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促進教育公平”,“逐步縮小城鄉、區域教育發展差距,推動公共教育協調發展”。瀋陽市把推進區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一項重要任務,把義務教育工作重心進一步落實到辦好每一所學校和關注每一個孩子健康成長上來,採取多種措施,有效遏制城鄉之間、地區之間、學校之間教育差距拉大的勢頭。瀋陽市的做法,為促進教育公平提供了好經驗。
今年秋季新學年開學以來,瀋陽市為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新舉措:對於為滿足“擇校”需求而設的“民辦公助學校”,一律叫停,實行“按學區招生,就近入學”;對於形成學校間差距關鍵因素的教師,實行再分配,每所學校起始年級教師交流比例不低於50%,城區254所中小學的1977名教師進行了瀋陽教育史上從未有過的“大規模流動”:超編學校教師向缺編學校流動,優質學校教師向改革學校流動,城鎮學校教師向農村學校流動;對於人們十分關注的學區劃分,用學區化管理予以弱化,依託現在的優質學校,按照地域分佈,五個城區共組建了49個教育資源實現高度共享的“大學區”。瀋陽市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教育界人士認為這些舉措是“水到渠成”的大手筆。自2003年以來,瀋陽市在短短的三年裏,堅定而又堅實地邁出了三大步。
乘勢而上 推進薄弱學校跨越式發展
2003年,瀋陽市教育局針對市民最為關心的,也是一直困擾大中城市的擇校熱問題,抓住薄弱學校這一關鍵環節,拉開了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序幕。
瀋陽市先從城區最為薄弱的初中入手,選擇22所學校實施為期三年的綜合改革。具體做法是調整學校領導班子,採取競聘上崗的方式,為每所學校委派一名業務能力強、富有改革精神的校長;配備骨幹教師,將城區學校100名骨幹教師分派到22所學校;實施教育援助,使每所學校都能常年得到教育行政部門的專人指導、高校的教育援助和優質學校的教學幫扶;給予經費傾斜,市本級資助每所學校20萬元,區配套資助每所學校20萬元,用於教育教學改革。一位校長感慨地説:“我們僅用了三年時間,就走出了靠自身努力打拼20年也未能走出的路!”有一組數據更能説明問題:改革起始的2003年,22所學校升入市內三所著名重點高中的學生只有14人,平均一所學校還不到1人,到2006年達到了115人,三年翻了三番。
22所薄弱學校的改造,凝聚了人氣,鼓舞了士氣,也增長了志氣。在社會上産生了積極的反響,成為市民心目中的一項民心工程。瀋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這項工作,2005年將薄弱學校的改造視為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性工程,要求總結經驗,擴大範圍,一抓到底。截至今年7月,瀋陽市又分三批將24所初中和60所小學納入綜合改革之列,實施綜合改革的城區初中和小學分別達到城區學校總數的58%和32%,基本實現了城區薄弱學校改造的全覆蓋。
順勢而為 推進城鄉學校協調發展
2004年瀋陽市開始成規模建設農村九年一貫制學校,當年就開工建設14所,2005年達到25所,今年又有20所學校上馬。瀋陽市教育局李夢玲局長説,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市教育局不能只是城市教育局,必須在追求城鄉協調發展的新形勢下,為根治農村教育“散、小、弱”的頑疾,尋找到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建設農村九年一貫制學校,可以集聚有限的教育資源,改善辦學條件,優化教師隊伍,提高教育質量。但擺在面前的現實困難和挑戰卻十分嚴峻:建成一所有規模可使用的學校需要上千萬元資金,錢從哪來?中小學生同校,學校怎麼管?學生上下學的不便,誰來解決?
瀋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這項工作,從城市教育附加中列出專項,予以支持。2005年更是將農村九年一貫制學校建設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先導工程之一,明確提出,到2008年全市農村要建成100所,基本實現“一鄉一校”。截至2005年底,瀋陽市投入2.1億元,建成39所九年一貫制學校,撤並農村中小學校195所,有五分之一的農村中小學生已經進入新校上學。
最重要的是提高農村教育質量。2005年,瀋陽市開展了城鄉學校“手拉手”活動,組織城區優質中小學校對口支援已經建成的農村九年一貫制學校。現在已經有76所城區學校與農村九年一貫制學校結成幫扶合作體,117名校長和優秀教師在農村支教。談到“手拉手”活動的效果,一位縣教育局負責人説:“城區學校領導、教師的到來,不僅給我們學校帶來了新信息、新經驗、新觀念,更帶來了學校發展的新希望!”瀋陽市教育局決定,農村建成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就組織城區學校對口支援一所學校。目前,他們正在著手兩項工作:一是組織農村學校領導、教師到城區對口學校進行為期半年的見習培訓,二是年底前為手拉手學校配齊同步視頻教學系統。
借勢而起 推進所有學校共同發展
今年7月,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剛剛頒布,瀋陽市委、市政府就召開了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大會,將瀋陽市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又推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在推進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的同時,努力實現每所學校的共同發展。大的措施有六項:
——推動義務教育全面走上均衡發展的軌道,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納入到市縣兩級政府的議事日程,做到有方案,有措施,有人抓,有督導,有獎勵;
——推動教育經費的均衡配置,做到依法保證“三個增長”的同時,彌補改制學校恢復公辦後的經費缺口,保證每所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標準的統一;
——取消民辦公助學校,禁止公辦小學舉辦直升式的幼兒園(所),推動學校間的公平競爭;
——做到校際間教師職稱結構的比例統一,同職級教師工資待遇統一,校長評瀋陽市教育專家、教師評高級職稱均與支教經歷挂鉤,推動教師在學歷、職稱結構、年齡結構和骨幹教師數量校際間的均衡分佈;
——推動教育資源的共享,組建“大學區”,在“大學區”內實現統一安排教學人員、統一組織備課、統一組織教學、統一開展質量監測、統一組織小本培訓,學生可共享大學區內各學校的圖書館、體育館、實驗室等設施;
——採取區域實驗的方式推進,按照“明確目標,整體推進,分期評估,創建示範”的工作思路,首先把城區全部納入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綜合實驗區之列。
遼寧省委常委、瀋陽市委書記陳政高明確表示: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新《義務教育法》關注的一項重要內容,更是今後發展義務教育的指導思想,一項必須完成好的戰略任務。瀋陽市有基礎,也有經濟實力全力做好這項工作。 (記者 苗家生)