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我國當前經濟運行要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7月31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7月31日電(記者 賀勁松、劉錚)國務院近日召開全國電視電話會通報了當前經濟形勢。會議在充分肯定上半年經濟工作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明確提出要“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

    這一提法和要求頗為引人注目。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經濟運行出現了偏快情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GDP同比增長10.9%,增幅創下十年來同期新高;工業生産在二季度的增速也創下十年來的最高;尤其是固定資産投資增長過快並呈現加劇之勢,貨幣信貸投放過多,外貿順差過大。這三個問題互相聯絡、互相作用,造成經濟增長速度偏快,加大了經濟平穩運行的難度。

    有專家指出,今年上半年經濟偏快有其必然性和特殊性,一是我國正處在城鎮化和新型工業化加快發展階段,新農村建設逐步展開;二是社會需求較旺,加之今年是“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各地加快發展的意願比較強烈;三是宏觀經濟條件較為寬鬆,煤電運支撐條件改善;四是今年全球經濟形勢較好,對我國經濟增長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但必須引起注意的是,這個偏快的速度是用很高的代價換來的,尤其是能源資源和環境壓力加大。統計顯示,上半年能源消費增長仍然快於經濟增長,單位産值能源消耗不但沒有下降反而上升;各地新上項目中有相當一部分不符合國家行業規劃和産業政策,違法違規建設問題比較突出;工業佔地比重過高,粗放用地問題突出,據對8省(區)投資規模億元以上新開工項目的調查,約40%的項目在徵用土地、環境評估、審核程序等方面存在違規現象。如果對此不引起足夠重視,繼續用高代價換高速度,經濟穩定運行將難以為繼。

    造成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在於科學發展觀在部分地區和行業還沒有真正落實,粗放型的增長方式還沒有根本轉變,一些深層次的體制性機制性障礙還沒有消除。這些問題只是在局部地區和部分行業出現,但疊加起來就造成了經濟增長的速度偏快。

    經驗告訴我們,經濟增長從偏快到過熱只有一步之遙,認識上稍有偏差和懈怠就容易造成經濟大起大落。如果任憑投資盲目高速擴張造成經濟過熱,就會出現總供給、總需求和經濟比例關係嚴重失衡,經濟發展的支撐條件全面緊繃,並引發通貨膨脹;而大起之後必然出現大落,隨之而來的經濟低迷,勢必導致企業生産經營困難,銀行呆壞賬增加,下崗失業人員增多,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就會中斷,發展的大好機遇就會喪失。

    應該看到,當前經濟中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宏觀層面,地方感受不明顯,從局部難以看清全局,造成認識上的不一致。但全國經濟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我們既要看局部,又要看全局,既要看偏快的現狀,更要看過熱的趨勢。各級領導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對存在的突出問題要有足夠的認識,居安思危,特別是在形勢稍好時尤需謹慎。統一思想認識,狠抓政策落實,防止經濟過熱成為當前一項緊迫而重要的任務。

    防止經濟從偏快轉向過熱,首先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好局部與全局的關係、當前發展與長遠發展的關係,既要發揮地方優勢搞好經濟發展,又要從全局出發服從宏觀調控。

    防止經濟從偏快轉向過熱,必須堅持穩定的經濟政策,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堅持控制總量,優化結構;堅持突出重點,有保有壓;堅持以改革為動力,消除影響經濟發展的不穩定、不健康因素;堅持重在落實,確保政令暢通。

    防止經濟從偏快轉向過熱時不我待,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十分明確。各地區各部門要立即行動起來,結合本地本部門實際,採取具體可行、能見實效的措施和辦法,把經濟發展速度控制在合理的區間,避免經濟大起大落,確保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順利實現。(完)

 
 
 相關鏈結
· 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平穩快速增長
· 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長10.9%
· 寧夏自治區對外經濟合作業務繼續呈較快增長態勢
· 上海市委常委會:推動經濟增長向創新驅動型轉變
· 香港多家機構舉辦研討會為香港經濟尋找新增長點
· 胡錦濤在政治局學習時強調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