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間,我國在保持經濟總量持續快速增長的同時,不斷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努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並適時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國民經濟結構得到顯著改善。5年來,我國GDP按現價計算,年均增長12.9%,第一、第二、第三産業增加值年均分別增長9.1%、13.6%、13.5%,呈現出第二、第三産業齊頭並進,增速明顯快於第一産業的發展態勢;“十五”初年,三大産業比重為14.1:45.2:40.7,到“十五”末年,産業結構調整為12.5:47.3:40.2,一産下降1.6個百分點,二産上升2.1個百分點,三産下降0.5個百分點。
産業結構的變化決定了稅收結構的變化。“十五”期間,我國稅收收入年均增長19.5%,其中一産稅收年均下降16.4%,2005年佔全部稅收比重為0.02%,較“十五”初年的0.09%下降了0.07個百分點;與一産相反,第二、第三産業稅收年均增長20.6%和17.8%,2005年佔全部稅收的比重分別為59.28%和40.7%,二産比重較“十五”初年上升了2.34個百分點,而三産由於增速低於全部稅收平均水平,比重較“十五”初年下降了2.27個百分點。稅收收入的産業結構逐漸優化,形成了“一産下降,二産提升,三産調整”的新格局,主體行業稅收亮點不斷呈現。
産業稅收結構優化主體行業亮點紛呈
二産稅收貢獻突出,工業環節穩中有升。按現價計算,“十五”期間,我國第二産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3.6%,增速在三次産業中最快。其中,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3.7%,佔GDP的比重5年間提高了2個百分點。
與經濟的快速發展相適應,“十五”期間第二産業稅收完成63160.08億元,年均增長20.6%,年均增加2369億元,對全部稅收增量的貢獻率高達61.5%,拉動全國稅收收入年均增長12個百分點,在三次産業中貢獻最為突出。其中,工業稅收(包括採礦業、製造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産和供應業)完成58553.66億元,年均增長20.3%,年均增加2170億元,對稅收增量的貢獻率達56.4%,拉動全國稅收收入年均增長近11個百分點。工業稅收佔全部稅收收入的比重穩中有升,5年間提高了1.6個百分點,2005年達到54.8%,在稅收産業結構中繼續保持主導地位。此外,建築業稅收也保持快速穩定發展勢頭,各年增幅均在20%以上,年均增長24.8%,5年完成稅收4606.42億元,2005年佔全部稅收收入的比重為4.5%,比“十五”初年提高0.7個百分點。
三産稅收快速增長,房地産業增勢突出。按現價計算,“十五”期間我國第三産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3.5%,高於全部GDP增幅0.6個百分點,佔全部GDP的比重由“九五”末年的39.3%提高到“十五”末年40.3%。5年來,第三産業稅收完成43836.02億元,年均增長17.8%,其中2002年~2005年各年增幅分別為5.6%、20.3%、25.0%和21.2%,呈快速增長的趨勢。其中,房地産業稅收完成5190.98億元,年均增長41.4%,增幅在各行業中居首位,佔全部稅收的比重從“十五”初年的3.0%提高到“十五”末年5.9%,上升2.9個百分點;佔第三産業稅收的比重同期從7.0%提高到14.6%,翻了一番,是三大産業中比重上升最快的行業。此外,批發和零售業、金融業稅收分別完成14586.54億元、4367.48億元,年均分別增長18.9%、14.0%,在推動第三産業稅收增長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採礦業稅收比重上升,二産中增幅最高。“十五”期間,採礦業稅收完成6501.18億元,年均增長27.7%,超過第二産業稅收增幅7.1個百分點,在第二産業各行業中增幅最高。尤其是“十五”後期,受能源需求和價格猛漲影響,採礦業稅收出現一波“井噴”式增長行情,2004年大幅增長61.4%,增幅在各行業中最高;2005年增速雖有所放緩,但仍高達44.1%,當年完成稅收收入2253.60億元,佔全部收入的比重從“十五”初年的5.7%上升到“十五”末年的7.4%,提高了1.7個百分點,是第二産業中比重上升最快的行業。其中,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增值稅累計完成1191.36億元,年均增長37.2%,2002年~2005年各年增幅分別為23.1%、21.8%、70.8%和54.8%,2005年比2001年增長近3倍;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增值稅累計完成1660.30億元,年均增長17.7%,2002年~2005年各年增幅分別為3.6%、8.2%、42.8%和41.2%,2005年比2001年增長1.3倍。2005年煤炭開採和洗選業、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增值稅合計完成995.20億元,佔採礦業增值稅的比重高達85.2%,是採礦業稅收的兩大支柱。
