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宜昌7月15日電(記者馬夢莉、江時強)蓄水通航發電已經三年的三峽工程開始面臨泥沙問題的考驗。三峽水力發電廠總工程師關傑林接受記者採訪時説:“近年的檢測結果顯示,三峽庫區泥沙的淤積並未對三峽機組造成任何不良影響。”
據關傑林介紹,三峽水庫來沙量近年來持續減少,從電廠機組檢修情況看,“泥沙對機組葉片的磨損很小,其磨損數據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三峽電廠是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總裝機容量1820萬千瓦,共裝設26台70萬千瓦特大型水輪發電機組,目前已投産14台。“長江泥沙對電站機組的影響非常輕微。比如2004年冬修時,電廠對左岸運行了一年半的3號與6號機組進行了檢測,結果發現,當初安裝人員在機組活動導葉上用記錄筆和油漆所作的標記仍清晰可見,基本沒有磨損。2005年冬修檢查時,機組水輪機的轉輪也未出現裂紋、氣蝕等問題。”
據悉,三峽電廠自第一台機組投産後,就請三峽大學土木水電學院對電站機組每年過機泥沙的情況進行監測。結果發現,近年三峽庫區的來沙量少於預測水平,且大部分集中在汛期。
關傑林指出,長江的泥沙含量本身就比較小,平均每立方米水中含沙量為1.2公斤,僅為黃河的三十分之一,加上近年來長江上游水土保持工程效果明顯,三峽上遊地區來沙量正在持續減少。三峽大壩蓄水後,由於江水流速減緩,實測過機泥沙量更是大大降低,而且泥沙顆粒較細。“以左岸1號機組為例,機組2005年平均過機泥沙含量僅為每升0.1091克,泥沙的平均粒徑也只有0.0168毫米。”
另外,三峽工程在排沙設施上做了充分考慮,大壩共有7個排沙孔,目前左岸的3個已經投入使用;同時,23個泄洪深孔也都是排沙的通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