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商務部外貿司司長解讀農産品出口第一個五年規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8月24日   來源:人民日報

商務部發佈我國農産品出口的第一個五年規劃
—— 農産品出口將減速重質(政策解讀)
解讀人:商務部外貿司司長 魯建華

    隨著我國出口商品結構發生變化,農産品出口在外貿出口中的比重從1995年的8.2%降至2005年的3.6%。然而,農産品出口對新農村建設意義重大。商務部將機電産品和農産品列為今後5年重點支持的出口商品,制訂了僅有的兩個商品規劃。

    放低速度 更重質量效益

    到2010年,年均增幅降至7%

    提升企業質量安全自控能力

    提高深加工農産品出口比重

    過去10年,我國農産品出口年均增長8.3%,大大低於外貿出口17.7%的年均增速,但相對於同期全球農産品貿易3.4%的年均增速,仍屬較快發展。

    中國已步入加入世貿“後過渡期”,農業面臨的國際化競爭壓力全面增加。《規劃》總體目標是,到2010年,我國農産品出口達380億美元,年均增長7%。

    放低增速的同時,《規劃》針對當前制約我國出口農産品發展的質量安全水平不高、缺少精深加工産品、品牌建設滯後、經營主體缺乏競爭力、市場過度集中等問題,提出在“十一五”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出口品種和品牌、建立一批能充分發揮行業自律和服務職能的農産品行業組織、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和帶動作用明顯的農産品出口重點企業,全面提升出口企業質量安全自控能力、逐步形成多元化的農産品出口市場格局。實施技術創新、結構升級,提高深加工農産品出口比重,力爭“十一五”末農産品出口中加工品比重提高到50%以上。

    因地制宜 形成區域分工

    東部:促進産業全面升級

    中部:産業化經營擴大出口規模

    西部:著力發展特色農産品

    目前,我國農産品出口的主要地區集中在東部,山東、廣東、浙江、福建、遼寧、北京、江蘇、上海等省市,出口額佔全國80%。東、中、西部具有各自的農業資源優勢,但由於人才、資金、地理條件的差異,各地農業開放程度存在差距。

    《規劃》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提出不同的地區發展目標:東部地區繼續發揮出口優勢,加大科技投入,發展加工食品出口産業,打造名牌産品,加速培育出口龍頭企業,促進農産品出口産業的全面升級;中部地區進一步調整農業生産結構,加快産業化經營,建立面向國外市場的各種出口農産品生産基地,擴大農産品出口的規模;西部地區則著力發展特色農産品、有機農産品和原産地標記註冊農産品的出口,培育我國農産品出口的新增長點,利用邊境貿易開拓農産品出口市場。同時,鼓勵東部的農産品出口企業到中西部建立出口基地,促進農産品加工和出口結構的梯次轉移,帶動中西部發展農産品出口。

    完善政策 健全促進機制

    加大財稅支持和信貸支持

    建立權威的貿易信息發佈系統

    形成敏感商品出口預警體系

    在國際貿易中,農産品是各國實行貿易保護最嚴重的領域。一些發達國家對農産品出口給予了高額補貼,目前,共有25個WTO成員對428種農産品實行出口補貼。而我國尚未建立完善的農産品出口政策支持體系。為此,《規劃》提出,政府應在“十一五”著重解決影響農産品出口的一系列重大政策問題,健全出口促進機制,為企業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和貿易環境。

    在建設政策支持體系方面,一是加大對農産品出口的財稅支持;二是積極為農産品出口企業提供信貸支持;三是擴大農産品出口信用保險的承保範圍,完善政策性信保制度;四是減免出口農産品的檢驗檢疫費用,加快通關速度。

    在完善貿易促進機制方面,主要凸顯服務意識。以培訓、信息等公共服務為主要內容,開展農産品出口促進計劃。建立權威的農産品貿易信息發佈系統和敏感商品出口預警體系,提高農産品出口信息服務的水平。同時,還要鼓勵企業發展自有品牌,在國際市場上形成品牌聲譽和固定的消費群體。(記者 龔雯)

 
 
 相關鏈結
· 商務部等發利用出口信用保險支持農産品出口通知
· 商務部將採取三大措施擴大農産品出口
· 商務部將採取措施解決好影響農産品出口政策問題
· 商務部:2005年我國農産品出口有望創下歷史新高
· 歐盟日本食品新法規與中國農産品出口研討會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