製造業稅收穩步增長,各行業中份額最大。“十五”期間,製造業稅收完成45905.74億元,年均增長20.4%,2002年~2005年分別增長19.7%、20.8%、24.2%、16.9%,5年收入佔全部稅收的比重為42.9%,比第二位的批發和零售業稅收高出了29.3個百分點,穩居各行業之首。其中,2005年完成12786.8億元,佔全部稅收的比重為42.2%,較“十五”初年提高了1.35個百分點。從製造業所屬各行業稅收情況看,機械製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業、煙草製品業、電子通信設備製造業、紡織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九行業稅收增長較快、所佔份額較大,僅增值稅一項,“十五”期間累計完成12964.83億元,年均分別增長22.5%、28.7%、15.8%、18.6%、17.8%、12.9%、24.2%、21.7%、17.2%,佔製造業增值稅收入的57%。
批發和零售業稅收平穩增長,三産中份額最大。“十五”期間,批發和零售業稅收完成14586.54億元,年均增長18.9%,2002年~2005年分別增長17.3%、13.7%、27.6%和17.4%,收入佔第三産業稅收的比重為33.3%,比第三産業中增勢最快的房地産業稅收高出了21.4個百分點,穩居第三産業之首。從增收貢獻情況看,“十五”期間,批發和零售業的稅收增收貢獻率為13.1%,低於製造業的43.5%而位居第二,在第三産業中比房地産業貢獻率8.8%高出4.3個百分點,居於第一。
多數地區二産稅收居主體,北京、海南、廣東三産比重高。從地區産業稅收分析,“十五”期間,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第二産業稅收佔全部稅收的比重超過全國平均水平59%的有21個,其中比重超過70%的有7個,分別是天津75.6%、河北70.6%、山西70.8%、黑龍江75%、山東73.4%、雲南74.1%、青海70.2%,第二産業稅收在全國絕大多數地區的稅收收入中穩居主體地位。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第三産業稅收佔全部稅收的比重超過全國平均水平41%的有10個,分別是北京70.7%、海南56%、廣東54.1%、西藏52.6%、上海46.5%、四川46.5%、內蒙古44.9%、新疆43.6%、廣西41.2%和寧夏41.1%,其中北京、海南、廣東等省市通過大力發展第三産業,商業、交通運輸、房地産和服務業日益繁榮,第三産業稅收比重分別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9.7、15.0和13.1個百分點,居全國前三位。
稅收調控彰顯成效蓄勢待發再創輝煌
“十五”期間,我國宏觀政策方面經歷了從積極財政政策,向穩健財政政策的轉換,稅收宏觀調控目標也從刺激投資、消費和出口向促進經濟穩定協調發展轉變。
從2004年起,稅收調控政策在建立合理的稅收産業結構,實施促進房地産業健康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顯著成效。如對低污染排放小汽車減徵消費稅,調整産品結構;取消鋼坯等鋼鐵初級産品出口退稅,調整加工貿易政策;出臺了對個人住房銷售徵收營業稅和二手房交易必須繳納個人所得稅的通知,加大了對房地産市場投機炒作的調控等等。這些調控措施,在“十五”期間不斷彰顯成效:2005年全國房地産投資增長19.8%,比上年回落8.3個百分點,低於全年城鎮固定資産投資增幅7.4個百分點,全國70個大中城市2005年房屋銷售價格漲幅呈現回落趨勢;鋼鐵行業國內需求增速放緩,鋼材需求從2003年的26%下降到2004年的11.9%和2005年的8.3%,鋼材價格明顯回落;水泥産量增幅從2003年的18.9%回落到2004年的7.9%和2005年的11.6%;小排量、經濟型轎車佔據2005年銷售排行前10名,以迅猛增長之勢直接帶動了汽車市場的穩步上升。表現在稅收上,2005年,我國房地産稅收增長31.3%,增速比2004年回落14.4個百分點,結束了自2002年以來持續3年的40%以上高位增長;建築業稅收增長21.4%,增速比2004年回落3.4個百分點;採礦業稅收增長44.1%,增速回落17.3個百分點;工業製造業稅收增長19.6%,增速比2004年回落7.2個百分點,其中,鋼材鋼坯增值稅增幅從2003年42.3%和2004年32.3%急劇下降到2005年的16.8%,水泥製品增值稅增幅也從2003年的46.3%高位下降到2004年的30.6%和2005年的14.6%,汽車行業“兩稅”增幅也從2002年38.1%和2003年56.7%降為2004年的19.4%,2005年進一步減緩至9.1%。
綜觀“十五”期間發展狀況,經濟稅收呈現出良性循環的好勢頭,一方面稅收收入在主要産業、行業上的亮點彰顯,另一方面稅收的調控職能得到充分發揮,有力地促進了産業、行業經濟向宏觀調控目標發展。可以預見,未來幾年,隨著科學發展觀的進一步貫徹落實,隨著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化,以及各項宏觀調控措施的落實到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將取得重大突破,第一産業將獲得更多發展機會;第二産業將按照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逐步解決結構不盡合理、投資效率低下等粗放式增長問題,一些擁有自主知識産權、對經濟持續增長作用大的高新技術産業將得到進一步支持,二産稅收仍將穩居主導地位。同時,隨著第三産業在國民經濟中份額的不斷提升,房地産、現代社會服務業、文化體育娛樂業在技術進步引導和基礎産業的強勁支撐下將獲得新的發展機遇,第三産業稅收作為新的增長亮點,必將實現與第二産業稅收齊頭並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