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海派文化活力 全面提升城市能級 提高市民整體素質
編者的話
對於2010年世博會,我們已經有過許多的論述、描繪和展望。而這一回,當我們再次把它作為“十一五”亮點聚焦時,一切確已變得漸漸清晰。
正如報道所寫,演繹好、籌辦好、展示好的“三好”目標是一定要達到的。這不僅關係到能否把世博會辦得成功、精彩、難忘,更是對上海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提升國際競爭力的一次全面檢驗。
説到國際競爭,上海世博會當年跨越時空的“城市”主題的確立,實際上恰好為各國文明對話搭建了最佳平臺。借助這個平臺,不僅可以為世界不同文化背景的城市尋求共同發展的路徑,更將使上海在開放多元、豐富多彩的文明交流中,學習構建與時代發展相匹配的城市文明體系。就是説,舉辦世博會的過程,正是上海融入世界的過程,是提升産業結構、提高市民素質,向世界展示良好形象的過程。
毋庸置疑,我們只有從現在起就為那歷史性時刻的到來作好充分準備,才能真正經受未來的考驗。
1970年世博會,將日本大阪推上了日本重要經貿中心的地位;1992年世博會,使西班牙塞維利亞成為歐洲南部熠熠生輝的明珠——每一屆的世博會,都是城市發展的難得機遇,那麼,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又將給浦江兩岸帶來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
答案正在漸漸清晰。在不久前舉行的市委八屆八次全會上,與會同志達成共識:2010年世博會,既是上海“十一五”發展的重要載體和重要目標,更是對上海國際競爭力的一次全面檢驗。
演繹:成敗關鍵
2010年世博會,將是世博會155年的歷史上首次以“城市”作為主題。能否將這一主題演繹好,將是世博會成敗的關鍵。
城市,怎樣才能讓生活更美好?這就是2010年世博會要回答的問題。上海世博會要真正成為成功、精彩、難忘的科技盛會和文化慶典,必須把中華民族的文化源流、上海城市的歷史文脈、改革開放的歷史巨變以及世界各國的文化精品和科技創新成果匯聚起來,兼容並蓄,為所有參觀者展現未來城市的藍圖。
2006年,上海世博會的招商招展工作將全面啟動。為了爭取更多國家、城市、企業對世博主題的認同和參與,上海將充分發揮社會研究策劃機構和社會專家的作用,匯聚各方智慧,調動各方資源,通過創新的思維和手段,進一步豐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個主題的內涵,使其同“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同“海納百川、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結合起來,充分顯示中華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蘊,顯示上海城市的海派文化活力。
籌辦:立足長遠
上海不但要辦好世博會,而且要通過舉辦世博會,全面提升上海的城市能級。生態建設和交通管理,將是世博會籌辦期間的重要任務。
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王天厚認為,世博園區的生態建設將為上海進入真正的生態社會提供實踐和示範的契機。
據悉,世博會將給上海帶來60公頃的大綠地。上海將借世博會之機,將浦江兩岸工業污染比較嚴重的區域進行整體規劃,將272家污染嚴重的企業遷出上海中心城區。2010年上海世博會結束後,世博園區內的綠地將永久保留,成為市民漫步的親水綠地。
世博會期間,預計世博園區每天要接待40萬人次,高峰時可能有80萬人次。如何讓這些人進得來、出得去?世博交通規劃負責人、同濟大學副校長楊東援告訴記者,從現在到2015年,上海將新建8條軌道交通線和部分延伸項目,共計389公里。加上現有的120多公里軌交線,屆時上海的軌道交通線路長度將超過400公里。軌道交通線路從0公里到400公里,發達國家用100多年才完成的跨越,上海借助世博會,將在20年內實現。到2010年,上海中環線以內將形成稠密的方格形軌道網絡,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市民的出行方式。
在大規模興建軌道交通的同時,上海還將借世博會打造高水平的公交服務系統。據悉,本市將以世博會為契機,開闢100多公里的公交專用道,同時建造類似于地上軌道交通的快速公交系統。
展示:鍛造精神
2010年世博會能否成為向世界集中展示中國城市文明進步與社會和諧發展的窗口,僅靠硬環境的建設遠遠不夠。不少專家認為,上海要通過舉辦世博會,把生活質量和品位提升到一個新高度,把城市人的素質和形象提升到新高度,把城市精神提升到新高度。依託世博會而形成的新的城市精神,將在上海以後的歷史進程中成為恒久的動力和活力。為此,本市已于去年制定了《上海迎世博文明行動計劃》。從現在到2010年,上海將更加注重塑造人的精神品格和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基本任務是:上海市民提高自身素質,從基本行為文明走向守秩序、講衛生、護環境、有禮貌、重信用、愛科學、獻愛心等綜合素質文明;城市文明也從臟亂差的環境整治走向建法治之城、健康之城、生態之城、禮儀之城、誠信之城、學習之城、友善之城。
明年,迎世博文明行動將進入第二階段,上海將著力加大“七不”的倡導力度和“七建”的宣傳力度,切實把提高市民綜合素質放到突出位置。《健康城市三年行動計劃》、《環境保護三年行動計劃》、《家庭保健計劃》和《人人運動計劃》等將進一步深入,力爭到2007年,提高市民整體素質取得顯著成效。(記者 邵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