年、企業已實現快速擴展的台資龍鳳食品公司去年已在浙江嘉善批租土地另建規模遠比上海舊廠為大的新廠。

    諸如此類的台資傳統産業向外擴散、以尋求更大發展空間的經營運作實例還有不少。早在1989年就到上海灘“淘金”的臺商方丁玉,因為感到深感“擁擠、壓力大”,於是考慮外遷。一次旅遊使他相中了優雅、人文氣息濃厚的揚州,於是在此創業投資,目前企業員工數量已超過1200人。

    徐博東指出,這批遷移的臺商除了以勞力密集型傳統産業為主外,另一個特點就是仍然“眷戀”長三角,選擇長三角周邊擇“水草豐美地而居”。

    據台北市進出口公會首度調查報告顯示,面對大陸貿易市場,有七成以上在大陸投資的臺商表示,要爭取在大陸的貿易商機,第一選擇仍是華東地區。

    為何臺商對長三角地區情有獨鍾?“安全感”是臺商強調最多的一個詞。“安全感不僅來自良好的治安,更來自於政府的政策穩定、誠信廉潔、服務到位。”一位舉家遷居長三角的臺商表示。

    此外,上海不可替代的經濟地位和輻射作用,也使許多台資企業在逐步外遷轉移過程中,無法割捨對上海的深厚感情,最終將公司總部留在了上海。一位臺商用“一片光明”來描述蘇通大橋通車後的前景:“到上海只要1個多小時。如果哪天‘三通’也實現了,我早上從南通出發,中午到台灣還趕得上吃午飯。”

    高素質的人力資源也是答案之一。方丁玉説:“現代製造業從簡單加工轉向高科技為主軸,長三角的勞動力受教育程度普遍較高,道德感和自我約束力強,大大節省了企業的培訓成本。”(完)

 
 
 相關鏈結
· 長三角投資體系變革 創新成為投資市場關鍵詞
· 長江三角洲已成為臺商在大陸投資的重點地區
· 長三角地區解決同構競爭 滬放棄低端製造業爭奪
· 長三角落實科學發展觀 科技資源實現跨區域共享
· 長三角北翼經濟發展提速 沿江大開發戰略顯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