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我國跨流域調水防禦水旱災害的生態效益顯著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12月27日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成都12月27日電(記者楊三軍)南四湖生態應急補水、引岳濟淀、扎龍濕地補水……近年來,我國通過科學調配,以豐補歉,及時挽救和恢復了一些地區因乾旱瀕於破壞的生態系統,防禦水旱災害的生態效益顯著。這是國家防總秘書長、水利部副部長鄂竟平在此間召開的相關會議上介紹的。

    由於全球氣候變暖及人類不合理開發等原因,我國一些地區的生態系統因乾旱缺水而出現退化趨勢。為此,依靠興建的防汛抗旱體系,科學調配水資源,遏制這些地區的生態退化、改善和恢復其生態系統,顯得尤為重要。

    據鄂竟平介紹,近年來,我國先後組織實施了南四湖生態應急補水、引江濟太、引岳濟淀、引察濟向、扎龍濕地補水,以及黑河、塔裏木河下游應急生態補水等,及時挽救和恢復了這些地區因乾旱瀕於破壞的生態系統。通過對黃河水量實行統一調度,連續6年不斷流,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沿黃地區的經濟社會健康發展,黃河三角洲濕地得以恢復,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十分顯著。

    自2000年起,國家開始對黑河干流實施水量統一調度,連續5年7次調黑河水進入乾涸10年之久的東居延海,實現了預期生態治理和恢復目標,創造了乾旱地區人工調水抗旱的奇跡。

    我國在塔裏木河先後7次實施向下游應急輸水,累計輸水超過18億立方米,結束了塔河下游河道斷流近30年的歷史,整個下游天然植被增加1.8萬公頃,沙地面積減少3.37萬公頃,地下水位、土壤含水量、植被覆蓋率明顯提高,尾閭臺特瑪湖形成了200多平方公里的湖面,創近百年之最,“綠色走廊”正逐步得到恢復。從2001年起,為緩解我國著名鶴鄉扎龍濕地因乾旱缺水造成萎縮退化的嚴重生態危機,每年由嫩江向扎龍濕地補水,5年來共補水11.5億立方米,濕地水面由補水前的100平方公里,擴大到500平方公里以上,濕地生態環境和氣候條件得到極大的改善。(完)

 
 
 相關鏈結
· 山東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保障群眾健康專項行動
· 松花江污染通報:污染帶峰值12月1日位於木蘭縣
· 環保總局通報松花江污染帶前鋒到達樺川斷面
· 祝光耀會見美國陶氏化學公司首席執行官
· 資源再利用 廢舊物品煥生機
· 浙江省嘗試用市場化的手段求解“環保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